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成员之一,在乳腺癌中促进淋巴管的生成和增殖,通过结合并诱导受体VEGFR-3自身磷酸化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该文就VEGF-C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vessel vessd density,M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MLVD)以及CD34(MVD)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A、VEGF-C、VEGF-D mRNA在30例胰腺癌新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22/30)和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 P=0.047 2,MLVD亦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增多,P=0.031 8;VEGF- 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无变化, P=0.07,MLVD高于阴性组, P<0.01,淋巴结转移增加,P=0.017 9.结论: 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D只参与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C和VEGF-D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3.
VEGF-C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特异性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大量研究显示VEGF-C在肿瘤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关.现就VEGF-C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汤红平  张雅洁  顾莹莹  张惠球 《肿瘤》2006,26(6):551-554
目的:探讨VEGFC、VEGF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乳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以及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11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83.0%,VEGFD阳性率为75.9%。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767,P<0.001)。VEGFC阳性指数在淋巴结转移组(60.54±16.73)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3.56±15.64)(P<0.05)。VEGFD阳性指数在淋巴结转移组(60.42±16.26)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1.82±15.93)(P<0.05)。随着癌细胞VEGFC和VEGFD表达强度增强,LYVE1阳性淋巴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LYVE1阳性淋巴管均呈一定相关性,(前者r=0.864,P<0.001;后者r=0.870,P<0.001)。乳腺癌中LYVE1阳性淋巴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3.72±7.74)明显高于未转移组(7.69±5.85)。结论:VEGFC及VEGFD在人乳腺癌组织呈高水平表达,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爽  朱旭红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1):1388-1391
0 引言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和淋巴管转移是癌细胞形成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过去认为血管发生(angiogenesis)在肿瘤生长和演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在有观点认为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在实体瘤中,淋巴系统可能先于血液系统成为肿瘤转移的最初途径[1].肿瘤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可被视为肿瘤转移的早期信号,常用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或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近年来随着淋巴管生成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和淋巴管特异内皮标志物的发现促进了肿瘤淋巴管生成领域的发展,肿瘤诱发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和以淋巴管生成作为抗肿瘤转移为新靶点的研究正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2].随着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兴起,在此研究领域提出新的挑战,本研究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对两者的联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C-、-D及其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gsc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1]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④146枚淋巴结中35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26/35例)、65.71%(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 ±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一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的VEGF-C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结果胰腺癌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64.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P<0.05);胰腺癌MLVD为21.93±6.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40±2.07(P<0.001),VEGF-C表达与肿瘤组织MLVD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C在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Syk和VEGF-C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胰腺组织表达Syk蛋白,在慢性胰腺炎中有中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7.8%;在胰腺癌中阳性率为27.5%,大多数呈中等或弱阳性表达,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2,P=0.0079);Syk蛋白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性差异;与TNM分期有关,Ⅰ~Ⅱ期组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245)。胰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72.5%(29/4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EGF—C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P=0.0398)增多。Syk和VEGF—C具有关联性。结论Syk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缺失,并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EGF-C及其VEGF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布定位及其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CK19染色检测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乳腺癌70例,VEGF-C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8.6%,在癌周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4.3%(P<0.01)。VEGFR3阳性的脉管数在乳腺癌组织为7.90±5.57,瘤周组织中为10.31±6.52(P<0.01)。VEGFR3的表达主要受乳腺癌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5)。乳腺癌淋巴管主要定位于癌周组织及肿瘤间质内,癌巢内未发现成熟淋巴管。VEGF-C在乳腺癌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组为87.5%,在淋巴转移阴性组为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在乳腺癌瘤周组织中淋巴转移阳性组为12.48±6.51,淋巴转移阴性组为8.47±6.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在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而其受体VEGFR3则表达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内皮细胞;乳腺癌新生淋巴管主要定位于癌周及间质;VEGF-C在乳腺癌组织、VEGFR3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食管癌和1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VEGF-C、VEGF-D和D2-4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3.08%(19/26)和34.21%(13/38),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14/26)和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328和4.021,P值分别为0.002和0.045.VEGF-C和VEGF-D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1,P=0.2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 density, 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VEGF-D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在食管癌中存在VEGF-C、VEGF-D的表达,VEGF-C通过增加癌周LVD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与VEGF-D各自参与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两者的表达预示淋巴结转移的增加,对食管癌预后估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对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瘤、乳腺病组织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检测,观察其VEGF-C的表达状态.结果 20例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病VEGF-C均为阴性,80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72.5%(58/80);VEGF-C主要存在于癌细胞中,正常的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病的胞质中不表达VEGF-C.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存在VEGF-C,其表达状态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VEGF-C蛋白表达可能对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VEGF、VEGF-C和VEGF-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Jiang HG  Gao M  Tang WP  Li FH  Cai QZ 《癌症》2005,24(9):1136-1139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and-D,VEGF-C,VEGF-D)与淋巴管的生成有关。局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本研究的目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C和D(VEGF、VEGF-C和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VEGF、VEGF-C和VEGF-D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VEGF-C和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79.1%、87.0%和72.2%。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VEGF、VEGF-C和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30.0%、15.0%和20.0%。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VEGF-C和VEGF-D的阳性率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明显增高。VEGF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大小有关。VEGF、VEGF-C和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7%、93.2%、83.1%和73.2%、80.4%、60.7%。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V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有关。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VEGF-C和VEGF-D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肝癌(HCC)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HCC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降解肝细胞周围基质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C、VEGF-D、D2-40和CD31的表达,以10例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和19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50例胆囊癌组织中,32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0%,31例VEGF-D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但与慢性胆囊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D的表达仅与胆囊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50例胆囊癌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94±3.6和36.1±12.8.VEGF-C阳性组和VEGF-D阳性组的MLVD和MVD均高于阴性组.MLVD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VD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VEGF-C与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在胆囊癌中,VEGF-C和VEGF-D参与胆囊癌的淋巴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调节,通过增加瘤周淋巴管的密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VEGF受体-3(VEGFR-3)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NSCLC患者术后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计数阳性率,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68.3 %(41/60),VEGFR-3阳性表达率为53.3 %(32/60),VEGF-C的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4),VEGF-C、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9),肺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的表达亦相关(r=0.27)。结论 NSCLC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是促使肿瘤组织内淋巴管形成,促进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VEGF-D和VEGFR-3在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规律。结果有淋巴转移组VEGF-D及其受体VEGFR-3癌组织表达分别为1.602±0.070、1.500±0.060,癌旁组织分别为1.139±0.064、1.156±0.060,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为0.444±0.046、0.447±0.059;无转移组VEGF-D及其受体VEGFR-3癌组织表达分别为1.304±0.071、1.307±0.053,癌旁组织分别为0.898±0.070、0.882±0.101,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为0.375±0.032、0.318±0.057。VEGF-D及其受体VEGFR-3表达规律为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t≥4.03,P≤0.001),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t≥5.48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癌旁组织二因子表达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t≥2.339,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织二因子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124)。结论VEGF-D及其受体VEGFR-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癌组织、癌旁组织的高表达有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指导临床。VEGF-D/VEGFR-3通路将有望成为防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及其受体Flt-4(fms—like tyrosine kinase-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32例癌旁胰腺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D及Flt-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D及Flt-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胰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D及Flt-4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P〈0.05),VEGF-D阳性组和Flt-4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D及Flt-4可促进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