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患者胰岛素及内源性多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血胰岛素及内源性多肽的含量,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7例脑梗死患(治疗I组),22患为对照组(治疗Ⅱ组),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三组的血清胰岛素(INS)、血浆β-内啡肽(β-EP)、神经降压素(NT)、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治疗I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Ⅱ组总有效率为5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脑梗死患血浆INS、NPY和β-EP含量高于健康人组(P<0.01),而NT含量则较之为低(P<0.01);治疗I组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后INS、NPY和β-EP含量明显降低;而NT含量升高,前后差异有显性(P<0.01),治疗Ⅱ组NPY和β-EP含量有所降低(P<0.05),其余指标则改变不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患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方能有效地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及代谢障碍程度,调节NPY、β-EP和NT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明显下降(P<0.01),但脑梗死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体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亢进。GMP-140含量的检测不仅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冷秀梅 《铁道医学》2002,30(1):34-35
目的:探讨探讨脑梗死患发病过程中神经肽Y(NPY)和内皮素-1(ET-1)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急性脑梗死患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8d的NPY,ET-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各期NPY,ET-1含量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NPY在脑梗死治疗前含量最高,治疗后呈进行性下降,ET-1在发病后2周左右达到高峰。结论:循环状态下的NPY,ET-1的变化能反映脑部病灶部位交感神经,网状内皮系统分泌的情况;NPY,ET-1的变化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和胃动素(MTL)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6例脑出血患者及28例健康成人血浆NPY、NT及MTL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NPY、NT及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P<0.01)。发病24h内即显著升高,NPY在4-7d,NT和MTL在1-3d达高峰,8-15d三者均开始下降,15d后仍在较高水平。重症患者NPY水平显著高于轻型和中型,中、重型患者NT水平显著高于轻型。大面积出血NPY、NT及MTL水平均高于小面积出血。伴发病积分≥6分者高于积分<6分者。伴上消化道出血者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结论:NPY、NT及MTL参与了脑出血的发生及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胃动素(MT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I62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浆NPY、NT、MTL与CGRP浓度。结果:NPY、NT与MT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于发病后24h内显著升高,7d内达高峰,8-15d开始下降,15d后仍在较镐水平。NPY浓度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轻型(P<0.05)与小灶组(P<0.01);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高于<6分组(P<0.05);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NT与MTL浓度重型组显著高于中(P<0.05)、轻型组(P<0.01);高血糖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CG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发病24h内即显著降低,2-7d进一步降低,8-15d开始升高,15d后逐渐升至正常水平。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轻型(P<0.0001)、中型(P<0.01)与小灶组(P<0.01);伴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低于<6分组(P<0.05)。结论:CI患者NPY、NT、MTL、CGRP浓度变化以7d内最显著,15d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四种浓度监测可作为判断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及伴发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和比较84例脑梗死、83例脑出血和62例非脑血管病患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TG、HDL-C、apoA1和apoA1/apoB比值异常的百分率有显差异(P<0.05-0.005)。三组患各项血脂水平间也有显差异(P<0.05-0.01)。其中脑出血组TC水平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TG水平显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而HDL-C则显低于脑出血和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DL-C分别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apoB分别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apoA1/apoB比值低于脑出血组。结论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脑出血与脑梗死血脂成分异常存在差异,对脑血管病患应进行血脂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曹平 《四川医学》2002,23(5):526-527
目的:探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4因子(PF4)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3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β-TG、PF4的变化。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PF4均高于对照组(P<0.01),β-T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P>0.05),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病灶数目愈多,PF4愈高(P<0.05)。结论:血浆β-TG的改变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梗死32例、脑出血36例患者的血脂,并与健康人30例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明显降低(P<0.01,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明显增高(P<0.01,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出血患者存在部分脂质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状态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7例AMI患及正常组对照血浆GMP-140、T-PA:A、PAI:A、D-D。结果:AMI患血浆GMP-140、PAI: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浆GMP-140低急性期(P<0.05)。D-D在急性期内(≤2天)无显增高,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性降低,要积极施行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针灸加中药神特口服液治疗,针刺1次/d,10次为1个疗程,神特口服液100ml/次,1次/d,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利法加血栓通治疗,针刺法同治疗组,血栓通注射液175mg,用0.9%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稀释,静咏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的改善及血浆VEGF和NPY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尿症状、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VEGF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浆NPY含量在治疗前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并能够明显增加血浆VEGF含量,使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可以减少血浆NPY含量,对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流量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的关系及萘哌地尔对其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7例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及1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CGRP和NPY浓度。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4例和加用萘哌地尔组23例,1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CHF组血浆CG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降低;血浆NP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血浆CGRP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CGRP=0.39,P〈0.05),NPY浓度与LVE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rNPY=-0.57,P〈0.01)。CHF组治疗后血浆CGRP显著升高(P〈0.05)和NPY浓度显著下降(P〈0.05),而萘哌地尔组治疗后比常规治疗后CGRP浓度升高及NPY浓度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CGRP和NPY浓度均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萘哌地尔治疗可进一步升高心力衰竭患者CGRP水平和降低NPY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 ,以探讨NPY在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 10 0例 ,非高血压脑梗死 42例 ,合并高血压脑出血 40例 ,非高血压脑出血 10例及正常健康人 3 0例血浆NPY含量。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Y明显升高 ,P <0 0 5 ;合并高血压脑梗死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相比 ,前者NPY明显升高 ,P <0 0 5 ;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与非高血压脑出血相比 ,前者NPY升高不明显 ,P >0 0 5。结论 :NPY与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对2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和21例其他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进行了脑脊液NPY和CGRP检测。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NP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脑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CGRP水平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与对照组三之间相比无显差异(P均>0.05)。结论:NPY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均升高,但以细菌性脑膜炎增高更明显,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是鉴别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良好指标。CGRP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升高,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缩血管活性物质神经肽Y(NPY)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组)、36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19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组)血浆中NPY及ET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1)与非孕正常组妇女相比,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NPY和ET的含量虽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2)高血压组患者血浆中NPY的含量显著高于妊娠组晚孕妇女(P〈0.01),并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而上升,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PY含量变化一样,高血压组妇女血浆ET含量(96.05±13.57ng/L)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6.48±6.17ng/L)相比有显著的上升(P〈0.01),并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缩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升高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PA,PAI-1在脑梗死、脑出血病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纤溶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在脑梗死(CI)、脑出血(CH)患者血浆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30例CI、20例CH患者血浆t—PAPAI—1的抗原含量水平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CI患者组t-PA.PAI—1抗原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组t—PA高于对照组(P〈0.05),PAI-1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的比较:血浆t-PA水平在CI和CH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抗原含量在CI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CH组患者治疗后是增高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I-1抗原含量水平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t-PA抗原含量水平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患者均升高。PAI-1抗原含量水平在脑梗死组患者升高,在脑出血组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与复发及判断病程、病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 NSE、 LPO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8例患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与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急性脑出血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NSE,LPO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NSE无变化,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NSE,P<0.05,LPO,P<0.01),结论: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能够调节脑出血患TNF-α,NSE,LPO水平,表明针刺上述穴位能调整神经-一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紊乱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抗御自由基损害,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αα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内皮素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中的病理生理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镉还原加显色法(格氏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并用q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血浆、胃粘膜中NO水平:Hp阴性慢性胃炎(CG)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而Hp阳性CG组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及Hp阴性CG组(P<0.01,P<0.05);Hp阴性消化性溃疡(PU)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P<0.05),但Hp阳性PU组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血浆、胃粘膜中ET水平:Hp阴性、阳性CG、PU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p阳性CG组显著高于Hp阴性CG组(P<0.01,P<0.05);Hp旧性PU组显著高于Hp阴性PU组(P<0.01,P<0.05)。正常组、Hp阴性PU组血浆NO与ET变化显著负相关(r=-0.672,r=-0.812;P均<0.05);其它各组无显著相关。结论:NO和ET可能参与了CG、PU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浆5-HT、5-HIAA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活动期及缓解期的血浆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的差异。方法:参照罗巴Ⅱ诊断标准,选取腹泻型IBS(D-IBS)患者14例及便秘型IBS(C-IBS)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12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IBS患者缓解期和活动期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5-HT、5-HIAA水平。结果:活动期D-IBS及C-IBS患者血浆5-HT、5-HIAA水平均升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达2-5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除活动期D-IBS血浆5-HT水平显著高于C-IBS(P<0.05)外,两型IBS患者之间活动期血浆5-HIAA和缓解期血浆5-HT、5-HIAA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两型IBS患者缓解期的血浆5-HT、5-HIAA水平均比活动期明显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5-HT、5-HIAA和IBS发病相关,推测5-HT改变是IBS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和TIA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1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TIA组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月明  施练迅 《广东医学》2001,22(6):534-535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28例,用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治疗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时间推移先升后降,治疗组血浆D-地聚体含量增高早、峰值低、下降速度快(P<0.05,P<0.01),治疗期间无出现症状加重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其疗效确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