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分离的甘草内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炎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贴壁巨噬细胞RAW264.7,制成1×106cell·m L-1的单细胞悬液,培养至细胞贴壁。空白组,加1640培养基培养;模型组,加1 mg·L-1脂多糖(LPS)培养;对照组,分别加入10,20,40 mg·L-1的甘草水提液浸膏;实验组,分别加入10,20,40 mg·L-1的内生菌发酵物(JTYB006、JTYB012、JTYB029、JTYF023),药物组均预处理2 h,再加入1 mg·mL-1LPS刺激培养;以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按照体重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实验Ⅰ~Ⅳ组。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评价甘草内生菌发酵物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甘草内生细菌JTYB006、JTYB012、JTYB029分别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3个不同种属,内生真菌JTYF023属于曲霉属赭曲霉。模型组的NO、PGE2、IL-1β的含量分别为(89.53±8.02)μmol·L-1,(420.85±57.85)pg·mL-1,(35.24±5.77)pg·m L-1,40 mg·L-1实验Ⅰ~Ⅳ组(JTYB006、JTYB012、JTYB029、JTYF023)的NO含量分别为(65.60±4.31),(63.48±6.89),(62.30±5.92),(56.47±7.26)μmol·L-1,PGE2含量为(254.07±43.62),(295.40±49.13),(280.65±52.91),(296.42±54.90)pg·mL-1,IL-1β的含量为(21.34±5.36),(20.65±4.78),(16.67±3.98),(22.54±5.30)pg·mL-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腹腔冲洗液光密度值分别为17.99±1.60,0.28±0.02;实验Ⅰ、Ⅲ和Ⅳ组的小鼠耳肿胀度分别为15.05±2.38,13.68±2.69,15.36±2.03,腹腔冲洗液光密度值分别为0.24±0.04,0.18±0.05,0.21±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3株(JTYB006、JTYB029、JTYF023)甘草内生菌发酵物具有体外及体内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从牛肝菌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秦巴山区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内生真菌,基于形态特征及ITS系统发育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检测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绿豆芽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分离获得2株内生真菌L3和L5,L3和黄瘤孢菌(Hypompces chrysosperums)序列同源性为99%;L5和毛霉属序列同源性为100%;两株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与黄瘤孢菌和毛霉属形态特征一致.结论 内生真菌L3和L5,分别鉴定为黄孢瘤菌和毛霉属;这两株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豆芽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对一株从药品检验洁净室中分离得到的环境菌bd5进行系统分类鉴定。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d5属于罗氏菌属(Rothia),与该属的7个种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因基因序列相似性皆大于95.8%而聚为一簇。虽然bd5与污泥罗氏菌(Rothia amarae)单独相聚,形成一个独立亚分支,但序列差异性达1.8%。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菌不仅有罗氏菌"属"级的生化特征,还具有与其他种相区别的生化反应。综合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菌株bd5可能为罗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分离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并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及分类鉴定。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采用载片培养法、挑片培养法、插片培养法,对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半知菌纲手册》进行初步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柠檬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itreu、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变形杆菌Bacterium termo、肺炎杆菌Bacillus endocarditidis capsulatus、福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乙型副伤寒杆菌Bacterium paratyphosum B作为受试对象,检测内生真菌菌株发酵液以及菌丝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从穿龙薯蓣叶片中分离得到52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将10株产孢子的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2个目、3个科、9个属;其中有3株内生真菌的菌丝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C37菌为赤霉属Gibberella真菌,C30和C50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结论 穿龙薯蓣叶片中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具有开发抑菌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海洋放线菌Y12-26代谢产物中bafilomycins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洋放线菌Y12-26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等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的具体化合物.方法 以P.oryzae指示菌进行活性跟踪,对其代谢物进行分离提取,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TLC和HPLC制备等方法分离得到活性化合物,并通过UV、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洋放线菌Y12-26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大环内酯类活性化合物Y12-26-A2a、A3a和A3b,确定Y12-26-A2a分子式为C<,35>H<,56>O<,8>,与bafilomycin D结构相同;Y12-26-A3a分子式为C<,35>H<,58>O<,9>,与bafilomycin A1结构相同;Y12-26-A3b为新结构化合物,分子式为C<,35>H<,58>O<,8>,命名为bafilomycin K.结论 化合物Y12-26-A2a、A3a和A3b对P.oryzae的MIC分别为125、16和31μg/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代谢产物FIM-R85,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分离纯化获得FIM-R85,进行理化性质以及NMR、UV、IR和HRMS等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纯化获得HPLC纯度为98.7%的FIM-R85,其为西罗莫司类似物,与29-O-去甲基雷帕霉素同质。结论 29-O-去甲基雷帕霉素为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的发酵代谢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鉴定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及从中发现活性菌株,探究菌株205509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并结合形态特征,对9株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MTT法,筛选出次级代谢产物丰富,且具有抑制病原指示菌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的活性菌株;利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活性菌株进行发酵,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HPLC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通过质谱(MS)和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9株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分属3个科的3个属,初步判定其中1株为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的一个新种,2株为树粉孢属(Oidiodendron)的一个新种,2株为Acremoniopsis属的未确定种;获得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较好的菌株205509,并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HXW-3浓度为3 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表现出抑制活性。结论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物种较新颖,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离和鉴定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根状茎、叶柄及叶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平板法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的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三角叶黄连中分离获得的297株内生真菌,分属2目、3科、32属;抑菌实验表明:2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号内生真菌同时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三角叶黄连内生真菌在种类、不同部位呈多样性分布,且部分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纯化和鉴定链霉菌NOV-0827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学结构的鉴定;利用MTT法来检测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到3个化合物,NOV-0827-A、NOV-0827-B和NOV-0827-C,经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与文献中报道的氨基香豆素类(aminocoumarin)抗生素新生霉素,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GT-32A和GT-32B同质.活性研究表明NOV-0827-B和NOV-0827-C均对结肠癌细胞SW620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1.107μmol/mL和5.358μmol/mL.结论 首次从同一陆生链霉菌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新生霉素及其他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大环内酰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离和鉴定海洋来源的放线菌WBF16代谢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对该放线菌发酵产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学结构的鉴定;利用MTT法来检测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特征代谢产物色霉素A2(1)和2-甲基-5,6,7-三甲氧基-1,4-萘醌(2)。结论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同时化合物1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活性较好,IC50值分别为3.81、7.21和12.58μ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