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方法纳入350例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等病历资料,采用化学发光仪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NM分期与血清CEA、CA19-9的相关性。结果Ⅰ~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25.00%、36.69%、50.78%和66.67%,血清CA19-9阳性率分别2.94%、10.07%、17.97%和53.33%,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均随结直肠癌TNM分期进展呈升高趋势(P0.05)。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CEA阳性(OR=1.790,95%CI:1.163~2.755)和CA19-9阳性(OR=3.476,95%CI:1.790~6.749)是结直肠癌临床分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EA和CA19-9指标阳性与结直肠癌TNM分期进展有关,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L-8及MCP-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悬浮芯片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及正常人血清中趋化因子IL-8及MCP-1表达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IL-8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手术治疗后,表达有所降低,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趋化因子MCP-1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手术治疗后,表达有所升高,但仍较正常对照组低;趋化因子IL-8及MCP-1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侵袭范围无关。结论外周血清中趋化因子IL-8及MCP-1的含量能够反映结直肠癌患者机体的肿瘤负荷状态,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及复发相关,在结直肠癌的筛查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2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OX-2、MMP-9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OX-2、MMP-9阳性率分别为67.4% (89/132)、69.7% (92/132);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相关(P<0.01).结论 COX-2、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密切相关,可能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患者,检测其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析其表达在不同肿瘤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EA水平越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血清CEA水平越低(P〈0.05)。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A19—9水平越高(P〈0.01);分化程度越高,血清CA19—9水平越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可作为评估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患者,检测其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析其表达在不同肿瘤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EA水平越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血清CEA水平越低(P<0.05)。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A19-9水平越高(P<0.01);分化程度越高,血清CA19-9水平越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可作为评估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特异性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22 (ANKRD22)抗体,了解ANKRD2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用pET-42a表达系统从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人ANKRD22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以高表达ANKRD22的293T细胞裂解液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筛选抗人ANKRD2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芯片中ANKRD22的表达。结果本研究获得了93个杂交瘤细胞,筛选出4株抗人ANKRD2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均与天然的人ANKRD22呈良好反应。ANKRD22主要分布于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质。在112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ANKRD22表达阳性94例,阳性率为83.93%。ANKRD22表达阳性与p53表达和β-catenin表达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而与年龄、性别、结直肠肿瘤位置、临床AJCC分期、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ANKRD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上皮的癌变过程,是一个潜在的辅助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8.
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7%(38/120);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且随着Dukes’分期的加深,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1),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D44v6可能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和淀粉样蛋白A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5例为结直肠癌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丙二醛、淀粉样蛋白A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OS、丙二醛、淀粉样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SOD、ROS、丙二醛、淀粉样蛋白A水平在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OD、ROS、丙二醛、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的AUC值0.872、灵敏度92.65%、特异度88.40%、准确度90.94%,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降低,ROS、丙二醛、淀粉样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9例为胃癌组,健康志愿者79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收集血清,检测IGF-1、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IGF-1、波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钙黏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期的胃癌患者血清IGF-1、波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Ⅰ~Ⅱ期、浸润深度T1~T2期的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87(95%CI:0.83~0.95,P0.01),灵敏度为89.21%、特异度为97.92%,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GF-1、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和AFP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用ELISAF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和146例PHC患者血清VEGF和AFP含量,分析VEGF、AFP及其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水平(pg/ml)PHC组(398.4±153.1)和健康对照组(166.8±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和AFP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3%/73.29%)和(80.64%/83.87%),VEGF和AFP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敏感性(91.81%)和准确度(90.40%)。PH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PH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与AF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PHC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杨艳芳  胡晓琴  梁小波  李佩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911-5912,5917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8%(49/120)。p16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也随之下降(趋势χ2=5.463,P=0.021);p16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5年预后有关,p16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χ2=4.524,P=0.033)。结论 p16基因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分子量为180-200kDa的多糖蛋白复合物,是胚胎发展中产生的抗原之一。因这种抗原也存在于2~6月胚胎的胃肠、肝脏和胰腺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也称胚胎抗原(EA)或胎儿抗原(FA)。癌胚抗原是由90%结直肠癌产生的糖蛋白。它不仅作为一种单纯的肿瘤标志物存在,而且是与肿瘤恶性化有关的一种复杂的分子。恶性肿瘤患者的CEA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判断肿瘤分期和病变程度、监测治疗和预报复发等。1癌胚抗原与结直肠癌超过90%的原发性结直肠癌分泌CEA[1]。癌胚抗原可用于结直肠癌的筛选和诊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2]无论是大便隐血试验还是可曲式乙状结肠镜都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但是这两种方法的依从性都较差,敏感性也低于结肠镜。这就需要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最初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均升高,但接下来的研究则发现CEA不能用作早期结直肠癌的筛选,其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样限制了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但当患者出现某些报警症状,血清CEA浓度升高(例如5次以上检查均高于临界值)则要高度怀疑肿...  相似文献   

14.
李林 《时尚育儿》2016,(12):197-19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ERCC1mRNA表达相关性,为结直肠癌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送检的结直肠癌病例92例,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应用RT-PCR相对定量分检测肿瘤组织ERCC1mRNA表达水平.结果:9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共有29例发生了k-ras突变,突变发生率为31.5%.k-ras突变型患者ERCC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k-ras野生型患者(P<0.05).不同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ERCC1mRNA表达水平(△CT)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RCC1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k-ras突变发生呈正相关(r=0.667,P<0.05).结论:结直肠癌k-ras突变与ERCC1mRNA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羧肽酶A4(CPA4)、几丁质酶(Chitinase)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分析CPA4、Chitinase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21例)和非肝转移组(54例),另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PA4、Chitinase水平,分析CPA4、Chitinase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及诊断肝转移的价值。结果肝转移组、非肝转移组血清CPA4、Chitina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转移组上述指标高于非肝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转移组原发肿瘤T3-4分期比例、原发性肿瘤低中度分化比例、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比例、血清CA19-9、CEA水平高于非肝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T3-4期、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血清CEA、CPA4、Chitinase水平是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CPA4和Chitinase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AUC为0.933,高于CPA4、Chitinase单独检测。结论高水平CPA4、Chitinase与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S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CEA(癌胚抗原)、CA72-4(糖类抗原72-4)水平,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辅助诊断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胃良性病变者40例作为对照,血清TSGF、CEA、CA72-4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及辅助诊断胃癌的价值。结果受试者血清TSGF、CEA、CA72-4水平胃癌患者良性病变健康对照(均P0.05),胃癌患者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P0.05),随临床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增加,血清TSGF、CEA、CA72-4水平升高;血清TSGF、CEA、CA72-4单一指标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1.35%、45.95%、52.70%,特异性分别为90.00%、87.50%、95.00%;3项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灵敏度提高至91.89%,阴性预测值提高至92.11%。结论血清TSGF、CEA、CA72-4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可用于辅助诊断胃癌,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结直肠癌的表达情况及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直肠p16蛋白。结果 37例结直肠癌标本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75.7%,在高、中和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和17%;在直肠癌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68%低于结肠癌的阳性率为100%,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在Dukes分期中A、B期与C、D期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1%和69%,在淋巴结未转移的结直肠癌中p16蛋白的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结论 p16蛋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一定关系。p16蛋白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自然病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回顾收集2015年8月—2018年8月的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年(截至2021年8月),记录所有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随访3年间,120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49例,复发转移率为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活动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病理分级、切缘长度、术后化疗、术中输血情况、侵犯肠周程度及术前CEA水平的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间,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后化疗情况及术前CEA水平是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后化疗情况及术前CEA水平独立影响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临床需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针对性干预,以降低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132例与健康体检者80例,检测其CRP、CYFRA21-1、SCC及NSE表达水平,分析食管癌不同TNM分期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 食管癌组CRP、CYFRA21-1、SCC及NSE的检测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并随着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0. 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1. 30%,特异度为85. 45%,AUC值为0. 865。结论 CRP联合CYFRA21-1、SCC及NSE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在食管癌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术后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腹水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结核及良性卵巢肿瘤血清和腹水中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卵巢癌性腹水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高于血清(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分别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对照组患者(P<0.05);卵巢癌患者腹水上清中VEGF水平高于结核性腹水上清(P<0.05)。血清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90.9%,血清VEGF的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39.3%;腹水VEG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3%和93.9%。三者联合检测时,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至96.5%,特异度提高至93.9%。结论:检测血清和腹水上清中VEGF水平,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参考价值;在卵巢癌与盆腹腔结核的鉴别诊断中,VEGF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弥补CA125在这方面的不足;对于卵巢癌疑似病例,进行包括VEGF在内的多因子联合检测,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