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13.
14.
虽然东西方对食管癌的转移及治疗模式的认识存在差异,但"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良好的预后[1-5]及局控率[6]让西方学者逐渐开始重视系统淋巴结清扫的价值.经过学习曲线后,欧美学者也逐渐接受和肯定该术式[7-9].食管癌治疗指南将切除足够长度的食管和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位置行合适的淋巴结清扫作为B级推荐[10-11].日本食管协会在食管癌诊治指南里将"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作为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术式[12].但对于食管胸下段癌是否行三野淋巴结清扫,目前仍然存在争议[5,13]. 相似文献
15.
在食管癌病人中术前了解转移性淋巴结,对拟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是最重要因素之一,淋巴造影对确定淋巴结的转移范围和监测治疗效果颇为有用。由此可改进有效的淋巴结切除。过去虽有不少报道采用甲状腺内或纵隔内注射造影剂以及纵隔镜及气管镜检查等方法,但都不能正确显示纵隔内转移淋巴结。作者设计经光纤支气管镜穿刺进行纵隔淋巴造影术,可以显示上纵隔转移淋巴结。此法简单、安全,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龙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9):678-680
近年来,尽管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食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10%左右。大量研究表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食管癌预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其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和淋巴结清扫的质量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直肠上动脉淋巴清扫的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32例结肠癌患者,采用直肠上动脉全程裸化的方法清扫肠系膜下血管旁淋巴结,并与传统保留直肠上动脉方法所清扫的淋巴结数目进行比较。结果全程裸化方法所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612枚,平均(18.96±1.54)枚,明显多于传统方法 450枚,平均(14.06±1.1)枚(P<0.01),而两种方法检获的淋巴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2 VS 49,P>0.05)。结论直肠上动脉全程裸化是保留直肠上动脉淋巴清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胸腔镜手术的根治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左颈右胸上腹食管癌根治术治疗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9例行传统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开放组),105例行胸腹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目为(10.1±5.5)枚,明显少于开放组的(13.3±7.5)枚(P<0.01);但匹配术后病理分期后,各期腔镜组和开放组的胸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组和腔镜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平均清扫数分别为(2.7±0.2)枚和(1.4±0.2)枚,下段食管旁分别为(1.0±0.1)枚和(0.6±0.1)枚,病灶旁分别为(1.7±0.2)枚和(0.7±0.1)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区域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6%(30/105),低于开放组的41.2%(82/199)(P<0.05),但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12.4%(13/105)]明显高于开放组[2.5%(5/199),P<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但在行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时,应加强对喉返神经旁、下段食管旁和病灶旁淋巴结的清扫,并注意喉返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2009年7月,我们对30例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术,行胃左动脉全段切除,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并送病理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愈食管癌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患者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偏低。淋巴结转移与否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标志。食管的淋巴回流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食管黏膜下层的淋巴管除横向穿透食管壁引流至附近的淋巴结外.还存在着垂直的纵向交通,淋巴结染色研究发现,这种纵向的淋巴流量甚至比水平方向的淋巴引流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