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南药学》2020,(2):306-310
目的分析本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规范本院新型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行为。方法提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所有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用药信息7521例,整理出所有超说明书用药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说明书用法、临床超说明书用法、超说明书用药例数及占比。结果本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共计26个药品,4个药品(1590例)出现超说明书用药。临床使用中有2个药品(6种超说明内容,1541例,占97.16%)未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审议,未收录在本院《超说明书用药目录(2018版)》。超目录使用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2种超说明书内容(7例,占0.44%)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3种超说明书内容(1533例,占96.66%),均有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视为合理用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超说明书应用于复合型肺小细胞癌(1例,占0.06%),证据不足,视为不合理用药。结论超说明书用药在法律层面是不受保护的,临床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医师应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在医院的监管力度和药师实时干预下,三者通力合作,共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规避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拉萨市某县乡居民合理用药情况认知进行调查及分析,从而得出拉萨市某县乡居民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情况,以期提高拉萨市县乡居民的合理用药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拉萨市某县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并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5份,其中对合理用药有一定了解的仅占14.07%;对抗生素和激素完全不了解的占34.55%;药物依从性分别为完全遵照医嘱的为87.46%;自行购药治疗时完全遵照说明书的为77.89%。本次调查居民中35.59%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近80%选择看医生或停药;在用药习惯上有20.96%的居民有过要求医生多开药,有58.76%的居民认为相比口服药更愿意选择注射剂,另有20.77%的居民曾主动要求使用注射剂。结论居民对合理用药知识极其欠缺,但拥有较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城乡居民合理用药认知度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山西省居民合理用药知识,了解居民自我药疗水平。方法:选取山西省部分城市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的居民点作为调查现场,采用统一方式,随机抽取2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购买药品考虑的因素、用药依从性、对药品说明书的认识。结果:发放问卷3 885份,回收有效问卷2 891份,其中城市1 511份,农村1 397份。73.6%的城市居民和67.3%的农村居民了解药品有不良反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35%的居民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其中70%以上选择停药和就医。被调查的居民中,严格遵医嘱服药的城市居民占88.1%,农村居民占85.9%。75.1%的被调查者会阅读药品说明书,多数居民较注意阅读说明书中用法、用途和注意事项,药品不良反应阅读比例相对较少。结论:居民具备合理用药基本知识,但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欠缺。  相似文献   

4.
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湖南省4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为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县两个居委会和两个村舍3 586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逐一调查他们的疾病和用药情况,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影响其用药行为的因素.结果:被调查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5.73%,降压药使用率为3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2%,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中医生占60.10%.结论:老年人用药安全仍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分析西藏大学生用药知识及不良用药行为,并为指导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西藏大学7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66.5%的学生药物知识来源于药品说明书,47.2%的学生药物知识来源于以往得病的经验;对药物常识回答正确率为60.4%;不良用药行为发生率为43.6%。结论西藏大学生对常用常见药物知识缺乏,进行药物知识宣传教育,改变西藏大学生不良用药行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皮肤敏感试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方法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调查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统计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用药须知》中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有26种,其中抗生素12种,占46.15%;而本院临床使用的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有23种,其中抗生素13种,占56.52%。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中90%以上是注射剂。结论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以注射用抗生素为主。同时,医务工作者应该特别注意药物说明书及其更新,保障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六安市城乡居民抗生素相关认知水平和自我用药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法随机选取六安市684位18~80岁的城乡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抗生素相关认知水平、抗生素使用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657份,应答率为96.1%,其中来自城市305份、来自农村352份。657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8.2%、女性占61.8%;年龄(50.30±13.26)岁;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者占44.7%。7.8%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到抗生素对病毒无效,12.6%知道抗生素耐药性,55.1%认为频繁使用抗生素会降低细菌对其敏感性,23.1%表示知道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58.0%可以说出至少1种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7个知识条目得分中,调查地区居民抗生素认知总分不超过3分者占75.3%;城市地区、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群抗生素认知水平更高。66.5%的调查对象在调查近1年内使用过抗生素,其中61.0%通过医师开具处方获得,50.7%到药店自行购买获得,有13.1%同时使用了以上2种途径。在调查近1年内使用过抗生素的人群中,81.9%表示无需凭处方就能购买抗生素,超过半数(53.8%)有过未咨询医师而自行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在657位调查对象中,49.0%表示在服用抗生素时必须找医师开处方;68.9%表示在服用抗生素时症状好转就停药,19.3%会为了增强疗效而自行加大服药剂量,28.3%在用药时会频繁更换药物。农村地区的居民相比于城市居民更倾向于服用抗生素时由医师开处方[比值比(OR)=1.693,95%置信区间(CI)(1.191,2.407)]。认知得分越高者服用抗生素时必须由医师开出处方的行为率越低[OR=0.882,95%CI(0.785,0.991)],也更倾向于症状好转就停药[OR=1.163,95%CI(1.025,1.319)],男性更倾向于为增强疗效自行加大服药剂量[OR=1.841,95%CI(1.214,2.792)];认知得分越高者越不倾向于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加大服药剂量[OR=0.894,95%CI(0.773,1.034)],也不倾向于频繁更换药物[OR=0.873,95%CI(0.767,0.992)]。结论:六安市城乡居民的抗生素相关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行为有待规范;单纯的抗生素知识不必然与期望的合理用药行为相关。因此,除了针对居民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还需营造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系统环境,为居民提供多渠道的合理用药药事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多重用药的肾移植受者用药情况和药学服务需求,为对其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门诊就诊或住院出院的成年肾移植受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对肾移植术后药物治疗的认知、依从性和药学服务需求等。结果: 共收集155份质量合格的问卷,其中男96例(61.93%)、女59例(38.06%),年龄(43.60±11.26)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7.42%,平均肾移植术后时间为(5.90±2.52)月;除肾脏疾病外,平均合并患有2.05种慢性病;72.90%(113例)的被调查者使用10种及以上的药物,平均用药(11.06±2.32)种;被调查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和依从性一般,普遍缺乏对免疫抑制药物和其他常用药物的认识及合理使用知识;25.16%(39例)和39.35%(61例)的被调查者依从性被评为差和一般,服药数量在10种以上和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是肾移植受者依从性差的高危因素;被调查者在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方面普遍需要药学服务;在开展药学服务的形式方面,被调查者更倾向于直接交流的方式。结论: 多重用药的肾移植受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和依从性有待提高,普遍需要药学服务。为促进合理用药,临床药师极有必要参与这一特殊群体的药物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小儿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出不合理用药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3月至12月儿科门诊及住院开具处方8652张,对8652张处方从联合用药和不合理用药两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相关对策.结果 ①本组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占5.76%.②本组联合用药2种处方4633张,占73.79%:3种处方865张,占13.78%;4种609张,占9.69%;5种115张,占1.83%;5种以上57例,占0.91%.抗生素处方总数5431张,占全部联合用药处方的86.49%.③本组联合用药不当、药物选择不当、用法不当处方分别为275(55.22%)、102(20.48%)、121(24.30%),占输液处方比例分别为4.22%、1.56%、1.85%.结论 小儿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存在,联合用药不当、药物选择不当、用法不当为主要原因,加强药物使用监督、严格遵守药物使用指征等可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除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外,对部分调查指标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药品费用为131.45元,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7种,抗生素的使用率占所有药品的32.1%,实际调配药物率为99.3%,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为73.8%,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占6.9%,主要是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及药物联合使用不当。各科室间使用针剂数、通用名使用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用药种数、使用抗生素种数、使用基本药物数、抗生素费用、抗生素费用占药费百分比、药费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门诊间除用药种数、使用针剂数、通用名使用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费、年龄和使用抗生素种数3个变量和处方的合理性相关。结论:调查显示,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药师与患者的交流时间不够,导致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不高,使用抗生素种数、药费和年龄和处方的合理性相关,提示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儿科在选择药品时要特别慎重。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对医生及药学人员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制定治疗指引及抗生素使用细则,加强医患间交流,并通过对合理用药状况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采取的干预措施和策略,为进一步做好药学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制定合理用药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谭慕华 《中国药业》2011,20(18):46-47
目的对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国际指标调研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行动计划(DAP)、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联合制定的国际指标以及我国的《处方管理办法》,对600例门诊患者的处方指标和患者关怀指标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用药品种数2.6种,通用名使用率100%,抗生素使用率26%,注射剂使用率11.17%,基本药物使用率81.82%,平均就诊时间13.24 min,实际调配药物率94.38%,患者了解用药率88.5%,平均就诊药费134.23元,药品标识完整百分率14.63%,知道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患者70.58%。结论采用国际指标及《处方管理办法》,对合理用药调研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居民的用药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样宁夏吴忠、固原、中卫3市3个乡镇800名普通居民,调查家庭小药箱药品使用情况;设计氯霉素抑菌试验(K-B)法,对比、分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不遵医嘱自行用药者高达71.00%;家庭小药箱混装率为94.00%;定期检查清理药品的人数仅占28.00%;家庭小药箱中处方药(以抗菌药物为主)高达85.00%;100.00%的人不了解滥用抗菌药物易致正常菌群失调。药敏试验显示,当药物浓度为10μg.mL-1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未过期氯霉素的敏感程度均为中度,过期的均为低度。结论:普通居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家庭小药箱使用方式不正确。需倡导居民患病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和分析该院住院病例合理用药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查阅该院2011年上半年900份住院病例用药情况,包括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相互作用、药物过敏等,并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0份病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病例有144例,其中药物选用不当的有152例次,联合用药不合理的132例次,无指征使用辅助药物的有125例次;外科出现率最高,有68例(47.22%),其农为内科56例(38.89%).结论 医院应重视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62张抗生素处方,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2张抗生素处方中,74张为不合理处方,占8.6%。74张不合理处方中,头孢菌素类41例(55.4%),喹诺酮类22例(29.7%),大环内酯类11例(14.9%);口服用药53例(71.6%),静脉注射16例(21.6%),肌肉注射5例(6.8%)。不合理用药类型以重复用药最多,共25例,占33.8%,其次为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剂量不足、给药方式不当、药理拮抗以及3种抗生素联用。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研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抗菌药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07年7月~2008年6月的1167例小儿CAP患者病历,按年龄、性别、咽拭子涂片、痰培养结果,药敏试验、使用药物、联合用药、疗效等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7例小儿CAP患者,检出肺炎链球菌108例,大肠埃希菌3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肺炎克雷伯菌20例,卡他莫拉菌18例。患者100%使用抗菌药,其中,联合使用抗菌药682例(58.4%);单独使用485例(41.6%)。结论:我院小儿CAP住院患者,抗菌药临床使用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方法比单用方法治疗效果好,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12月处方9600张,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0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3763张占39.20%。其中,抗菌药物联用处方422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1.21%;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8.79%,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0.98%。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频率较高,分别占33.29%、26.07%。儿科与内科应用抗菌药物频次较高,分别占35.98%、30.99%。抗菌药物不合使用情况有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药理作用拮抗及给药方案不当。结论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我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药房信息系统对1560例住院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给药目的、给药频率及途径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1560例住院患儿中使用抗生素1017例(65.2%),其中单独用药538例占52.9%;二联用药463例占45.5%;三联用药16例占1.6%。其中静脉给药807例占79.4%;肌内注射109例占10.7%,口服给药101例占9.9%。使用品种最多的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构成金额最多者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结论儿科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明确用药指征,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2年12月14日全天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结果:1 543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41.28%,其中单用率为75.82%,二联用药率为20.25%,三联及以上用药率为3.92%;在全院各科室中分院ICU使用率最高,为100%,其次为总院ICU以及内科综合病区,分别为95.45%和88.00%;全院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达77.73%,ICU和儿科送检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3.94%;预防性用药率为30.92%,其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要原因,占80.50%;使用频率列前5位的依次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病原学检测率高,但存在联合用药率偏高、Ⅰ类切口用药率过高、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合理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