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2):65-66
目的:对外环境监测标本中发现的1株吉韦沙门菌进行详细的分离鉴定。方法:采集外环境监测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进行分离检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API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结果:从1份甲鱼涂抹标本中检出1株鞭毛抗原减弱的沙门菌,经API生化反应、位相诱导后血清凝集试验及噬菌体裂解试验,此菌株为吉韦沙门菌。结论:沙门菌的鞭毛结构易受损或缺陷,检测中可使用位相诱导试验,达到正确的分型目的。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12)
目的用一种新的位相变异(诱导)实验方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方法取1滴(约50μl)诱导血清到直径6 cm的平板中,再加入约5 ml的软琼脂,待凝固后将沙门菌点种到平板中央。37℃培养24 h后,取菌落边缘部分对H因子鉴定。同时,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简易平板法、倒管法和玻管法进行位相变异实验对H因子进行鉴定。结果 184株沙门菌中有176株按照本方法确定了血清型,有156株经诱导后得到了另一相H因子;而用平板法、倒管法和玻管法分别有77株、120株、112株确定了血清型。本方法的诱导成功率远高于国家标准推荐的平板法、倒管法和小玻管法。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沙门菌位相变异实验的方法,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沙门菌 O (菌体 )与 H (鞭毛 )抗原自然变异现象有广泛的研究 ,由于该菌菌型繁多 ,抗原结构复杂 ,加上抗原物质的自然变异或受损 ,易与其它菌相混淆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可造成误检、漏检。 1999年 6月 ,我们在体检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生化反应典型 ,但菌 相似文献
5.
所谓H-O变异是指有鞭毛的菌株变成无鞭毛的菌株,鞭毛抗原随之消失;而鞭毛抗原减弱是指鞭毛依然存在,但其抗原性减弱,不能和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凝集,如果同时不被O-I噬菌体裂解,往往被认为菌体抗原的凝集是交叉反应而被漏检。我们在健康体检者粪便中分离到二株此种沙门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沙门菌变异株在人体及食品中的存在情况。[方法]用常规及证实实验方法对3株变异株进行验证。[结果]从健康人群体检中检出1株B群沙门菌单相变种,食品中检出1株不产H2S的海德堡沙门菌;糖尿病皮肤脓肿穿刺液检出1株肠炎沙门菌无动力变种。[结论]实验中应注意对沙门菌变异株的鉴别,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特异相H-a的PCR法.方法选择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H-a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和我省不同地区上送的5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及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其它菌株;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按10-1~10-9稀释后扩增比较PCR的检测灵敏度.结果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在329bp处出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基因产物,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PCR结果均为阴性;PCR检测下限为103cfu/ml.结论 PCR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简便,为临床诊断、实验室筛查以及流行病学快速查源、溯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2)
目的为了克服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的传统方法存在的干扰大、成功率低、操作复杂、费时多等缺点,以探索新的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方法将液体培养法引入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并通过2015年和2016年能力验证样品的测试,沙门菌标准菌株的比对以及自然样品中沙门菌的检验,以验证液体培养法的试验效果。结果较传统实验方法,液体培养法位相变异试验的凝集效果好、速度快、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结论液体培养法可以更好的诱导复原沙门菌的H抗原性,更便捷的进行沙门菌血清型的溯源定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绍兴地区伤寒散发病例中常见的病原菌 ,为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 ,收集本地区 3家医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临床分离的 172株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 绍兴地区 3家医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临床分离的 172株副伤寒沙门菌 ,其中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90株 ,绍兴县第二人民医院 70株 ,绍兴市人民医院 12株。所有菌株均从伤寒病人血液分离。1 2 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 (K B法 ) ,根据1997年NCCLS(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制订的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标准操… 相似文献
10.
1株类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人类伤寒的病原菌。最近,本实验室分离到1株正常情况下对人不致病但与伤寒沙门菌性质十分相似的蜂房哈夫尼亚菌,对伤寒沙门菌的诊断起有干扰作用,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6)
目的对1起农村家宴所致疑似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病原学检验与溯源分析,为患者诊治、事件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2019-05广元市某县发生1起村民家中自办丧宴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和可疑食物,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脉冲场电泳(PFGE)试验、分子分型聚类与溯源分析。结果从3例患者粪便标本和4份可疑食品中均检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分离株与食品分离株PFGE型别一致;所有分离株均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由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污染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浓度的营养琼脂上作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并与GB/T 4789.4-2008中"玻管法和简易平板法"相比较,发现应用50%浓度的普通营养琼脂制成的斜面培养基,"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中一次诱导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伤寒沙门菌乳糖试验和靛基质试验阴性 ,是细菌检验工作者熟知的一项基本知识。我院细菌室 1998— 1999年间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两株变异的伤寒沙门菌。一株为分解乳糖产酸 ,另一株为靛基质试验阳性 (以下分别简称为 S 变 和 S 变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历介绍 :患 相似文献
15.
抗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McAb的特性分析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抗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研制检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ELISA法,对副伤寒传染病进行早期诊断。方法: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用双抗体夹心ELISA建立检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ELISA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7株抗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的单克隆抗体IgG15株、IgG2a1株、IgG2b1株,均不与相关沙门菌、肠道菌反应,用菌体免疫制备的MeAb 3B5、3G12、7H1、2B5,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反应,而用纯化的鞭毛抗原免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1F4、5D3、3H7,只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385与7H1识别同一抗原表位,3B5、7H1与3G12、2B5相互识别不同抗原表位,1F4、5D3、3H7相互识别不同抗原表位。3B5包被、过氧化物酶(HRP)标记3G12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鞭毛抗原、菌体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5ng/ml、10^5个/ml。检测159份献血员血清及70份发热待查血清为阴性,1份发热待查血清、9份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为阳性。结论:用纯化的鞭毛抗原免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不适于检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菌体免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对乙型副伤寒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沙门菌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沙门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的总体耐药性持续上升。随着抗生素种类不断增加及广泛应用,逐渐出现许多新的耐药菌株,沙门菌耐药谱正发生新的变化(1)。 相似文献
17.
1株疑似沙门菌的蜂房哈夫尼亚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笔者从砧板涂抹物中检出1株疑似沙门菌的蜂房哈夫尼亚菌。试验过程中发现:该菌ONPG试验结果不明显,容易误判,建议修改GB/T4789.4-2008中条文5.4.2.3;两家厂家生产的血清,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相反,试验时需要注意血清质量。 相似文献
18.
沙门菌感染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沙门菌不仅感染人、畜、家禽而且还污染食品.因此,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搞清沙门菌菌型的分布情况,对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兽医学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等都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将自1990年以来分离的沙门菌分型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分离的一株伤寒沙门菌NB2005220中检出的TEM-1耐药基因,分析其在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作用。方法: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检测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情况,用常规PCR方法扩增TEM-1耐药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NCBI比对分析。结果:发现伤寒沙门菌NB2005220携带TEM-1耐药基因,测序分析其与AJ634602有高度同源性,药敏实验表明,该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耐药,对头孢噻吩等敏感,三相水解实验证明这种耐药为β-内酰胺酶引起。结论:首次从水产品中分离的沙门菌NB2005220携带TEM-1耐药基因,介导该菌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