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贺普丁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贺普丁,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并发症与病死率,以及对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及HbcAg/HbcAb血清转换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时间短,改善程度明显。治疗前,治疗组有不同程度腹水10例,治疗后消退7例,腹水消退率为70.0%,对照组有不同程度腹水12例,治疗后消退5例,腹水消退率为41.7%。结论:应用贺普丁治疗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存活率,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病人的乙肝病毒前C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例重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直接序列进行分析以阐述变异特点。一次或套式PCR扩增到的HBVDNA,以不对称PCR法制备成单链模板后直接作序列分析。结果11个病例中,9例有1~2个氨基酸替代变异:G1896→A的替代,产生一个终止密码,见于1例抗-HBe阳性的病人,第17位(AA17)缬氨酸被苯丙氨酸替代,见于1例HBeAg阴性的病人,AA15和AA29的丝氨酸替代变异见于2例HBeAg阴性、HBV含量甚低的病例,1858C→T替代见于4例病人,与HBeAg表型无关,无一伴有终28变异,呈相互排斥现象。说明重型肝炎病人的HBV前C基因存在多种变异类型。这些变异点只见于1~2例病人,似乎不是引发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G1896→A替代变异和AA17的苯丙氨酸替代与HBeAg阴性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雷飞飞  李芳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54-1154
病例女,50岁,因反复乏力、尿黄4年余,再发加重2个月,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尿黄,皮肤瘙痒,在外院检查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肝功异常,诊断为"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A)、总胆红素(TBIL)、重型肝炎分期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8例入院时AFP、TBIL、CHE、PA的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和肝炎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31.8%。治愈好转组与无效组入院时AFP、P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入院时AF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FP、PA、重型肝炎分期是判断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及可靠指标,且AFP、PA的信息反应较早,更有助于进行早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2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口服,每天1次。结果:观察组存活17例,占77.39%,对照组存活6例,占30.0%,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治疗组82例,对照组94例,2组病人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转换治疗,共211人次。观察2组病人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脏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晚期患者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而晚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周德江 《西南军医》2009,11(5):822-82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患者有效率93.3%,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60.8%、10.8%。结论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表明,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不良反应轻,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临床死亡率较高,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国内从1988年开始探索,从乳猪新鲜肝脏制备具有促进肝细胞DNA合成的低分子量多肽类物质,命各为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使重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有了新的措施。我科自1990年开始试用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初步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21例中,早期病例9  相似文献   

9.
康惠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83-1085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重症指标及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SPSS及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自2004—01~2009—01收治的5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重症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着HGF、AST/ALT比值、TBil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门A及TC的不断下降患者存活率不断下降,酶胆分离现象的有无存活率分别为17.9%和53.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HGF)、血清AST/ALT比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总胆固醇等是早期慢性重型肝炎重要指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及时掌握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75例临床预后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方法 :从临床分型、实验室资料、并发症及舌象等因素对7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 85 .7% ,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3 8.5 % ,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 73 .8% ;凝血酶原活动度 <3 0 % ,血清胆红素 >3 42 μmol/L者 ,病死率 92 % ;合并 2种或 2种以上并发症者 ,病死率 87.5 % ;并发肝肾综合征者 ,病死率 10 0 % ;绛红舌有裂纹舌苔干燥或伴黑腻苔者病死率 92 .9%。结论 :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恶劣 ;凝血机制差、血清胆红素高者预后高度不良 ;并发症越多 ,预后越差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肾综合征 ;舌象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预后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致HBeAg假阳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份离心与不离心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率较高,离心标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标本不离心有关.在做两对半检测时,对于单独HBeAg阳性标本需重新离心后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鉴定1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RT)区的新变异rtN236V,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方法 从1例ADV治疗失败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扩增HBV RT区,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转化JM109细胞.挑选34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分析耐药相关突变.构建1.1倍HBV野生株和耐药株重组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拉米夫定(LAM)、ADV、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转染后第4天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产量,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结果 该例患者在接受ADV治疗15个月后出现病毒学突破和生化学突破,测序结果显示34个克隆中,20个(58.8%)为rtN236V变异株,11个(32.4%)为rtN236T变异株,2个(5.9%)为野生株,1个(2.9%)为rtA181V+N236V变异株.rtN236T、rtN236V和rtA181V+N236V变异株的相对病毒复制力分别为野生株的89.43%、83.60%和75.44%.表型耐药分析显示:rtN236T株、rtN236V株和rtA181V+N236V株对ADV的敏感性分别为野生株的1/4.75、1/3.10和1/5.10,但对LAM、ETV和TDF均敏感.结论 在ADV长期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池中鉴定了新的变异形式rtN236V,并与rtN236T和rtA181V株伴随存在,该变异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力及对ADV的敏感性,可能是一个新的ADV耐药相关变异.  相似文献   

13.
交通伤致严重视力损伤176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176例交通伤致严重视力损伤病例的有关资料,探讨眼交通伤视力损伤的特点及其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但长期应用可引发病毒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基因变异检测及表型耐药分析是发现和鉴定HBV耐药的基本方法,前者主要是应用基因测序或线性反向探针杂交等方法,检出已知的病毒耐药相关突变,后者则是在体外细胞水平确定携带有变异基因的HBV毒株对病毒复制力及核苷(酸)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是鉴定复杂与特殊HBV耐药变异的基本手段。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了敏感、特异、经济、高效的HBV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而建立了可靠的HBV复制力和表型耐药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样本分析,实现了对HBV耐药的早期发现及对新的非典型HBV耐药相关突变株的鉴定。我们近期在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和应答不佳的患者中检测到多种特殊和复杂HBV耐药相关突变,并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对代表性变异株进行病毒复制力和表型耐药分析,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①从大样本中检出和鉴定了多种多重耐药HBV变异株,并发现联合用药可协同抑制多重耐药HBV变异株的体外复制;②HBV rtL229替换可作为补偿变异,恢复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rtM204I的病毒复制力;③rtM204Q是一种新的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④rtA181C+rtL180M+rtM204V与恩替卡韦耐药相关;⑤同一耐药患者血清HBV虽检出耐药变异,但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中的HBV cccDNA仍以原始野生株为优势种群,提示PBMCs为体内HBV野生株的"存储库",参与HBV肝外感染。上述发现对深入揭示HBV耐药变异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辅助临床合理制定并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serological markers (hepatitis B virus (HBV) superficial antigen (HBsAg)) and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among Lithuanian Army soldi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Lithuanian military subunits in 2003. Serum samples were draw from 1,830 soldiers (average age, 21.6 (0.707) years) and tested for hepatitis B infection markers (HBsAg).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BV infection. A total of 1.97% of soldiers was seropositive for HBsAg.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BV infection was related to military subunit (p > 0.05). Most of the HBsAg-positive soldiers (53.8%) served 4 to 6 months. Among soldiers who were offered to use drugs, the prevalence of HBsAg was 4.3%; in the remaining group, the prevalence was 1.9%.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ther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e hepatitis B marker. Study data proved the need for health promotion,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at the Lithuanian Armed Forc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LAM)治疗过程中出现LAM耐药后,HBV聚合酶基因的突变模式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或感染科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LAM耐药患者进行HBV聚合酶基因测序,回顾性分析LAM耐药时HBV聚合酶基因的不同突变模式及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患者诊断为LAM耐药,192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聚合酶基因突变.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6.25±1.31(log10拷贝/ml),ALT中位水平为75U/L(19~821U/L),72.4%(139/192)的患者出现ALT升高、肝炎发作.99.0%(190/192)的患者存在YMDD基序突变,其中4种主要突变类型是:rtM204I(33.9%),rtL180M rttM204V(26.0%),rtLl80M rtM204I(21.9%)rtV173L rtL180M rtM204V(11.5%).与rtM204I相比,rtM204V多以联合rtL180M突变的形式存在(P<0.05).LAM耐药时,4种突变类型患者的血清HBVDNA、ALT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DD基序突变是LAM耐药后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的主要模式,LAM耐药后患者临床病情轻重可能与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型的变化,了解AsC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BV家族CDR3区基因,利用谱型分析技术比较各家族CDR3长度分布,了解AsC 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对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生家族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进一步了解克隆增生T淋巴细胞的均一性。结果 4名正常人的TCR CDR3谱型均呈现正态分布,而9例AsC中均存在不同BV家族的T细胞克隆性增生,CDR3区直接测序结果证实增生的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长度和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结论AsC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克隆性增生,且增生的T淋巴细胞不具有均一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及临床治疗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总结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男性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9.9%)和重型比例(20.7%)显著高于女性(X^2=4.527,P〈0.05;X^2=5.481,P〈0.05);合并基础疾病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7.5%)及重型比例(18.3%)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X^2=3.951,P〈0.05;X^2=4.409,P〈0.05);合并肝病患者中,重度(31.9%)和重型比例(21.7%)显著高于无肝病患者(X^2=5.056,P〈0.05;X^2=5.681,P〈0.05);有肝病的重型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肝病者(X^2=3.977,P〈0.05);不同药物种类中,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无显著区别(X^2=0.075,P〉0.05)。结论有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发生比例较高,有肝病基础者重型病死率高于无肝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