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艾塞那肽10μg,2次/d皮下注射)及对照组30例(二甲双胍500 mg,3次/d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糖、体质指数(BMI)、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BMI、腰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MI、腰围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相比降糖同时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患者以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作为治疗药物;B组患者以艾塞那肽作为治疗药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MI、FBG、2 h PBG、Hb 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G及TC。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BMI、FBG、2 h PBG、Hb A1c、餐后2 h C肽、空腹C肽、TG及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C肽水平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改善β细胞功能,有效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Hb A1c7.0%)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或甘舒霖30R)治疗,24周后,观察FBG、2h PG、Hb A1c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BMI变化评价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问卷调查评分比较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FBG、2h PG、Hb 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FBG、2h PG、Hb A1c达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BMI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安全性、有效性优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90 d且血糖不达标的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90 d,检测并分析患者血糖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血压、腹围较联合用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联合用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安全有效,且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34例)、胰岛素组(34例)和二甲双胍组(34例)。三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6周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时HbAlc、FPG和2h-PG均降低(P<0.05或0.01),并且艾塞那肽组及胰岛素组血糖下降与二甲双胍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三种药物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能控制良好,艾塞那肽注射液及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二甲双胍,艾塞那肽注射液及二甲双胍减重效果优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程力 《药物与人》2014,(4):80-81
目的:探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和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总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会标  高勇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159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T2DM先单用二甲双胍(1.0g/d)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C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B两组HbA1c部分达标,C组HbA1c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FPG达标所需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3组低血糖发生率均﹤3.5%,无严重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安全有效是初诊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其中对照组联用优必林N,观察组联用甘精胰岛素。经治疗1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等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日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而且综合疗效突出,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也较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和体重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体重指数〉24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12例,既往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及阿卡波糖片,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者,改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HbA1c的控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有所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有不同程度下降,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够更加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MDI治疗方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及Ⅱ组各50例。Ⅰ组晚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三餐前皮下注射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 U·kg-1·d-1,每晚22点皮下注射;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0.4~0.6 U·kg-1·d-1,分配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Ⅱ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甘精胰岛素用法同Ⅰ组;瑞格列奈初始剂量为1 mg/次口服,3次/d;二甲双胍起始剂量为0.5 g/次口服,2次/d。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剂量。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2周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 h C肽,3个月后检测HbA1c,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统计低血糖事件的患者比例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频率,血糖水平≤3.3 mmol/L则认为是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尽量在加餐前测定当时的血糖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空腹、餐后2 hC-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和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5.7±1.7)、(6.1±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7,P0.05)。Ⅰ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0.0%,Ⅱ组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5)。低血糖频率Ⅰ组(0.38±0.06)次/人,Ⅱ组(0.14±0.04)次/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4,P0.05)。结论 MDI方案控制血糖的效果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方案要好,具备较高血糖达标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标准的LADA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降糖方案:胰岛素组(单纯胰岛素治疗)、联合用药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三月后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PC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的FBG、HbA1c、TG、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胰岛素组,两组间的PG2h、BMI、FCP、PCP、T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较单纯胰岛素治疗LADA可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服用降糖药物之后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诺和灵N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功能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餐后2h的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相对于诺和灵N与二甲双胍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n=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OADs)(n=20),各组均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s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bA1c、FBG、三餐2hPG均有所下降(P均〈0.01);治疗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午餐2h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期间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可使FBG和HbA1c显著改善,不增加体重,简便易行,且降低了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92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T2DM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研究组增加利拉鲁肽,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情况、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载脂蛋白(Apo A2)、身体质量指数(BMI)、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PG、2 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Apo A2水平高于对照组,Hb A1c、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1%)与对照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患者Hb A1c水平,减轻BMI,提高Apo A2水平,改善血糖控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吡格列酮和胰高血糖素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组合可能是胰岛素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选择。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1月17日的《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研究结果曾在去年美国新奥尔良ADA年会上公布。艾塞那肽可改善β细胞功能,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月确诊2型糖尿病并需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维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10~25 U/d,维格列汀50 mg,2次/d)和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组(甘精胰岛素10~25 U/d,阿卡波糖100 mg,3次/d),每组25例。治疗6个月,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PG)、Hb 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甘精胰岛素+维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PG)下降更明显、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同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各43例;对比组采取诺和灵N联用二甲双胍方案,探究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方案,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比组为81.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T2DM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应用单纯口服降糖药物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8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口服降糖药物、B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同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疗效较A组明显,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在治疗过程中停用甘精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有19例,A组仅有2例.两组的平均每人费用及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更明显,且成本-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Exenatide)对Hep G2细胞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ep G2细胞随机分9组,胰岛素组、胰升糖素肽-1(GLP-1)组、艾塞那肽组、GLP-1+胰岛素组、艾塞那肽+胰岛素组、LY294002(一种磷脂酰肌醇-3-激酶阻断剂)组、GLP-1+LY294002组、艾塞那肽+LY294002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ing)检测各组G6Pa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0.191±0.056)比较,胰岛素组(0.070±0.015)、GLP-1组(0.068±0.013)、艾塞那肽组(0.067±0.008)、GLP-1+胰岛素组(0.031±0.003)、艾塞那肽+胰岛素组(0.030±0.002)G6Pase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3.40、3.29、3.57和4.01,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GLP-1+胰岛素组、艾塞那肽+胰岛素组G6Pase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2.52,P0.05)。与GLP-1组比,GLP-1+LY294002组G6Pase的蛋白表达量(0.120±0.03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与艾塞那肽组比,艾塞那肽+LY294002组G6Pase的蛋白表达量(0.127±0.02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抑制Hep G2细胞G6Pase的合成。艾塞那肽抑制Hep G2细胞糖异生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