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医务人员工作服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工作服的病原菌污染情况,提出医务人员工作服的管理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方法 采集医院7个科室医师及护士工作服共182件,在袖口部进行病原菌污染检测.结果 被检工作服均受病原菌污染,以微球菌属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科室以急诊科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呼吸内科,以ICU最轻微;工作服穿着3d后,袖端平均含菌量为3.6 CFU/cm2,有7.7%的工作服含菌量超标,穿着7d平均含菌量为6.2 CFU/cm2,有19.2%超标,穿着14 d平均含菌量>13.0CFU/cm2,有60.0%超标.结论 工作服袖口污染严重,医务人员要加强工作服换洗意识;医院总体上可以实行一周换洗1次的制度,但重点科室及个别污染严重的科室需要缩短周期;各个科室要做好消毒隔离等措施,要保持通风;医院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服的清洁及消毒的管理,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的调查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样,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病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占同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46.7%,检测医务人员的手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为38.5%,从患者暴露时间、区域分布和相同病原菌等可判断感染符合局部同源性暴发。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重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做好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等措施达到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病房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3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急诊留观病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1395例急诊留观病房患者中继发感染586例,感染率为42.01%,586例急诊留观病房继发感染患者共检出非重复病原菌6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1株占55.27%,革兰阳性菌250株占40.52%,真菌26株占4.21%;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高于80.00%;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高于80.00%;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较敏感。结论急诊留观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干预应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紫外线灯消毒控制急诊病房医院感染的效果,为降低急诊病房的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10间急诊病房461例入住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同期环境结构相同的10间病房536例入住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房空气细菌总数、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结果消毒前两组病房内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1、2、3h观察组病房空气细菌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房空气细菌总数(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31例,感染率为5.78%,对照组患者感染58例,感染率为12.58%,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11株占28.20%,真菌2株占5.13%;对照组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4.06%,革兰阳性菌22株占34.38%,真菌1株占1.56%。结论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在急诊病房中运用效果优于紫外线灯,并更加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急诊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留观室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435例急诊留观患者中有5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分别为35.29%、27.45%、15.69%、13.73%。51例急诊留观伴发医院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发现病原菌85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占25.88%、23.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较强。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年龄超过65岁、辅助有创呼吸、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留观时间超过3天、应用激素类药物是导致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及时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对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医院颅腩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6例患者,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结果 消毒措施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内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双手细菌培养的菌落数分别为:(115.6±32.74)CFU/m3、(2.35±1.67)CFU/cm2、(5.6±1.38)CFU/cm2,均较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前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后患者的痰培养均无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今后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空气环境的微生物学分布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9月对NICU的大(6人间)、小病房(2人间)采用密闭式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每日上、下午对大、小病房空气环境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病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大病房中各月份空气环境平均菌落数高于小病房相应各个月份空气环境平均菌落数,大房间中,秋季空气菌落数量最多,最多时达到233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透析室为41.6%、血管通路为12.4%、呼吸道为25.1%、其他感染为11.3%,2011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透析室为38.3%、血管通路为10.5%、呼吸道为22.2%、其他感染为8.1%,采取密闭消毒后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自2010年后显著下降,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类感染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空气中细菌数量受患者数量的影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也有少量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等致病菌,于NICU实行密闭式空气消毒可以全面降低细菌总量和医院感染率,提高NICU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持续改良病房空气消毒方案对医院感染感染及病原菌谱影响,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0年5月-2012年12月于某医院NICU连续制定多个空气环境消毒方案,将其中收治3~6例患者的大NICU单元作为A组,收治1~2例患者的小NICU单元作为B组,调查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6例、184例次,医院感染率24.66%、例次感染率31.08%;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占75.69%;14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有129例送检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88.36%;病房空气环境及患者被服的细菌数超标、侵入性操作是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NICU空气消毒是预防控制革兰阳性菌菌和真菌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制定优良的病房空气消毒方案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和避免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持续改良病房空气消毒方案对医院感染感染及病原菌谱影响,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0年5月-2012年12月于某医院NICU连续制定多个空气环境消毒方案,将其中收治3~6例患者的大NICU单元作为A组,收治1~2例患者的小NICU单元作为B组,调查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6例、184例次,医院感染率24.66%、例次感染率31.08%;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占75.69%;14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有129例送检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88.36%;病房空气环境及患者被服的细菌数超标、侵入性操作是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NICU空气消毒是预防控制革兰阳性菌菌和真菌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制定优良的病房空气消毒方案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和避免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了解医院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控制院内病原菌感染。方法: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从医院的工作环境、物品和器械分别取样,进行微生物检测,以此了解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物品所受微生物污染情况有较大区别。其中,手术室、血库工作台、注射室台面、口腔科工作台等带菌量较低(0 CFU/cm2~499 CFU/cm2),供应室、取药窗口、各种医疗工作台、医护办公桌椅面、病历、化验单等带菌量较高(500 CFU/cm2~4999 CFU/cm2),门诊服务台、收费及挂号窗口、急诊观察室、普通病房桌椅面床栏、门把手、工作人员手掌等带菌量最高(5000 CFU/cm2~29999 CFU/cm2)。结论:摸清不同工作环境和物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对于预防医院内病原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制定一整套综合消毒防护措施,降低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期间非隔离病房医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方法以该院消化二科作为综合消毒防护示范病房(A 组):科学宣教;制定新的家属探视及陪护制度;加强病房通风及规范消毒。消化一科为对照(B组),其措施为:减少探视;病室每周用臭氧机消毒1次。调查并比较上述2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和医务人员在宣教前后甲流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病房的空气菌落数、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在科学宣教后,所有研究对象对甲流防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得分由宣教前的43.85分提高至宣教后的94.55分(P<0.0001);探视人次由宣教前的12 532人次减少至宣教后的4 385人次。A组病房的空气菌落数(21.63±12.94) CFU/m3明显少于B组(903.46±241.73)CFU/m3(P<0.0001);医院感染率(0.48%)及上呼吸道感染率(0.00%)亦明显低于实施制定的措施前(分别为3.36%、1.92%)(均P<0.05)。无甲流病例出现。结论在甲流暴发和流行期间,严格、综合的消毒防护措施及宣教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对于减少医院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2月间,在医院EICU收治的2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EICU的2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1株,革兰阳性菌32.1%,革兰阴性菌43.2%,真菌24.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3.6%;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耐药是EICU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与控制PAE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3月呼吸科PAE感染病例进行目标监测,并对同期环境(医务人员手、医疗设备及环境表面)进行动态卫生学监测。结果657例呼吸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4例,其中PAE感染29例,占39.19%,主要是下呼吸道PAE感染;352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PAE 71株,痰标本PAE分离率最高(65株),其中检出1株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345份环境监测标本检出PAE 17株,以水龙头、使用中呼吸机管道、医务人员手PAE检出率高;PAE对抗菌药物耐药率50.00%是头孢曲松(76.06%)、头孢噻肟(54.9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86%;PAE感染与抗菌药物大量、长期应用、高龄、曾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环境污染、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有关。结论加强PAE感染病例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全面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控制PAE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医疗单位手术室微生物动态变化对医院感染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 5所医院的手术室 ,于春夏秋冬 4个季节 ,分别在手术室消毒后使用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 消毒 铺单等准备阶段、手术开始后 1h和 2h、手术终末等 6个时段 ,采用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结果 春夏秋冬手术室空气微生物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为 :91 7.1 3± 5 78.73,92 2 .30± 5 94 .4 9,6 33.5 3± 2 96 .2 3,4 73.31± 2 0 5 .0 5。手术过程中各时段 (按方法中顺序 )空气微生物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1 78.4 5± 1 0 3.1 2 ,5 0 1 .6 3± 1 5 2 .2 0 ,896 .0 5± 2 95 .5 3,6 31 .5 2±1 85 .87,973.5 1± 4 84 .5 2 ,1 2 38.32± 5 6 6 .2 8。结论 春夏季微生物含量较高。随着手术进程的开展 ,微生物含量呈上升趋势 ,当空气中微生物含量≥ 1 70 0CFU/m3 ,医院感染相关性增大。手术室人员量及外环境对空气中微生物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医院2间面积、层流分级等条件相同的层流手术室,其中1间手术室内所行手术的330例患者设定为干预组,共行手术330台,另外1间手术室所行手术的341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共行手术341台,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防控管理,干预组采取感染控制策略对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进行防控,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在每一台手术开始前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对手术室内菌落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干预组术后感染率为2.12%,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的5.57%(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91%,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的3.52%(P<0.05);术后5min,两组术后手术室含菌量均高于术前,术后干预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为(10.94±3.10)CFU/cm3,低于对照组的(15.37±3.51)CFU/cm3(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住院患者在留观病房滞留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患者的分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家地方综合性医院2013年经急诊留观病房收住院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在留观病房滞留的危险因素。结果(1)全年经急诊留观病房收住院的患者有3116例,留观病房滞留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9小时(24~92),有32.1%的患者留观病房滞留时间大于72小时。(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滞留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情是否涉及多个科室、诊断数、收治科室,其他因素依次为性别、就诊月份、留观方式、收留观时间段。(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收治科室、年龄、就诊月份、留观时间段和性别。结论该家医院急诊留观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受专科收治科室、年龄、就诊月份等因素影响,患者的主观因素值得重视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院烧伤科有相对隔离和隔离病房两个病区,对两个病区空气菌落数进行比较,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为2011年1-12月烧伤科相对隔离和隔离病房各5间,18 m2各3间,36 m2各2间,均在住满患者情况下用ZHG80SYA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后采样检测空气菌落数. 1.2 方法 相对隔离病房治疗前清退无关人员,将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置于病房中间,消毒1h后采样;选择同条件的隔离病房配对试验,同法空气消毒1h后采样;另将未用的同批次培养基与试验样本同时培养,作为阴性对照.每月1次对两个病区配对病房进行检测,1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结果判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烧伤科病房空气含菌量≤200 CFU/m3为合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 ,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减少爆发流行。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于 2 0 0 1年 6月 2 7日进行医院现患率调查 ,并将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本调查应查住院病人 311例 ,实查例数为 311例 (10 0 % ) ,现患率为 3.5 4 % ,呼吸道感染占首位 6 1.5 4 % ,菌检率较低 ;日抗生素使用率为 5 6 .5 9%。结论 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要提高菌检率 ;加强病房管理 ,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类型和病原学特征与其所居住病房环境主要微生物学因素关系,为预防和控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12月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其所住病房的空气和床单位(枕头、棉被)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在1301例患者中,48例并发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76.00%;病原学显示革兰阴性菌构成比(67.65%)高于革兰阳性菌(17.65%)和真菌(14.70%),P0.01,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3.53%)和肺炎克雷伯菌(23.53%);而病房环境的菌种分布以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等革兰阳性杆菌,各菌种构成比在空气、枕头和棉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病房环境存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成为感染源并以此为传播途径;彻底进行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强化无菌操作意识是降低神经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干手措施对洗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4月某院ICU医务人员210人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干手纸巾法、B组采用干手器法、C组采用个人小毛巾法干手,分别对其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进行手卫生现场采样检测。结果A、B、C 3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洗手前手部菌落数分别为(29.10±15.08) CFU/cm2、(31.42±14.76)CFU/cm2和(30.36±15.52) CFU/cm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8,P>0.05);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湿手采样,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分别为(3.26±0.61) CFU/cm2、(2.98±0.59) CFU/cm2和(3.87±0.67) CFU/cm2,与洗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的干手方式干手后,3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P<0.05);A组菌落数[(1.29±0.58) CFU/cm2]低于B、C组,B组[(9.51±0.73) CFU/cm2]低于C 组[(22.76±4.11) CFU/cm2];A组合格率(90.00%)高于B、C组,B组合格率(68.57%)高于C 组(47.14%)。医务人员手分离病原菌居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2013年度该院ICU分离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结论ICU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后,手部污染严重;若干手方法不当,会导致手二次污染;其手分离的病原菌与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及时、正确地洗手和干手是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对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