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体会。方法:15例ARDS患者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时行机械通气,适当补液,加强抗感染,营养代谢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支持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ARDs患者中11例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有效率73.8%(11/15),4例死亡26.7%(4/15)。结论:ARDS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手段,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采取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RDS的临床治疗。结果:24例ARDS采用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治疗,有效率为70.83%,其中6例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疗效更佳;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率为29.1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ARDS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数(RI),选择适宜的PEEP值,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CVVH,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重症肺炎合并ARDS 11例的诊断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超过70%,我科1996-10~2003-02共诊断并应用机械通气及其他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03年2月36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正确运用机械通气、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及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措施,本组患者治愈31例,治愈率86.1%,死亡5例,死亡率13.9%。结论:机械通气仍是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而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机械通气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等也是决定胸外伤并ARDS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SAP并发ARDS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9例治愈,9例死亡,死亡率50%,其中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6例治愈,4例死于MOF,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早期积极采取多科综合治疗措施,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时采用机械通气,选择最佳PEEP值,有助于降低SAP合并ARDS的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在行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控制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治愈11例,死亡6例,放弃4例。结论:保护性肺通气与复张、积极控制炎症反应与液体管理、积极肺保护能有效治疗ARD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在腹部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腹部术后并发ARDS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并进行血气分析和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死亡5例,病死率14.3%,机械通气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37.1%,机械通气时间3-26天,平均7.2天。结论:腹部术后并发ARDS是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其ICU的监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32例创伤后ARDS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RDS患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及监护要点。结果 本组32例患治愈2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5.6%。结论 治愈创伤后ARDS患的关键是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其呼吸功能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气道护理。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行保护性肺通气的临床经验 ,以提高ARDS治疗效果。方法 对 32例ARDS患者采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 (SIMV +PSV)或间隙正压通气 (IPPV) +呼吸末气道正压 (PEEP) ,应用较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吸入氧浓度 (FiO2 ) 4 0 %~ 6 0 %、PEEP≤ 15cmH2 O。进行机械通气前、后 30分钟呼吸监测指标以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机械通气前、后各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4例存活 (75 % ) ,8例死亡 (2 5 % )。结论 造成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手段 ,早期控制原发病是治疗ARDS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改善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ARDS患者按诱发因素分为肺内因素组(A组)和肺外因素组(B组)。选择不同呼吸机和鼻(面)罩行NIPPV,采用双相压力支持通气(BiPAP);多功能呼吸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气末正压(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PSV PEEP。通气3—10h,不适合NIPPV的患者改建人工气道通气。结果:全程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A组5例,B组12例;NIPPV治愈A组为55.6%(5/9);B组为85.7%(12/14),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NIPPV不利的影响因素,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结果 :16例患者中 ,15例应用了机械通气与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 PEEP,4~ 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治疗 ,1例未用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1~ 87d,平均 (15 .4± 2 1.1) d〕与生存时间〔1~ 194 5 d,平均 (15 4 .4± 4 97.1) d〕不等 ;仅 1例痊愈 (6 .7% ) ,14例死亡 (93.3% )。死亡原因分析提示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 ,病程短(≤ 3d)的患者 (3例 ) ,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为非呼吸因素 (循环和中枢神经 ) ;未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例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缺氧。分析 1例抢救成功病例的主要经验在于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并纠正了缺氧 ,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的主要价值在于纠正缺氧 ,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困难可能是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诊断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 48例,进行分期。各期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应用呼气末正压以及药物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45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均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以呼吸机支持为主,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COPD机械通气患者120例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气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分布为:革兰氏阴性菌占78.85%,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12%,鲍曼不动杆菌19.71%,肠杆菌13.95%;革兰氏阳性菌占9.61%;真菌占11.54%。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临床上应重视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RDS患者经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1次脱机成功者30例,2次脱机成功者5例,3次脱机成功者2例。机械通气3—10d,无一例依赖呼吸机。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4-12d,TPN支持期间合并高血糖5例,消化道出血4例,肺感染、呼吸衰竭5例,无一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ARDS临床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营养供给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致ARDS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机械通气治疗,抗菌治疗,预防排斥反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结果:本组6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致ARDS患者行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导致的ARDS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 ,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4 7例患者中 ,恶性肿瘤放疗导致ARDS患者 15例 ,其他原因导致ARDS 32例 ,比较放疗组和非放疗组机械通气前后氧合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 12、4 8h时PaO2 、氧合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但放疗组在机械通气后 72h时PaO2 、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放疗组相比 ,非放疗组机械通气后 12、4 8、72h时PaO2 、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1)。放疗组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 (P <0 .0 1)。放疗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放疗导致的ARDS患者预后极差 ,机械通气只能短暂应用于该类患者急救 ,并不能改善预后。对于肿瘤放疗患者重点在于预防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大黄制剂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ARDS病例50例,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中药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黄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治疗后24、36、48、72 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d:7.32±3.07比9.18±4.47)、住院时间(d:10.20±2.27比12.04±3.79)、并发症发生率[12%(3/25)比20%(5/25)]和病死率[ 8%( 2/25)比16%(4/25)]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采用复方大黄制剂与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ARDS,可明显减低肺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缩短,易于脱机;同时ARDS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ARDS患者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同时加强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结果34例治愈,治愈率为85%,6例死亡,死亡率为1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ARDS,并设定适当的呼吸次数和压力,可防止呼吸末肺泡萎陷,避免过度增加肺泡压,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能够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4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的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差、咳嗽与吞咽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均有发热,69、4%的患者可咯黄痰,部分(38.7%)患者可突然出现气促、紫绀;82.3%患者纤支镜检查发现会厌、声门闭合功能差:小部分患者(9.7%)早期胸片可无明显渗出表现;需机械通气者34例(54.8%),好转、治愈50例,死亡12例(19.4%),其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12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缺氧难纠正者及时机械通气治疗;重要的是对有误吸高危因素患者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0年5月-2002年8月收入ICU所有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GC,将患者分为GC与非GC组,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氧合指数(PaO2/FiO2)、肺内分流(Qs/Qt)、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病死率与直接死亡原因;同时还分析了GC组应用GC时机、剂量、疗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7例患者中,GC组60例,非GC组17例,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PaO2/FiO2与Qs/Qt、机械通气时间、PEEP水平、缺氧改善情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GC组病死率(71.7%)高于非GC组(52.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因ARDS所致病死率均低(7.0%和11.1%);GC组死亡患者的年龄、APACHE Ⅱ评分、基础疾病等方面与存活患者差异显著(P<0.001或P<0.005),住院时间也短(P<0.05);确诊前与确诊后24h内应用GC患者的病死率(66.7%和68.2%)低于确诊24h后应用GC的患者(90.0%)。结论:GC是ARDS综合救治的措施之一,一旦出现顽固性缺氧与休克时,应及时应用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