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患。不但神经科临床中常见,由于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目前在针灸科临床中亦不少见。本病病因目前尚不能肯定,本文仅根据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而使用针灸治疗的2012例,加以整理分析。另有赵瑜氏761例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有的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根据经络理论和神经学的知识进行辨证取穴,运针及施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玲 《河北中医》2009,31(6):950-95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表情动作丧失,口角下垂并歪向健侧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机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复因外邪乘虚入中经络,以致经气闭阻,气血失畅,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其病因有病毒感染、外伤、肿瘤、血管病变及压迫等,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按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可定位为核性瘫、桥小脑角性瘫、面神经管内和面神经管外。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主要从针灸治疗时机、定位诊断、及预后判断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目前面瘫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所在,建议制定统一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状况,方法:从分期、取穴、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本病的文献报道估一综述。结论:因该病发病急、病程缓慢,且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因此,应开展远期的疗效观察,选择最佳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贝尔氏面瘫,为神经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是针灸治疗有效病证之一;然本病的针灸治疗中存在许多问题如针刺的时机、针刺的手法等等.本文试图以临床为基础,从病理变化与治法相应的角度来探讨针灸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透针、艾灸加拔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门诊病例共155例,男性85例,女性7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岁;左右患侧比较:男性85例中右侧47例,左侧38例;女性70例中右侧55例,左侧15例;发病原因:情志不畅后发病者45例,受凉受风后发病者79例,感冒后发病者22例,无明显原因可查者9例.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桂平  李妍  韩宝杰 《河北中医》2009,31(8):1258-126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据国内文献报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年发病率26~34人/10万,患病率258人/10万;地理分布上,长江以北偏高,中老年多见,女性多见,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春夏初和夏末秋初多发;多为一侧受损,两侧受损者较为少见,左右两侧发病率大致一样。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多发病,现将笔者几年来对75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758例,男性390例,女性368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岁,1岁~15岁者90例,16岁~30岁者292例,31岁~35岁者190例,46岁~60岁以上者185例。病程最长者22年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症之一,临床相关研究报道较多。采用综述的方式,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时机,并着重介绍毫针、电针、穴位注射、温针灸等治疗,针灸分期、辨证治疗及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眼(口呙)斜”或“口僻”范畴。由于致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治疗上应辨证施治。近年来我们采用针灸治疗51例住院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51例中,男29人,女22人;年龄最大63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2年6个月,最短半天。其中有41例经过其他医院治疗,因疗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 ,一般称为口眼歪斜 ,病在面部 ,不涉及四肢。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笔者从 1995年以来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2 4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  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健侧合谷。外感风寒型加风池、外关 ;兼有发烧者加大椎、曲池。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中脘。并随症配穴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 ,鼻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目不能闭加攒竹 ,阳白、迎风流泪加睛明 ,耳后压痛加完骨。  皮肤常规消毒后 ,根据病情需要 ,针刺相关穴位 ,用G6 8…  相似文献   

13.
章明忠 《河北中医》2007,29(10):947-947
2005-2006年,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本诊所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0~72岁,10~50岁9例,50~60岁9例,60~72岁12例;病程1日~1周;左侧18例,右侧12例.……  相似文献   

14.
张道武  梁晓菲 《针刺研究》1998,23(3):189-190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5例;年龄12~77岁,病程最长者一年余,最短者为1天;左侧发病者61例,右侧发病者51例;伴患侧乳突处疼痛者79例,无明显疼痛者33例。治疗方法治直流风祛邪,舒筋通路。采用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针灸在先,推拿在后,1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3天。具体方法:①针灸方法:取翳风、合谷、太冲为第一组穴位;阳白、太阳、下关、颊车、颧外人中、承浆为第二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取用。急性期(发病在20天以内)针刺用捻转泻法,手法直重,得气直强。针刺得气后用电针仪行断续波治疗40分钟。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门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84例,其中67例作了电变性检查,现予总结如下:一、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以针灸治疗为主,或内服本院自制的加味牵正片。针灸穴位:主穴:翳风、颊车、地仓、四白、迎香、阳白、合谷。配穴:太阳、攒竹、鱼腰、颧醪、足三里、人中、曲池。每次选用5~8个穴位,阳白、攒竹用于抬眉不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口眼斜"、"口僻"等,临床上颇为常见。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来我们在门诊应用针灸治疗了60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侵袭头面部经络诸经,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荣经脉,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0岁者9例;21~40岁者15例;41~59岁者6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1.2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加中药配合治疗。1针灸:临床多以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和临近取穴:阳白、瞳子、风池、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颧、合谷、承浆、禾。上述穴位每次选用5~7个。毫针刺入穴位内,轻轻捻转使之得气,采用平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以针刺为主,配合灸法或电疗为辅助疗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35例患者痊愈131例,占97%,显效3例,占2.2%,无效l例,占0.8%,有效率为99.2%。结论:以针刺为主配合灸法或电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由炎症、病毒感染、外伤、颅内外肿瘤等引起,亦可因脑桥或延髓的病变引起。临床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以面神经管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及神经髓鞘水肿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明华  宋景雪 《中国针灸》2000,20(5):263-263
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 ,共计 1 0 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针灸组与电针组随机各 5 0例。男3 6例 ,女 64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8岁 ,以3 0~ 60岁居多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4个月。2 治疗方法针灸组 :取穴风池、翳风、四白、颧、颊车、地仓、下关、合谷穴 ,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初期浅刺 ,1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 ,并随症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 ,鼻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目不能闭加阳白、攒竹。针刺相关穴位后 ,患部用艾条灸 ,采取回旋灸法 ,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 1次 ,1 0次为一疗程 ,休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