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男,35岁。因发现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阳性8年,食欲缺乏20天,发热10天入我院传染科。查体:体温38℃,其余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胸部未见蜘蛛痣及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肝掌可疑;心肺无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肝未扪及,脾略增大,移动性浊音阴性。既往史:否认乏力、潮热、盗汗病史,无外伤史。医技检查:血白细胞4·39×109/L,中性粒细胞0·662,红细胞3·84×012/L,血小板60×109/L,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HbcAb均( ),肝功能:白蛋白48·2 g/L,丙氨酸转氨酶12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23 U/L…  相似文献   

2.
近10 a来,我们采用中药复方皂矾丸对症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 L)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40例患者均为AM L,经骨髓检查及免疫分型确诊。以上均为初诊患者,能配合观察,治疗前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6~68(平均为42)岁,M13例,M29例,M41例,M56例,M6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性8例,年龄15~70(平均42.5)岁,M12例,M210例,M42例,M55例,M61例。治疗组化疗结束时白细胞平均为2.3×109/L;化疗后第5天白细胞平均为1.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30;化疗后第10天白细胞平均为0.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001;化疗后第15天白细胞平均为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40。对照组化疗结束时白细胞平均为2.4×109/L;化疗后第5天白细胞平均为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32;化疗后第10天白细胞平均为0.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001;化疗后第15天白细胞平均为1.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21;化疗后第2...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儿,女,2月20天,因“发热12小时”入院。患儿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口服退热药后,热退,4-6h后复升,偶有单声咳嗽,无寒战,无惊厥,无呛奶及吐奶,吃奶及睡眠可,二便未诉明显异常,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26.9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5.50%,血小板311×109/L,血红蛋白107g/L,C反应蛋白21.10mg/L;门诊以“脓毒血症”收入院。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接触史。查体:T 38.8℃,神志清,精神尚可,前囟平坦,全身皮肤弹性可,未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抗甲状腺药物(ATD)致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的患者,服用ATD前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服用ATD后3~16周,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0.09~0.499)×109/L(2次细胞计数);依据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轻、中、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B、C 3组;A组16例,B组14例,C组10例;3组患者立即停用ATD,给予盐酸小檗胺和利血生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第1次应用G-CSF 4~24小时复查血常规,以后每天复查血象,直至血中性粒细胞≥2.0×109/L考虑停药;有症状患者同时加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果中性粒细胞轻度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3~0.499)×109/L]、中度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1~0.299)×109/L]患者其粒细胞计数可逐渐上升至正常范围;重度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09×109/L)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较轻、中度缺乏的患者明显延长;中性粒细胞重度缺乏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应用G-CSF 4~24小时中性粒细胞不升,以后中性粒细胞上升较慢,其中7例患者粒细胞达正常水平,另3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严重感染死亡,死亡前1天中性粒细胞仍然不升高。结论G-CSF对轻、中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效果明确,且对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G-CSF对重度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延迟,疗效不满意;第一次注射G-CSF 4~24小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评价G-CSF是否有效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男,78岁。因腹泻伴下腹不适3天就诊。门诊按急性胃肠炎给予抗感染、解痉治疗无效,收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间断发作精神异常。查体:体温37.5℃,脉搏84/min,呼吸20/min,血压146/95 mmHg。目光呆滞,痛苦面容,被迫体位。腹部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白细胞8.94×109/L,中性粒细胞5.58×109/L,淋巴细胞1.89×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6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6天,排尿终末加重,伴血块"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94×1012/L,白细胞91.08×109/L,中性粒细胞 12.9×109/L,单核细胞0.89×109/L,尿素 10.40 mmol/L,尿酸462.00 μmol/L,肌酐 182....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7岁,左腹部间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伴腹泻4月余.查体未见明确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3.01×109/L,血小板计数4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6.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9.88×109/L,血钠127 mmol/L,血钙1.99 mmol/L;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平扫见降结肠...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1岁,因"多食易饥、心悸5个月,发热、乏力、月经量增多15 d"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2009年7月30日患者因多食易饥、心悸,伴有双手抖、皮肤湿润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索(TSH)0.008 μIU/m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4.6 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49 pmol/L;血常规:WBC 4.87×109/L,N 0.61,L 0.34,RBC 4.97×1012/L,Hb135 g/L,PLT 135×109/L;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30 mg/d)治疗,每周监测患者血常规;2009年9月1日复诊查血常规:WBC 3.31×109/L,N 2.25,L 0.93,RBC 4.57×1012/L,Hb 123 g/L,PLT 92×109/L,给予口服升白细胞药辅助治疗,继续服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009年11月5日复查血常规:WBC 2.0×109/L,N 0.38,L 0.50,RBC 3.36×1012/L,Hb 107g/L,PLT 68×109/L,停用甲巯咪唑,口服利可君、复方皂矾丸等治疗,患者无感染等不适.  相似文献   

9.
【病例】31岁,已婚。因妊娠4个月,心慌、呼吸困难2天入院。既往史:8年前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稍好转后自行停药。1年前自然流产1次。查体:体温36·8℃,脉搏160/m in,呼吸26/m in,血压190/100 mmHg。消瘦,突眼征阳性,球结膜充血。甲状腺Ⅱ度增大,质韧,可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妊娠腹型,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2×109/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77·2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3·9 pmol/L,促甲状腺激素0·28 mU/L;总胆红素26·2μmol/L,直接胆红素8…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2岁,因巩膜皮肤黄疸伴乏力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中度黄软.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47×109/L,红细胞计数3.61×1012/L,血红蛋白117 g/L,淋巴细胞计数1.12×109/L,单核细胞计数0.9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27×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3×109/L,嗜碱性粒细胞计数0.03×109/L;生化:丙氨酸氨基转氨酶178 IU/L,总胆红素136.31 μmol/L,直接胆红素74.3 μmol/L,间接胆红素62.01 μmol/L,白蛋白28.6 g/L,球蛋白36.9 g/L,碱性磷酸酶320 IU/L;CA-19947.9 U/mL,AFP 320 IU/L.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60岁.因发热、腹痛6天,阑尾切除术后4天,少尿2天入院.6天前出现发热、腹痛,在外院查血白细胞13.2×109/L,中性粒细胞0.74,红细胞5.53×1012/L,血红蛋白161 g/L,血小板66×109/L;尿蛋白(2 ),隐血( ),红细胞( ).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9岁,体质量指数26.8 kg/m2,10年前曾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规律复查,血肌酐保持在130μmol/L左右.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伴咳嗽、咳痰,外院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我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04×109/L,中性粒细胞75.2%,中性粒细胞计数10.57×109/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科危重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 (T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6例大手术患者术后第 1天血浆 TH含量。除外术后第 2天内死亡的 4例 ,继续测定另外 32例患者术后第 3、5天的血浆 TH含量。结果 术后第 1天 T3 / FT3 含量 (T3 :0 .2 1nmol/ L± 0 .2 7nmol/ L,FT3 :1.32 pmol/ L± 0 .6 7pmol/ L)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 (T3 :1.40~ 3.40 nmol/ L ,FT3 :2 .5 0~ 9.82 pmol/ L ) ,P<0 .0 1。其中 4例死亡患者 T4和 FT4也明显降低 (T4:7.40 nmol/ L± 1.73nmol/ L ,FT4:1.11pmol/ L± 0 .16 pmol/ L ) ,与另外 32例患者比较 (T4:5 7.86 nmol/ L± 2 1.49nmol/ L,FT4:7.14pmol/ L± 3.72 pmol/ L)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外科危重患者血浆 TH水平下降 ,动态监测TH水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33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反复发作,最高体温达39.5℃,经外院治疗(治疗方案不祥),未见明显缓解,遂于我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1个月前诊断脑梗死(仅保守治疗);痛风史3年,否认糖尿病史、肺部疾病、肾病病史、风湿热。体格检查:体温40.0℃,脉搏127次/min,呼吸13次/min,血压139/788 mm Hg,体质量100 kg,听诊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1×109/L,中性粒细胞81.23%;血沉90 mm/h,N末端B型利钠肽原35.2ρg/ml,尿酸364μmol/L,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均正常。心脏超声检查:二尖瓣前叶瓣尖处可见大小约8.3 mm×5.2 mm稍强附加回声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38岁。主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6小时入我院。患者于就诊前曾在私人诊所求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查体:脉搏68/m in,呼吸28/m in,血压100/60 mmHg。意识模糊,眶上压痛存在,双瞳孔等大,直径2 mm,对光反射消失。查血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115×109/L,血糖7·5 mmol/L。呼吸气及呕吐物中均无明显异味。即予纳络酮4 mg静脉注射,半小时后患者完全清醒,明确否认口服药物中毒史,也无其他疾病史。反复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因患银屑病曾于就诊前日在私人诊…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7岁,A型血,Rh阳性,因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于2010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皮肤无出血点、月经量增多,血常规:WBC 2.04×109/L,中性粒细胞0.49×109/L,HGB 36 g/L,平均红细胞体积122 fl,网织红细胞0.011,PLT 18×109/L;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未见异常;血清铁蛋白222.6 μg/L,维生素B12、叶酸在正常范围.8月2日输同型红细胞2U.既往体健,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入院查体:体温37.2℃,心率88次/min,血压100/65 mm Hg(1 mmHg=0.133 kPa).皮肤、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因"反复头晕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无呕血黑便,无吞咽困难。否认吞服强酸强碱等药物史。血常规:白细胞(WBC)3.58×109/L,中性粒细胞(NE)48.2%,红细胞(RBC)2.22×1012/L,血红蛋白(Hb)39.8g/L,血细胞比重(HCT)0.142L/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段下降幅度(STR)及血浆N末端利钠肤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 入选发病12小时内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195例.PCI术前、术后2小时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术后12小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T-proBN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根据其中性粒细胞水平分为3组:A组(中性粒细胞<4.78×109/L)32例;B组[中性粒细胞(4.78~8.79)×109/L]118例;C组(中性粒细胞>8.79×109/L)45例.结果 C组PCI术后2小时STR>70%所占比率较A组明显减少(17.8%vs 43.8%,P<0.05);STR<30%组高中性粒细胞(>8.79×109/L)血症、高血浆NT-proBNP(>600 pmo/L)比率均明显高于STR>70%组(33.3%vs 13.8%、34.9%vs 12.3%,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组中性粒细胞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1);随访6个月,3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R和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PCI后中性粒细胞数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 患者男,13岁,主因"发烧、腹痛10余天"于2007年8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既往史:患者于2004年5月因腹部膨隆半年入院检查,肝脾大,WBC 148.9×109/L,PLT 1135×109/L.外周血涂片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稍多,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多见.  相似文献   

20.
正1 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因"头痛、恶心、胸闷、心悸3 h"至急诊内科就诊,无胸痛、发热。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查体:T 36.5℃,HR 68 bpm,R 20 bpm,BP 198/90 mmHg(1mmHg=0.133kPa),SPO298%,心律齐,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急诊检验:血白细胞(WBC)16.42×109/L,中性粒细胞(N)13.33×109/L,N%0.8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