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蚂蚁通痹胶囊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蚂蚁通痹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疗效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疗效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改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方面及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等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蚂蚁通痹胶囊能有效改善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蚂蚁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0例,对照组300例,观察2组患者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12周DAS28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疾病疗效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降低ESR、CRP、RF以及改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握力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12周,病情基本平稳,观察组原服用的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戴芬)已逐步减停。结论:蚂蚁通痹胶囊能有效治愈和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治疗组予以湿热痹清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Q评分、DAS-28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除不适指数与ESR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清丸可有效改善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顽痹清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剔除3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2例;对照组剔除4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白芍总苷胶囊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白芍总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邓广业 《河北中医》2007,29(11):980-980,987
目的观察熄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熄风通痹汤治疗,对照组20例用雷公藤片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熄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3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参照组(31例)和实验组(32例)。参照组予以来氟米特加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银苓消肿丸治疗。对两组疗效展开比对。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参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6.25%)发生不良反应,参照组8例(25.81%)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用银苓消肿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在提升临床有效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痹通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痹通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症状、体征、实验室辅检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ESR、CRP、RF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而关节肿胀、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7%,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痹通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服用来氟米特,且可明显缓解药物副作用,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龙钻通痹方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疗效评价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计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对照组给服双氯灭痛及风湿骨痛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痹2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通痹2号丸治疗组80例和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50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两组实验室指标(ESR、RF、CRP、IgG、IgA、IgM、C3)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ESR、RF、CRP、IgA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ESR、RF、CRP、Ig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痹2号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加味四妙丸联合雷公藤风湿酒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给予加味四妙丸联合雷公藤风湿酒治疗。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给予雷公藤风湿酒治疗。两组均给予萘普生缓释胶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差异不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为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χ2=14.06,P<0.05),整体比较,治疗组临床效果更显著。结论:雷公藤风湿酒在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时疗效明确,但在联合应用加味四妙丸后可以大大提高显效率,同时不明显增加副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2):191-193
目的:观察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加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苓消肿丸。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ACR20、ACR50、IL-1、IL-6、BAFF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在麻木、肿胀等症状改善来讲,表现差异尤为显著。治疗1年后观察组ACR20、ACR50分别为84%、76%显著高于对照组76%、62%(P0.05)。银苓消肿丸能够更好降低IL-1、IL-6、BAFF含量,能够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在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提示安全性疗效两组相当。结论:在联合慢作用药基础治疗上加用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肿胀、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治疗孕前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孕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口服;来氟米特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益肾蠲痹丸,8 g/次,3次/d。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1.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6例,有效率4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治疗孕前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痹土茯苓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通痹土茯苓汤,对照组40例用秋水仙碱。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9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7.5%),对照组26例(6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痹土苓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熏洗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单纯西药甲氨蝶吟片口服对照治疗和单纯中药腰腿痹通胶囊口服对照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中药熏洗治疗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为97.5%;西药对照组显效率30.0%,总有效率为75.0%;中药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为80.0%。三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以及中药熏洗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八角枫根煎液熏洗配合腰腿痹通胶囊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92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MTX组(46例)和化瘀通痹+MTX组(46例),分别给予单独应用甲氨蝶呤(MTX)和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CR20、ACR50和ACR70疗效的反应率,改良Sharp评分(mTSS),治疗前后的RF、CRP和ESR水平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瘀通痹+MTX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ACR20、ACR50和ACR70疗效反应率均显著高于MTX组(P0.05);治疗后,化瘀通痹+MTX组患者mTSS与基线的差异显著低于MTX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F、CRP和ES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化瘀通痹+MTX组RF、CRP和ESR水平较MTX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化瘀通痹+MTX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与MTX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RF、CRP和ESR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阳通络宣痹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治疗组(温阳通络宣痹汤治疗)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痹汤能够减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记录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将前来我院诊治的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西药和益肾蠲痹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西药治疗。待两组治疗完成后,比较临床疗效,RF、ESR、CRP水平,VAS、D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诊疗后,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RF、ESR、CRP水平,VAS、D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有效降低RF、ESR、CRP水平,改善VAS、DAS评分,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证素主要以筋骨、湿、血瘀、寒为主;经通痹汤治疗后,证素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显效10例,占16.7%,进步49例,占81.7%,有效1例,占1.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素主要表现为筋骨、湿、血瘀、寒等;经通痹汤治疗后筋骨、湿、血瘀、寒等证素明显改善,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证素辨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