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 男,4岁,20小时前从四层楼窗口爬出坠落楼下,致左侧肱骨闭合性骨折,神志清楚,别处无伤。在外院于全麻下复位,石膏固定。行大隐静脉切开股静脉播管,输入10%葡萄糖液及生理盐水,从输液开始后4小时起,患儿烦躁不安,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口渴,静脉继续输液,而病情进一步恶化。于输液12小时后转入本院。当时已输入10%葡萄糖液(?)00毫升,生理盐水200毫升,病后一直无尿。查体:极度  相似文献   

2.
3.
在行静脉穿刺输液时,当穿刺见有回血后放松止血带,出现局部肿胀,溶液不满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有人认为静脉穿刺失败,拔出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而这时采取不拔出针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大部分是成功的。在1995年中行静脉穿刺时,遇到上述溶液外漏情况258例次.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成功232例次,成功率为91%。1、操作方法在静脉输液穿刺时,发现溶液外漏,局部肿胀、疼痛,溶液不滴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即右手持头皮针柄,将头皮针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如果已用胶布固定的,可关闭输液器开关,解除固定头皮针的胶布,再将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静脉输液药液外漏的主要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服务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外漏发生率。方法在2008年10月~12月到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中,将出现静脉输液外漏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结果1180例输液中发生静脉外漏86例,其中因穿刺技术不过关所致的占59例,患者不合作的占18例,输液过程管理不到位占9例。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适当限制输液肢体或部位的活动,加强输液巡视与指导等,可大大减少输液外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输液外漏严重性的认识和早期治疗及应对措施,防止不良后果。方法回顾分析7例新生儿液体严重外漏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6例完全治愈,随访无不良反应。1例留有疤痕。结论 新生儿皮肤柔嫩,局部血液循环差,液体外漏难吸收,易出现局部坏死。经积极合理坚持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药物致小儿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差异,一般在输液开始后的数秒钟至几分钟出现。结论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药物的性质,输液过程加强观察,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方法之一,在密闭式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配药时瓶内注入的药量较多和配药时注入了气体等原因,使输液器插入瓶内后,通气管内不断流出液体(见图1)。这样既造成了药液的浪费,又会使患者的衣物、被褥等被药液污染,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8.
9.
众所周知 ,在药疗过程中 ,护士应准确无误地执行医瞩。如何使药物发挥最大效应 ,并将其副作用和药物浪费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与护士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针对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认为护士应加强药物护理 ,在原来所强调的“三查七对”正确执行医瞩的前提下 ,在静脉输液中 ,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 合理配伍1 .1 根据药物的性能合理配伍 配伍的原则是 :禁止配伍的药物绝对禁止配伍 ,能够配伍的药物选择药物在溶液中稳定性强的进行配伍 ,改变配伍后 ,溶液澄明即可配伍的误区。如青霉素在近中性的溶液中相对稳定 ,如在生理盐水。而在…  相似文献   

10.
临床静脉输液添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污染及输液混合液发生配伍禁忌,对人体危害极大。静脉输液添加药物都是由医生和护士操作,添加药物时缺乏对治疗学与药物学的考虑和药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今后医、药、护之间应密切配合,强化培训和指导,并严格规范操作,确保静脉给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静脉药外漏的护理2。方法:通过对20例化疗药物静脉给药外漏采用0.9%Nacl清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局部封闭,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等方法处理,结果:20例患者局部创面20-25天内部痊愈。结论:该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后药物耗损形成因素并探寻减少耗损的方法。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来研究形成输液过程耗损的相关因素以及耗损问题确实对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结果:证实了静脉输液过程造成的药物耗损确实存在并且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结论: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药物耗损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耗损药量,以确保治疗用量的准确。  相似文献   

13.
注射药物外漏治验张佳卉,张佳露(包头医学院卫生所,一附院手术室,包头014010)临床上静脉注射药物外漏及肌肉注射硬结坏死经常发生,以前常用湿毛巾热敷,硫酸镁湿敷、马铃薯片贴敷等方法,效果均不够满意,我们用酚妥拉明加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封闭治疗,取...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其输液过程中药液的浪费现象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有资料表明 ,冲洗输液管及针头应不超过 5滴 [1]液体 ,而在实际操作中 ,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浪费 ,使药液未能充分进入体内达到药效。我们体会到在输液过程中主要可从以下三个环节避免发生药液浪费现象。1 药物配制时我们知道给药的剂量是根据病人体重而定 ,由于配制中掌握标准不够 ,致使药物抛散或抽吸不净丢失 ,影响药物的效果 ,所以要把握住安瓿药物和结晶及粉剂药物的抽取。1 .1 安瓿内药物抽取 首先将安瓿尖端药液弹…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的药物、输液器具或配药、加药及其环境被致热原、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输液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了有效减少输液发热发应,本文对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减少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穿刺技巧.方法 观察组:在血管右侧进针,进针长度为0.6cm.对照组:从血管正上方进针,进针长度为1.2cm,并进行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液体过程中药物外渗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 在血管右侧进针,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针长度为0.6cm,可减少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惠娟 《中外医疗》2014,33(4):149-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出现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静脉输液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以及典型不良反应表现症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药物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31例,所占比例为62.00%。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输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所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20例,所占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上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观察与鉴定,做好静脉输液宣教以及巡回护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最大限度的控制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也是护理人员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在这项操作中,如何使药物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病人准确的用药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也是病人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们在以前的点滴中,通常是因为担心空气进入静脉而过早拔针,无形中导致了药物的浪费,影响了治疗效果。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做了一些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分组:卧位静脉输液90例,所输液体量为500ml分组:设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实验A组是指输液架在通常高度,输液…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药物致小儿不良反应8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正爱  刘艳荣 《吉林医学》2006,27(6):670-671
药物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理应安全有效。但由于药物的双重作用,使许多药物即使在质量检查合格、正常用量下,仍然会在部分患者中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严重者可致伤、致残,甚至死亡[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6月 ̄2003年6月,我科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6个月 ̄3岁35例, ̄6岁26例, ̄12岁19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抗生素类药物。1.2给药途径:静脉滴注。2 ADR例数及出现反应的时间2.1常用药物的ADR分布及构成:见表1。2.2 ADR出现的时间:一般输液数秒钟至几分钟后出现,少数患儿在20min后出现。3 A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静脉注射药物外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正确运用静脉注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静脉渗液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结果:在306例患者当中,共有20例在静脉注射药物时出现药物外漏,占6.54%,其中药物、机械、以及机体和外环境等因素是引发静脉渗漏性损伤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静脉注射药物外漏情况,积极预防和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输液渗漏的发生,同时,能够降低渗漏后对人体所产生的渗漏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