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术前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3. 0 T MRI多b值DWI扫描(b=0,b=1 000 s/mm~2,b=2 000 s/mm~2),以及内分泌激素检查。选取两种b值(b=1 000、2 000 s/mm~2)重建ADC图,并获取肿瘤实质区域的ADC值。根据术中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质软组及质韧组;比较两种b值下,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性;并分析肿瘤质地与患者性别、年龄、激素分型及肿瘤胶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b1000中,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2000中,两组间ADC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b1000和b2000中,肿瘤质地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激素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质软组的肿瘤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质韧组(均P 0. 05)。结论垂体腺瘤的质地与ADC值及肿瘤胶原含量有密切关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激素分型无关。DWI和ADC可在术前预测肿瘤质地,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MR评价垂体腺瘤质地及与其胶原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MR测量垂体腺瘤不同质地的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肿瘤胶原含量间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组(8例)与质地软组(49例),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1±0.31、1.16±0.26;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83±0.28、1.84±0.51;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48±0.39、2.10±0.61,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2WI瘤体/灰质、T2W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I瘤体/白质为预测指标为最佳。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I上T2WI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的信号特征与垂体腺瘤质地的关系。方法11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根据手术中肿瘤的质地分为3组:质软组(A组,78例),质中等组(B组,15例)和质韧组(C组,1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通过JW-PACS影像工作站测量MR值,分别计算T2加权成像的瘤体/灰质比值(T/G)和瘤体/脑脊液比值(T/C)。结果3组的T/G分别为1.643±0.079,1.328±0.086,0.973±0.0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C分别为0.755±0.052,0.623±0.047,0.472±0.05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术前磁共振T2WI的信号强度可区分垂体腺瘤的质地,对判断手术难度和预后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MR I判断垂体腺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与肿瘤胶原含量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纤维化)组8例与质地软(非纤维化)组4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 I检查并测量T1加权像(T1W I)、T2加权像(T2W I)、T1增强像(T1 W I)上肿瘤与灰、白质的信号强度比(瘤体/灰质、瘤体/白质);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 W I瘤体/灰质分别为1.31±0.31、1.16±0.26;T1W I瘤体/白质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1 W I瘤体/灰质分别为1.83±0.28、1.84±0.51;T1 W I瘤体/白质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2W I瘤体/灰质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 I瘤体/白质分别为1.48±0.39、2.10±0.61(P<0.0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T2W I瘤体/灰质、T2W 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 I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 I瘤体/白质作预测指标为最佳,T2W I瘤体/白质小于1.9者提示腺瘤质地较硬。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 I上T2W I瘤体/白质、T2W I瘤体/灰质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纤维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38例垂体腺瘤标本分为质地韧(纤维化)组6例与质地软(非纤维化)组3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并以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其胶原含量. 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胶原含量为(20.95±8.42)%、(7.98±5.18)%,两者差异显著(P<0.01);TGF-β1 mRNA表达量为0.79±0.15、0.42±0.20;蛋白表达量为0.64±0.20、0.32±0.40,两者差异显著(P<0.01);且TGF-β1的表达与胶原含量呈正相关(P<0.01). 结论垂体腺瘤纤维化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TGF-β1可能在垂体腺瘤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术前腺瘤质地的了解对于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至关重要。本文从MRI信号强度的衡量、垂体腺瘤质地的评估两方面阐述了术前MRI与垂体腺瘤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T2加权像上等信号(或比值较低)的腺瘤质地坚硬。说明术前MRI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垂体腺瘤质地,为更好的选择手术入路、制定手术计划提供指导。同时,本文还从腺瘤胶原含量及胶原沉积机制方面阐述了垂体腺瘤纤维化的原因:其纤维化可能与某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质地垂体腺瘤的术前MRI预测及显微手术切除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MRI来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临床意义及不同质地垂体腺瘤的手术处理技巧。方法收集本院显微手术治疗的306例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重点调查术前MRI对肿瘤质地的评估结果及不同质地肿瘤的切除情况。采用Iuchi等的方法对肿瘤质地进行评估,即T2加权像肿瘤信号越低,质地越坚韧;信号越高,质地越软。结果T2加权像的信号强度值位于5~30的有38例,30~36有132例,60~100有136例。该结果与术中证实的结果基本相符。质地坚韧、中等及质软者全切除率分别为25%、83.6%、98.4%。结论MRI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借此选择适当的手术人路及显微切除技术方式对改进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与小脑脚MRI T2加权成像信号强度(TCTI)比值预测肿瘤质地在颅底中线脑膜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ETA)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行ETA切除的20颅底中线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T2像,计算TCTI比值。以术中评估为准,判断肿瘤质地,分为质软和质韧。结果 根据术中评估,肿瘤整体质韧6例(质韧组),肿瘤整体质软14例(质软组)。质韧组2例(33.3%)和质软组11例(79.0%)获得肿瘤全切除。质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质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20例TCTI比值中位数为1.7(四分位间距1.3~2.4);质韧组TCTI比值中位数为1.6(四分位间距1.3~1.7),4例(66.7%)TCTI比值<1.6;质软组TCTI比值中位数为1.8(四分位间距1.3~2.4),13例(92.9%)TCTI比值≥1.6。TCTI比值≥1.6判断肿瘤质软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6.7%。术后随访6~37个月,中位数25.0个月;质韧组1例复发,TCTI比值为1.3。结论 肿瘤质地与ETA切除颅底中线脑膜瘤的效果相关。术前TCTI比值可作为预测肿瘤质地的可靠指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质韧的脑膜瘤,建议采用传统的经颅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纤维化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38例垂体腺瘤标本分为质地韧 (纤维化 )组 6例与质地软 (非纤维化 )组 32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β1的表达并以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 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胶原含量为 (2 0 .95± 8.4 2 ) %、(7.98± 5 .18)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TGF β1mRNA表达量为 0 .79± 0 .15、0 .4 2± 0 .2 0 ;蛋白表达量为 0 .6 4± 0 .2 0、0 .32± 0 .4 0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 ;且TGF β1的表达与胶原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垂体腺瘤纤维化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 ,TGF β1可能在垂体腺瘤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鉴别脑内原发性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及30例高级别胶质瘤的MRI常规表现、DWI表现,并分别计算ADC值。结果淋巴瘤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与脑灰质相近,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显著均匀强化。高级别胶质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多有不同程度出血、囊变及坏死,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淋巴瘤组ADC值[(0.76±0.14)×10-3 mm2/s]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1.09±0.1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的对侧脑白质ADC值与高级别胶质瘤组的对侧脑白质ADC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有效补充工具,对鉴别脑内原发性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对小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肿瘤的MRI常规表现、DWI表现,并计算其ADC值。结果肿瘤位于小脑蚓部及四脑室区19例,位于小脑半球11例。20例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T1WI均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影,T2WI均表现为稍高信号;DWI呈混杂高信号,ADC值为(0.584~2.369)×10-3 mm2/s。3种常见肿瘤的平均最小ADC值分别为髓母细胞瘤(0.512±0.132)×10-3 mm2/s,星形细胞瘤(1.657±0.795)×10-3 mm2/s,室管膜瘤(0.793±0.036)×10-3 mm2/s。ANOVA分析,F=52.13,P0.05;两两比较,P均0.05。30例小脑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有效补充工具,对小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增强高场MR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加权T2加权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常规T1WI扫描垂体异常信号显示12例,检出率(12/85)14.1%;T2WI显示垂体内见异常信号者25例,检出率(25/85)29.4%;增强动态MR垂体见异常信号81例,检出率(81/85)95.3%;MR延迟增强垂体异常信号66例,检出率(66/85)77.6%.经χ2检验,MR垂体微腺瘤检出率常规T1WI扫描与常规T2WI扫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态MR扫描与常规T1WI扫描和T2WI扫描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MR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延迟增强的检出率,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垂体动态MR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检出率,特别是当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者,应常规进行动态MR及延迟MR增强扫描,延迟MR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尽管不如动态MR增强扫描,但其能观察整个垂体的全貌,弥补单纯动态的不足,也应列为动态MR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质地与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探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分析了100例实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MR检查T2信号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 肿瘤质地软易切除者88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6例,泌乳腺激素腺瘤21例,无功能性腺瘤31例;MR检查T2像;高信号76例,等信号12例。肿瘤质地较韧者12例,其中泌乳激素腺瘤4例,无功能性腺瘤8例;MR检查T2像,高信号4例,等信号8例。结论 垂体腺瘤的质地与MR检查T2像信号强度、内分泌测定有关,可以指导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MRI清晰度提高,垂体大腺瘤在MRI T1WI序列、T2WI序列及T1WI增强序列中出现一些较特殊的影像学征象逐步被重视,如:毛刷征、海绵征、条索征等。垂体大腺瘤T1WI序列上出现略高信号与略低信号交替,形似条纹或毛刷样的毛刷征,可预示早期垂体腺瘤卒中;T2WI序列上出现多发斑点样高信号形似海绵的海绵征,可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而T1WI增强序列上出现束带状高信号的条索征,似乎与肿瘤内血管关系密切。但是,这类MRI征象极少被描述,各自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平扫、多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结果垂体微腺瘤平扫多只能看到垂体形态的轻微改变,T2WI有时可见到稍长T2信号,多数病灶信号改变不明显。多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早期,肿瘤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垂体实质,肿瘤呈稍低信号,境界清楚;中晚期及延时期,肿瘤信号逐渐缓慢增高,部分病灶延时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结论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检出信号具有特征性,可作为临床垂体微腺瘤排查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的MRI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8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术前行MRI评估,结合手术所见和病理发现进行研究。结果MRI表现囊变者43例,其中19例无液平面的囊变区多表现为T。WI低或稍低信号,T1WI高信号;24例液平面上/下信号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信号19例,高/等信号4例,低/等信号1例;T1WI上仅7例发现液平面,其中高/等信号4例,高/略高信号2例,略低/等信号1例。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与肿瘤大小、侵袭性有关(P〈0.05),多见于泌乳素型、促性腺激素型、无功能型和多激素型腺瘤。结论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主要是因瘤内出血后,血肿衍化吸收沉淀所致。术前对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的MRI评估有助于对肿瘤生长方式及行为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瘤体质地的软硬度与M R扫描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的关系,为预测手术风险及手术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质地软硬和T1加权像上扫描结果无明显关系(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质地呈明显相关性(P<0.05)。瘤体质地软的患者平均胶原含量显著低于瘤体质地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质地软的瘤体 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显著高于瘤体质地韧的患者(P<0.05),T2 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胶原含量呈负相关(r=-0.794,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中肿瘤的质地决定了手术切除的理想程度;通过M R信号强度分析判断肿瘤的质地,可预测手术效果。而M RI中T2 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可作为术前评估垂体瘤质地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库欣病(C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收治的1例儿童库欣病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影像学、病理学资料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肿瘤位于垂体下缘,与垂体分界尚清楚。一侧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基础值之比≥2。MRI检查示,病变T_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后垂体下缘可见多发小结节样低信号影。术中见多个肿瘤样组织,暗红色,质韧。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垂体腺瘤。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ACTH(散在+),PRL(-),FSH(部分+),TSH(-),P53(-),Ki167(小于1%+)。结论儿童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增强MRI检查具有诊断参考作用,岩下窦采血检测ACTH有确诊意义。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病人视野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8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MRI及Octopus101视野计检查结果 ,分析视野正常组与视野异常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体积及肿瘤侵袭度等间的差异相关性,并探讨垂体腺瘤所致视野缺损类型。结果视野正常27例(31.76%);视野异常58例(68.24%),其中16例为双颞侧视野缺损。视野异常组与视野正常组的肿瘤体积、鞍上侵袭度及鞍上肿瘤扩展高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视野异常组肿瘤的鞍上扩展高度,在MRI矢状面和冠状切面的平均值分别为(14.37±6.01)mm和(14.58±5.82)mm,双眼视野平均缺损值(MD)为(6.71±5.55)d B,肿瘤的鞍上扩展高度与病人双眼MD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有无视野缺损及程度与肿瘤体积、鞍上侵袭度及鞍上肿瘤扩展高度有一定相关性,术前分析垂体腺瘤MRI影像学特点可为视野缺损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MRI特点及其侵袭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关系.方法 分析25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的特点,其中19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垂体腺瘤中MMP-2和MMP-9表达并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1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MMP-2和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63.2%(12/19),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表达阳性率均为16.7%(1/6),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2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5).结论 术前可根据MRI特点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MMP-2、MMP-9可能在垂体腺瘤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