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建棘隙吸虫与相关虫种分类问题。方法:应用 28 个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D N A,根据福建棘隙吸虫、藐小棘隙吸虫(安徽)与日本棘隙吸虫(福建和江西)作相似性分析;现场采检叶形棘隙吸虫(湖北)、藐小棘隙吸虫(安徽)和福建棘隙吸虫囊蚴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及形态观察。结果:分析福建、安徽与江西省 3 种棘隙吸虫的 469 个多态 D N A 片段,福建棘隙吸虫与日本棘隙吸虫福建株、日本棘隙吸虫江西株与福建株、福建棘隙吸虫与安徽的藐小棘隙吸虫间基因组 D N A 的 R A P D 相似率分别为 20.8% 、99.7% 及 97.6% 。湖北、安徽和福建 3 省均分别获得叶形棘隙吸虫、福建棘隙吸虫及日本棘隙吸虫 3 种棘隙吸虫。结论:福建棘隙吸虫与日本棘隙吸虫为两个独立虫种,安徽的藐小棘隙吸虫与福建棘隙吸虫为同一虫种。湖北、安徽与福建 3 省均存在叶形棘隙吸虫、福建棘隙吸虫和日本棘隙吸虫 3 种吸虫的混合感染,其中福建棘隙吸虫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为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直接经口感染终宿主人、犬的可行性研究。9只幼犬分别喂以不同数量的尾蚴(4500~88000),并于感染后3.5h~34d分别解剖。结果:实验犬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为100%,获虫率4.01%;感染后3.5b,部分尾蚴在胃中发育成囊蚴;8b,脱囊蚴虫在小肠内发现;13d,蚴虫发育成熟,虫卵在大便中检获。两自愿者分别感染尾蚴8400条和1500条,于感染后第15d、16d自粪中检获虫卵。提示人、畜生饮含有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的水可致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为用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直接经口感染终宿主人、犬的研究。9只幼犬分别喂以不同数量的尾蚴(4500~88000条),于感染后3.5h至34d分别解剖。结果实验犬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为100%,获虫率4.01%;感染后3.5h,部分尾蚴在胃中发育成囊蚴;8h脱囊幼虫在小肠内发现;13d,幼虫发育成熟,虫卵在大便中被检获,两名志愿者分别口服尾蚴8400条和1500条,于感染后第15d、16d自粪中检获虫卵。结果提示人、畜生饮含有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的水可致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不同实验动物对藐小棘隙吸虫的易感性 ,以定量囊蚴感染幼犬 2只、幼猫 2只、新西兰兔 3只、昆明小鼠 10只、猪 2头、鸡鸭各 10只 ,并观察犬体内藐小棘隙吸虫成虫寿命、日产虫卵量以及排卵动态。结果所有感染犬、兔、猫均检获成虫 ,10只小鼠有 7只感染成功 ,其他实验动物均为阴性 ;犬、兔、猫和鼠的获虫率分别为 5 6 .15 %、5 1.45 %、2 9.82 %和 11.93%。实验犬和兔的获虫率、所获虫体大小以及虫体子宫含卵数均明显高于或大于实验猫和小鼠。上述结果表明 ,犬和兔是藐小棘隙吸虫适宜终宿主 (其中兔为终宿主新记录 ) ,猫次之 ,小鼠的易感性较低。实验犬感染藐小棘隙吸虫后第 13d开始从粪便中排卵 ,此后排卵量迅速增加 ,感染后 3个月达到高峰 ,感染后 6个月时明显下降 ,10个月时排卵量处于很低水平 ,此后 10个月仍维持同一水平 ,未见明显升降或停止排卵现象。犬体内 13~ 2 5日龄藐小棘隙吸虫成虫日产卵量为 ( 48± 2 7)个。成虫在犬体内的寿命超过 2 0个月。另外 ,3只兔感染日本血吸虫 ( 2 0 0 0尾蚴 /只 ) 2 8d后再用藐小棘隙吸虫囊蚴攻击感染 ,结果对藐小棘隙吸虫产生了明显的抗性 ,与无血吸虫感染的实验兔相比其减虫率达到 86 .78%~ 10 0 % (平均为 92 .0 9% )。藐小棘隙吸虫 /兔模型对于研究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7种实验动物对藐小棘隙吸虫的易感性,并观察犬体内藐小棘隙吸虫成虫寿命、日产虫卵量以及排卵动态。方法以定量囊蚴人工实验感染幼犬2只、幼猫2只、新西兰兔3只、昆明小鼠10只、猪2头、鸡鸭各10只以及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3只,定期粪检或解剖观察动物感染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感染犬、兔、猫均检获成虫。10只小鼠有7只感染成功,其它实验动物均为阴性;犬、兔、猫和鼠的获虫率分别为56.15%、51.45%、29.82%和11.93%。实验犬和兔的获虫率、所获虫体大小以及虫体子宫含卵数均明显高于或大于实验猫和小鼠。上述结果表明,犬和兔是藐小棘隙吸虫适宜终宿(其中兔为终宿主新记录),猫次之,小鼠的易感性较低。实验犬感染藐小棘隙吸虫后第13d 开始从粪便中排卵,此后排卵量迅速增加,感染后3个月达到高峰,感染后6个月时明显下降,10个月时排卵量处于很低水平,此后10个月仍维持同一水平,未见明显升降或停止排卵现象。犬体内13~25日龄藐小棘隙吸虫成虫日产卵量为48±27个。成虫在犬体内的寿命超过20个月。另外,3只兔感染日本血吸虫(2000尾蚴/只)28d 后再用藐小棘隙吸虫囊蚴攻击感染,结果对藐小棘隙吸虫产生了明显的抗性,与无血吸虫感染的实验兔相比其减虫率达到86.78%~100%(平均为92.09%)。藐小棘隙吸虫/兔模型对于研究异源抗性产生的机制以及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5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和安慰剂5mg/kg顿服,治后5个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组5项测量指标中4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故初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6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5mg/kg 和等剂量安慰剂顿服,治后5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5项测量指标中4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故可初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5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和安慰剂5mg/kg顿服,治后5个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组5项测量指标中4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故初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人群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季节分布和影响因素以及年度感染情况,于1995年在安徽和县陈桥村选择1所小学进行纵向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呈明显季节性,秋季(9~10月份)是感染的高峰季节,生饮含有该虫尾蚴的池塘水是造成季节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各月份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与饮生水率、饮水频次和饮生水量,经相关分析均有显著意义(r分别为0.960、0.834和0.896,P<0.05)。同时调查表明小学生藐小棘隙吸虫年度感染严重,感染率高达31.87%,是该地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前瞻性定群研究,报道了饮水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陈桥洲居民藐小棘隙吸虫年感染率为11.23%;2.饮用塘水和混饮江、塘水者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饮江水者的3.72倍和4.28倍;3.饮生水人群的 RR 是非饮生水者的8.12倍,且分层分析后上述关系仍然成立;4.感染率与饮生水量呈剂量反应关系;5.其它寄生虫未见上述联系;6.当地人群特异危险度(PAR)及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分别为9.43%和83.97%。结果提示生饮塘水为当地居民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人群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季节分布和影响因素以及年度罹患情况。1995年在安徽和县陈桥村选择1所小学进行纵向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呈明显季节性,秋季(9-10月份)是感染的高峰季节,生饮含有该虫尾蚴的池塘水是造成季节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各月份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与饮生水率、饮水频次和饮生水量,经相关分析均有显著意义(R_1=0.960,R_2=0.834,R_3=0.896 P<0.05)。同时调查表明小学生藐小棘隙吸虫年度罹患严重,罹患率高达31.86%,是该地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前瞻性定群研究,报道了饮水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陈桥洲居民藐小棘隙吸虫年感染率为11.23%;2.饮用塘水和混饮江、塘水者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饮江水者的3.72倍和4.28倍;3.饮生水人群的RR是4非饮生水者的8.12倍,且分层分析后上述关系仍然成立;4.感染率与饮生水量呈剂量反应关系;5.其它寄生虫未见上述联系;6.当地人群特异危险度(PAR)及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分别为9.43%和83.97%。结果提示生饮塘水为当地居民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人群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季节分布和影响因素以及年度感染情况,于1995年在安装和县陈桥村选择1所小学进行纵向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呈明显季节性,秋季(9 ̄10月份)是感染的高峰季节,生饮含有该虫尾蚴的池塘水是造成季节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各月份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与饮生水率,饮水频次和饮生水量,经相关分析均有显著意义(r分别为0.960,0.834和0.896,P〈0.05)  相似文献   

14.
和县陈桥洲藐小棘隙吸虫中间宿主调查首次报告了铜锈环棱螺为藐小棘隙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7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可检到阳性螺,以9~11月份感染率最高。检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19种(1855尾),其中17种检出囊蚴,平均感染率为83.68%。淡水鱼各月感染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感染度从11月至翌年4月最高。文中就该地藐小棘隙吸虫流行因素以及中间宿主感染的季节消长与气温、降雨等因素的关系作了讨论,并提出了中间宿主调查的适宜季节。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春,作者等在安徽省和县陈桥洲首次发现藐小棘隙吸虫人体自然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地居民的感染率高达13.71%(899/6557);其感染途径主要是喝生水所致.为此,进行了藐小棘隙吸虫尾蚴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实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不同实验动物对藐小棘隙吸虫的易感性,以定量囊蚴感染幼犬2只、幼猫2只、新西兰兔3只、昆明小鼠10只、猪2头、鸡鸭各10只,并观察犬体内藐小棘隙吸虫成虫寿命、日产虫卵量以及排卵动态。结果所有感染犬、兔、猫均检获成虫,10只小鼠有7只感染成功,其他实验动物均为阴性;犬、兔、猫和鼠的获虫率分别为56.15%、51.45%、29.82%和11.93%。实验犬和兔和获虫率、所获虫体大小以及虫体子宫含卵  相似文献   

17.
藐小棘隙吸虫感染与其它寄生虫感染关系及化疗效果吕大兵1汪天平1肖祥1朱传刚1葛继华1吴维铎1秦形远1张邦炬2彭宏传2吴代刚21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41000)2安徽省和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我们于1991年4月在和县首次发现人体感染藐小棘隙吸虫以来...  相似文献   

18.
藐小棘隙吸虫病感染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表明,居民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系由于生饮含有该吸虫见蚴的水或食入其活囊蚴。经常喝生水的居民的感染率为20.1%,较不喝生水居民的感染率1.5%高12.6倍。该地水体中仅检到该吸虫尾蚴.未发现囊蚴。因此可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人体的主要方式是尾蚴直接经口,而囊蚴经口感染为次要。  相似文献   

19.
五年研究发现,人群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与蛔虫感染率明显相关,推测年龄趋向性行为系共同的易感因素;同时化疗后,与钩虫感染率明显负相关性及与鞭虫感染率明显相关性基本消失,与血吸虫感染率几无相关,可能因不同的感染方式、途径,及较低的感染率所致。吡喹酮治疗对人群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下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首次发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首次在安徽和县发现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60条成虫测量结果显示,成虫呈长叶形,大小为1519.4—2056.3×466.4—564.0μm。头领发达,具头棘24枚,背部中央间断。体棘自头领开始,分布至后睾丸后缘。口吸盘大小为107.9—148.6×102.5—148.6μm。腹吸盘大小为205.0—240.9×205.0—235.8μm。消化道有口、前咽、咽、食道和肠管。睾丸两个,前后相接排列于虫体后1/3部处。阴茎囊位于肠叉后方与腹吸盘之间。卵巢较圆,卵黄腺发达。子宫短,通常只含1个虫卵。虫卵长椭圆形,大小为95.1—116.2×54.3—72.8μm。 采用2.5—40mg/kg剂量的吡喹酮顿服治疗39例患者,均驱得成虫,表明吡喹酮是治疗藐小棘隙吸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