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瓣在喉咽部手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舌瓣在喉咽癌和晚期喉癌手术切除后喉咽缺损修复中的应用。②方法 对7例喉咽癌和2例侵犯喉咽的晚期喉癌病人行喉咽或全喉切除术,采用舌瓣进行一期重建。③结果 9例病人的舌瓣均存活;8例病人切口一期愈合,1例形成咽瘘经处理后愈合;所有病人吞咽功能均正常,其中4例行功能保全性手术者恢复发音功能。④结论 舌瓣可作为喉咽及喉切除术造成喉咽部中等大小缺损的便捷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放疗后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后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人因放疗致头颈部组织纤维化,局部血运不良,加上术后颈部创面较大且留有一永久性的气管造瘘口,常规留置鼻饲管等原因,术后并发咽瘘及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为促使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行放疗后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颈前皮肤瘘(简称咽瘘)是全喉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一个一直未解决的问题。咽瘘一般发生于术后7天~14天[1],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咽瘘发生率为7.6%~65%左右,咽瘘一旦发生对病人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均较大,减少咽瘘发生率是喉全切除术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咽瘘是指唾液贮积于皮下或切口下组织形成脓腔破溃至皮肤或切口缘,使下咽、食管腔与皮肤相通成窦道,经此窦道唾液或食物可向皮肤外溢形成皮肤瘘[1].咽瘘是全喉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瘘口换药将延长鼻饲和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早期发现,予以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瘘口愈合.现将我院2009年~2010年7月份收治的2例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 ,以预防或降低咽瘘的发生率 ,提高喉癌术后切口的愈合率。方法 :回顾分析 14 1例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结果 :14 1例患者咽瘘发生率为 2 7.6 6 % ,与手术时间 ,拔除胃管时间 ,术前有无合并感染 ,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喉癌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有多重性 ,避免相关因素 ,能有效降低咽瘘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喉切除术后咽瘘原因及易感因素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2月行喉切除手术患者23例,对可能影响咽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5例发生咽瘘(21.74%),其中3例通过局部换药加压包扎等保守方法愈合,2例经保守治疗,瘘口缩小为约1 cm,直接缝合后愈合.结论 咽瘘是喉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把握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三关,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预防咽瘘,大部分患者通过换药保守治疗,必要时局部直接清创缝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颈部皮肤打钉法,在消灭喉癌病人全喉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咽瘘的作用,提高喉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首次确诊喉部而未作治疗的10例病人行全喉切除术,应用打钉法缝合颈前部的皮肤及组织,消除全喉切除术后成死腔,无一例发生咽瘘;并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减轻痛苦,上利于后护理。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李冬梅 《吉林医学》2009,30(14):1499-1500
咽瘘是全喉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在喉部分切除术后也有发生,但较罕见。2005年6月,我科收治1例咽喉术后伴有糖尿病并发咽瘘的患者。本例喉部分切除术后8d发生颈部咽瘘,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患有糖尿病影响颈部肌肉黏膜的愈合有关。咽瘘形成的原因往往因咽壁黏膜切除过多或过浅过紧,引起贫血性坏死。使其皮瓣与咽壁间存有死腔,继发感染。咽瘘一经发现,应及时采取局部创腔冲洗,留置碘仿纱条刺激肉芽生长。本例经过抗感染、降血糖治疗,瘘管在3周愈合,未行再次手术修补,现将治疗及护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有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是对1987~2004年间155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5例全喉切除患者术后3例发生咽瘘,发生率为1.93%,其中切口感染是本组咽瘘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局部血运不良、缝合方法及其它因素也与咽瘘发生密切相关。咽瘘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和有效护理均可愈合。结论: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瘘口早日愈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有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7月间的60例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72小时内平均体温超过38.50者,患者咽瘘发生率为31.3%;皮瓣局部血运不良和下咽缝合方法等与咽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咽瘘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和合理护理均可愈合。结论:提示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并发咽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促进瘘口的早日愈合,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病率和正确合理地治疗咽瘘。方法对1981~1996年收治的18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患者作了分析。结果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率为6.1%。结论术前超剂量放疗、大范围手术切除、全身情况的影响、局部感染等是导致咽瘘的成因,而且非单一因素所致。局部治疗是处理咽瘘的关键,要因咽瘘病期和因人而异。预防咽瘘形成与治疗咽瘘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瘘是喉全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喉全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以及住院时间费用的主要因素。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的发生率为8%~23%,咽瘘发生相关的因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回顾85例喉全切除术病例,对术后咽瘘的患者进行总结,探讨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助于预防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庞秀英  周俊花 《现代医学》2004,32(3):200-200
手术治疗喉癌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恢复喉切除患者术后的发音功能,我科自1985年以来采用气管食管裂隙状瘘(简称气管食管瘘)的方法行喉全切除Ⅰ期发音重建术,并对以往行喉全切除无言语功能患者行Ⅱ期发音重建术,现将对患者术后护理及发音指导的体会总结如下。1 术后护理指导1.1 Ⅰ期发音重建术后护理Ⅰ期发音重建术是在患者作喉全切除同时行发音重建术,术后须严格执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以防感染。加强换药及营养支持,促进伤口的愈合,以免发生咽瘘等并发症而影响发音效果。1.2 Ⅱ期发音重建术后护理Ⅱ期发音重建术是在喉全切除间…  相似文献   

14.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咽瘘为全喉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年来人们不断探讨咽瘘形成的原因,以寻找其防治方法,降低其发生率。现将我院6年来在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喉切除病人78例,男72例,女6例,年龄49~74岁,术后发生咽瘘11例,占14.1%。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置胶管负压吸引,全部病人术后鼻饲饮食,颈部加压包扎,咽瘘最早发生于术后4d,最晚于术后16d。本组病例出现咽瘘  相似文献   

15.
<正>2005~2009年我院对75例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术后并发咽瘘11例,使用康复新对创口换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喉癌患者75例均行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部分患者行单侧或双侧颈廓清术,男5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术后发生咽瘘11例,发生率为14.67%,发生咽瘘  相似文献   

16.
放疗后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人因放疗致头颈部组织纤维化,局部血运不良,加上术后颈部创面较大且留有一永久性的气管造瘘口,常规留置鼻饲管等原因,术后并发咽瘘及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为促使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行放疗后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各种原因;方法:查文献对喉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因素作了系统的原因分析;结果:喉切除术的术前放疗,气管切开,病变范围,病人全身情况,术中切口、缝线、引流、颈廓清扫术、术后感染,鼻胃管的作用、引流物种类及时间、甲状腺机能因、术后呕吐及抗生素的应用、对咽瘘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结论:在喉手术过程中,对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有可能引起咽癌的各种环节做到充分了解,充分认识,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咽喉癌术后致咽瘘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咽喉癌术后,其咽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6.2%~38.6%。咽瘘不仅增加了术后的痛苦,也给术后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此,我们把1996-05~2004-12间我科咽喉、喉癌术后致咽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治疗咽瘘的最佳处理办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例咽瘘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在32~87岁之间,平均59.5岁。术前均未接受治疗,其中,行喉全切除术8例,喉全切加单侧颈清除术4例。喉次全切除出术5例,喉全切加双侧颈清除术1例。判断是否有咽瘘形成以伤口吞咽时有否唾液漏出为准。根据瘘口的大小,我们将13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1996年喉切除术后并发咽普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咽瘘的发生原因。结果 87例中发生咽瘘16例,发生率18.4%,其中15例治愈。结论 咽瘘是喉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气管切开、术后感染、术前放疗与咽瘘发生有关,关键在于预防,其治疗方法根据病变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咽瘘是指唾液贮积于皮下或切口下组织,形成脓腔破溃至皮肤或切口缘,使下咽、食管腔与皮肤相通成窦道,经此窦道唾液或食物可向皮肤外溢出,形成皮肤瘘。咽瘘是下咽和全喉切除术后最常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2%-38.6%之间,按照瘘口径大小可将咽瘘分三级:口径≤1cm为小咽瘘;口径1—2cm为中咽瘘;口径2cm为大咽瘘。根据咽瘘的愈合过程可分为3期:红肿化脓期、肉芽生长期、上皮覆盖期。多方面的因素参与其形成过程,积极的预防可以减少其发生,并且在咽瘘形成后适当的治疗可以加速其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