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钙离子拮抗剂对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第三代、第一代钙拮抗剂中的两种药物司乐平和硝苯地平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运动平板试验情况、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司乐平与硝苯地平都能改善心肌缺血,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都能产生副作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司乐平组的副作用可消失。结论司乐平作为第三代钙拮抗剂在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上明显由于第一代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2.
当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 ,首先在感染局部产生炎症反应 ,形成初疮———下疳 ,同时在被感染机体内产生抗体 ,这种由免疫功能形成的抗体 ,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加。一般在下疳出现后 2~ 3周即可检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抗体。目前已知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可产生两种抗体 ,一种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主要为IgM与IgG抗体 ,另一种为非特异性抗体 ,是由螺旋体损伤人体组织过程中所释放的 ,具有抗体特性的物质———反应素 ,称抗心拟脂抗体。1 临床常用的梅毒血清试验梅毒血清试验根据所用抗原不同而分为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与螺旋体抗原… 相似文献
3.
抗心绞痛药物的发展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亚硝酸异戊酯,该系列化合物治疗心绞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发展,心绞痛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分别是此两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雷诺嗪等新型药物的研发使抗心绞痛治疗药物更加丰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类抗心绞痛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状态、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硝酸酯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而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提出硝酸酯类药物仅仅作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肿瘤坏死因子阻断治疗已被证实是一种治疗克罗恩病(CD)的有效手段。阿达木单抗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一种人免疫球蛋白G1(IgG1)的单克隆抗体。对CD患采取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控制分组试验,以评估阿达木单抗的诱导治疗作用。方法:总共有299例患,从轻度到重度CD,均首次接受抗-TNF治疗,在基线期和2周随机给予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40mg/20mg、80mg/40mg或160mg/80mg或安慰剂。主要研究终点是证明80mg/40mg或160mg/80mg和安慰剂组在4周后的缓解率有显性差异(确定CD活性指数评分〈150)。结果:4周时缓解率在阿达木单抗剂量为40mg/20mg、80mg/40mg和160mg/80mg组中分别为18%(P=0.36)、24%(P=0.06)和36%(P=0.001),安慰剂组为12%。 相似文献
6.
Sivertsen B Omvik S Pallesen S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1-1
背景:失眠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疾患,常与医疗、社会和心理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有关。以往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均有效,但缺少盲法、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来比较上述治疗方法的疗效。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治疗对于慢性原发性失眠老年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设计、机构和受试者: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挪威大学的一所成人和老年人门诊,对46例(平均年龄60.8岁,22例女性)慢性原发性失眠老年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干预:CBT(睡眠保健、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治疗和放松,n=18)、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至今已20多年,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等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日。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根治幽门螺杆菌标准化治疗的推广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长,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几率亦随之提高。据报道:国际三联标准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已降至67.2%。在根除细菌的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个大型随机试验预测稳定性心绞痛队列患者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评分者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重建率(占29%的患者)。结论该危险评分对客观地决定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一步治疗措施以减少重要预后事件发生是有帮助的。该危险评分同样可以用于将来的计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m C Clayton Jacobus Lubsen Stuart J Pocock Zoltan Voko Bridgent-Anne Kirwan Keith A A Fox Philip A Poole-Wilson 《英国医学杂志》2006,9(1):16-19
目的对需要抗心绞痛治疗并且左心室功能代偿症状稳定的心绞痛患者建立预测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导致致残性卒中的复合危险评分。设计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背景西欧、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心脏专科门诊患者。入选者7311例具有全部需要资料的患者被人选。主要结局的测量指标平均随访4.9年时间内所有原因的死亡、心肌梗死或者致残性卒中。结果1063例患者发生任何原因死亡或者持久性心肌梗死或者致残性卒中。这些复合终点的5年危险性在危险性最低的十分位患者为4%,而在危险性最高的十分位患者为35%。危险评分结合16项临床常规变量的降序排序是: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吸烟、白细胞计数、糖尿病、随机血糖浓度、肌酐浓度、既往卒中病史、1周至少1次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如果能够获得)、降脂治疗、QT间期、收缩期血压≥150mmHg、抗心绞痛药物数量、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性别。把这个模型分别应用于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进行预测评估,所得的结果相似。危险评分似乎不能预测事件性质(39%的死亡、46%心肌梗死以及15%致残性卒中)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重建率(占29%的患者)。结论该危险评分对客观地决定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一步治疗措施以减少重要预后事件发生是有帮助的。该危险评分同样可以用于将来的计划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自ASCOT—BPLA研究结果报道以来,降压治疗选药的问题一直在争论,试验结果表明,在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方面,氨氯地平/培多普利现代组合效果优于阿替洛尔/卞氟噻嗪传统组合,因此,2006年发表的英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列为5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55岁以上及黑种人一线治疗选用钙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应用ACEI+CCB或ACEI+利尿剂或三类药物联合,β阻断剂作为四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尽管人们逐渐认识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后引起的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醛固酮的作用,但是由于螺内酯(目前唯一可利用的醛固酮拮抗剂)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因此有关醛固酮阻断疗法潜在作用的研究受到限制。本文旨在对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广泛应用的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和新型醛固酮拮抗剂依普利酮引发的不适(distress)程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背景:银屑病对患者心理和情绪影响很大。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作者评估了该药对银屑病相关疲劳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18例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接受安慰剂或依那西普50mg(2次/周)双盲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治疗12周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达75%(PASI 75)或更高水平;次要和其他疗效终点: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分级、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级、Beck抑郁列表(BDI)及不良事件。根据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基于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13.
虽然近年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合理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石。大量研究显示,遵循指南原则实施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至少不亚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二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Luis Gruberg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0-11
以往的研究和对大型随机研究的系统回顾分析显示,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溶栓治疗。然而,就治疗来说,准备直接PCI手术所耽误的时间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结果就使得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够在当前指南建议的90min时间窗内成功接受PCI。另外,以前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出。早期进行药物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并且町能具有与直接PCI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预防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 ISA法同时检测了乙型肝炎180例和正常献血员5 6例血清中HBV - DNA的含量及其免疫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大三阳95例HBV - DNA阳性达95例(10 0 .0 0 %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 .0 5 ) ,HBV- DNA含量为4 .8×10 7copies·ml- 1 ;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低于大三阳组(P<0 .0 5 ) ,但平均病毒含量与大三阳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高达2 .1×10 7copies·ml- 1 ;单独HBs Ag阳性和单独HBs 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 3.85 %、33.33% ,平均病毒含量分别为5 .6×10 5copies·ml- 1、3.8×10 4 copies·ml- 1 ;献血员5 6例血清HBV- DNA阳性3例,其病毒含量低于其它组。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比EL 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这对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隐伞杯素S衍生物伊洛福芬在治疗复发性并接受过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的卵巢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试验为一项公开的Ⅱ期Ⅰ临床试验。最初参与的患者被给予每14d24mg/m^2的剂量。在使用该剂量治疗过程中意外发现患者出现了视网膜毒性,于是治疗剂量调整为0.55mg/kg,最大剂量50mg,疗程不变。剂量下调是根据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毒性所决定的。结果:74例符合条件的女性患者被分成两组,一组对铂剂治疗耐药,共58人,另一组对铂剂治疗敏感,共16人。非血液系统毒性包括恶心,呕吐和疲乏。31例患者出现1—6项视觉症状,大部分为1-2级。大部分视觉毒性在接受伊洛福芬治疗中或治疗之后缓解。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AⅡ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浅谰Val—HeFT试验公布的主要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10多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内在机制深入研究,认识到交感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个关键因素,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长期高度激活是心脏进行性重塑心力衰竭恶化的核心。因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进展迅速,其中几个大型临床试验有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Ⅱ(Valsodilator in Heart Trial Ⅱ,V-HeFT 相似文献
18.
19.
Shams'ili S. De Beukelaar J. Gratama J. W.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5):34-34
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药物。最近的文献报道称,利妥昔单抗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有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最大剂量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月1次,共4次)治疗9例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NS)相关Hu抗体或Yo抗体阳性患者。在本项利妥昔单抗的非对照非盲试验中,根据Rankin量表(RS),3例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1分,1例边缘叶脑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显著(RS得分从5到1)。尚有待于对利妥昔单抗治疗PNS抗体的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β-阻滞剂是最重要的心血管活性药物之一.这类药物最早被用于治疗冠心病,但随后大量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试验表明,β-阻滞剂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治疗中均有卓越效力.与此同时,此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与极大关注,并被视为一类举足轻重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