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6岁女童患儿,其患有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合并双侧额叶多小脑回畸形。几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直接影响神经元的迁移。作者认为在胚胎发育阶段,胶原蛋白或其他细胞外基质蛋白缺陷可导致两病联合发生。双侧额叶多小脑回畸形合并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Ezzeddine H. @Sabouraud P. @Eschard C. @J.Motte$U.de Neuropédiatrie, Service de Pédiatrie, American Memorial Hospital, 47, rue Cognacq-Jay, 51092 Reims Cedex, France @朱新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3例(15个)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采用GDC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9例于1天内、4例于2天内治疗。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1例为2个)。后交通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多发(2个)1例;按HESS—HUNT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首次破裂10例,2次破裂3例。结果:随访3月-1年,13例15个动脉瘤。恢复良好11例。中等1例,差1例,无发生再出血病例。结论:采用GDC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是一个有效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火器或其它锐器等所致穿透伤,进而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在组织间隙形成巨大血肿后演变而成。其血肿外围机化形成包裹性囊壁,中心与动脉血管相通,随着压力的增高,瘤体呈膨胀性增长,一旦破裂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尽早手术是救治这类病人的关键措施。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先后共施行大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14例,其中13例术后痊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为男性,年龄7~48岁,平均23岁。发生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和部位:锁骨下动脉3例,肱动脉6例,髂外动脉1例,股动脉4例。致伤原因:火枪伤3例,刀刺伤9例,…  相似文献   

4.
蒋跃庆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1756-1757
目的应用阴茎双功能超声检查结合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intracavernousinjection,ICI)评估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患者的阴茎动脉功能和静脉关闭机制。方法对320例ED患者采用百胜超声诊断仪(Biosound-AU4,USA)评估阴茎动脉功能和静脉关闭机制,ICI(复方罂碱注射液)诱导阴茎勃起,进行双功能超声阴茎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阴茎双功能超声检查结果示非血管性ED216例(67·50%),动脉性ED62例(19·37%),静脉性ED42例(13·13%)。结论结合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双功能超声检查在ED病因诊断中被广泛应用,是动脉性ED的“金标准”检查,是评估阴茎勃起各期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有价值的方法,并能筛选静脉性ED,为血管性ED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夹层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澜  吴锦林  朱星红 《医学综述》2009,15(23):3594-3596
颈动脉夹层的病理改变是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造成血管内膜及中层分离。动脉夹层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埃勒斯-当洛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创伤等病因可引起颈动脉夹层,现就其病因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直径大于2.5cm动脉瘤属巨大动脉瘤,因动脉瘤体大、蒂宽,术中暴露载瘤动脉困难,手术难度大,疗效差。外科手术的困难在于:暴露巨大动脉瘤蒂,保持载瘤血管通畅,解除巨大动脉瘤的占位效应。本研究应用载瘤动脉的重建技术克服上述困难取得手术成功。1994~1998年6月,直接手术32例(其中两例为多发动脉瘤),手术病残率19%,无手术死亡。 1.本组采用三种手术技术,开颅直接处理巨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血流通过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壁 ,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血肿扩大时 ,将主动脉壁中层剥离为内、外两层[1] 。多由于高血压、主动脉中层囊性变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及血管迷走神经的表现[2 -3 ] 。此病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 ,易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死亡率较高。目前外科疗法主要是升主动脉带瓣管道移植及人造血管置换术。因手术复杂 ,转流时间长 ,术后护理要求较高。我科从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共施行手术 2 2例 ,现就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2例患者中 ,男 16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27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 asarg il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地夹闭瘤蒂,必要时行瘤体切除或瘤颈加固。结果:本组27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因瘤体巨大故在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治愈率为92.5%。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7.3%。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9.
背景: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ED P)或称灰色皮病,是一种特殊的缓慢进展的斑状色素沉着症,遗留永久性色素异常。这种获得性皮肤病常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ED P通常发生于成人,但青春期前儿童也有一些散发病例和小系列报道。方法:对1990-2003年间在一家儿童医院就诊的≤10岁ED P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结果:共14例≤10岁的ED P患儿,加上迄今为止用英语文献报道的25例患儿,本文共描述了39例ED P患儿。与成人患者多为西班牙裔不同,ED P患儿多为高加索人。EDP患儿的其他重要情况包括缺乏共同的触发因子,以及50%青春期前发病的患儿皮损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2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3 d内早期经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5例显微手术,135例经血管内栓塞。随访3~30个月。术前术后均行TCD监测。结果:显微手术115例,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优78例,良27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22%。135例血管内治疗,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栓塞组优95例,良30例,差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4.44%。结论:要重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临床综合治疗,其中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各有所长,还不能相互取代。有些病例需二者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SM  Chang GQ  Li XX  Hu ZJ  Yao C  Yin H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95-1399
目的 总结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68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其中对13例难治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Stanford A型9例:主动脉夹层撕裂口在升主动脉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三大主干区域内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下段,累及升主动脉3例。Stanford B型4例。8例有2个以上撕裂口,其中3例术前近段夹层主动脉瘤破裂。13例均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开胸行升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1例行颈总-颈总动脉旁路术,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多撕裂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有3例行多撕裂口一期或二期植入多个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 全组随访2个月~3年。撕裂口在升主动脉病例中1例术后1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Stanford A型在近段夹层动脉瘤治疗后,因远段动脉瘤破裂,于术后27h死亡。其余11例术后半年复查CT、MR、多普勒超声等均证实原撕裂口封闭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未见新的夹层。结论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是治疗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区域内的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对于瘤体破裂病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回顾Elhers-Danlos综合征的特点,主要是IV型患者的临床体征、个人史及家族史。分析妊娠期肾动脉瘤破裂的Elhers-Danlos IV型临床病例的表现及相关文献。Elhers-Danlos综合征的患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近年的报道显示发生率为1/5000新生儿。明确该综合征的类型对判断预后很重要。在经典型及高度易变型中,虽然妊娠期一些与结缔组织功能异常的并发症如骨盆稳定性差、早产、产后出血及会阴裂伤可能会发生,但通常患者都能较好的耐受。在妊娠期与Elhers-Danlos综合征相关的严重且致死性的并发症有:血管破裂或子宫破裂。对产科医师而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处理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3月我院在行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治疗时发生动脉瘤破裂的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记录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病例中男1例,女4例;5例动脉瘤中4例为小动脉瘤,最大直径均7 mm,1例为中等大小瘤体,最大直径为8.2 mm;4例为弹簧圈穿破动脉瘤,1例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4例为前交通动脉瘤;5例患者在发生动脉瘤破裂均进行相关处理,最终4例病愈出院。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创伤小,止血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但在使用时需根据动脉瘤的体积、形态或位置分析而定。  相似文献   

14.
7例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经保守治疗的4例中,有2例治愈、2例死亡;手术治疗的3例,2例因肢端坏死而行膝关节下截肢术。这组病例均因血管注射市售内服复方樟脑酊引起的。4例做了病理检查,证实了动脉壁部份坏死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瘤壁无弹性、内有血块,瘤壁及周围组织皆有炎性及坏死改变。通过分析认为此类病人由于隐瞒吸毒史,故愈多靠医生临床诊断。本文同时探讨了手术治疗的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上肢动脉瘤远较下肢动脉瘤少见。我院自1958年至1990年间共收治40例。其中来自锁骨下动脉者14例,腋动脉4例,肱动脉13例,桡动脉9例。内锐器伤所致22例,钝性伤2例,医源性损伤2例,感染2例,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中层坏死所引起的各6例。动脉造影对锁骨下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对其他的上肢动脉瘤实无必要。5例因动脉瘤破裂急症手术,33例作择期性手术。动脉瘤切除伴或不伴血管重建术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死亡率2.7%。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流沿内膜与中层之间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一旦破裂出血,抢救非常困难,是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1].它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动脉退行性病变, 在65岁以上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2],因此成为血管疾病的严重急症.  相似文献   

17.
陈道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20-2121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发病机理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延迟性脾破裂2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急诊行脾脏切除手术。其中6例儿童术中行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结果:全组均治愈,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3d。结论:延迟性脾破裂时病人的机体自体作用已降低,应首选手术治疗。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正确诊断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瘤破裂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过去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本文报告肝动脉瘤破裂性胆道出血2例,均经血管造影诊断及结扎右肝动脉止血。其中例2经右肝动脉结扎后,出血止,但术后1周反复出血,又行经导管栓塞治疗,术后出血停止。梗塞后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消失。文中讨论了肝动脉瘤破裂性胆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栓塞前注意事项及栓塞物选择等问题。提出诊断本病的唯一方法是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治疗采用动脉导管栓塞治疗,其优点是:在动脉造影诊断后即可进行栓塞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如再发生出血,可重复栓塞,因而可避免急诊外科手术,故应为治疗本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8例ED患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中年龄22-45岁,已婚5例,未婚1例,离异2例。属于动脉性ED1例,静脉性ED7例,均经手术治疗及专科护理后康复。结论:精细的观察,专业的护理及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是ED患围手术期及预后恢复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纤维性肌发育不良患儿。他们最初表现为严重低血钠、低血钾、多尿以及一过性蛋白尿。这一综合征常发生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患者,被称作低血钠-高血压综合征(H H S),虽然H H S被认为在儿童中罕见发生。因2例患儿的肾动脉狭窄均十分严重或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