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BiPAP)对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和呼吸衰竭稳定性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肺活量及用力肺活量轻度升高;1例3次发生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致急性呼衰患者治疗后,病情很快改善;1例阻塞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应用效果满意。该机应用简便、安全,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为COPD康复期、急性左心衰兼肺水肿的治疗提  相似文献   

2.
黎莉 《广西医学》2002,24(5):666-66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以气流阻塞和气道阻力增高为基本特征的支气管肺疾病。呼吸肌结构和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呼吸肌疲劳 ,故COPD除严重的阻塞性通气不足外 ,也存在限制性通气不足而致Ⅱ型呼衰。COPD的发病经过缓慢 ,引起呼衰也为慢性经过 ,其呼吸衰竭轻重不能单纯以血气分析判断 ,需从患者神志 ,呼吸频率 ,血气pH变化 ,PaCO2 、PaO2 、潮气量等〔1,2〕综合变化因素确定。自 192 9年第一台铁肺问世后 ,无创通气得到重视。 70年代后期和 80年代初 ,经面 (鼻 )罩进行正压通气技术应用于临床〔3〕。 1981年Sul…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AECOPD)患者中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常规综合治疗应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通畅气道、呼吸兴奋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观察组除了上述常规治疗外,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采用S/T(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1.6 ~3.0L/min.吸气压(IPAP)由6~8cmH2O逐渐增加到15~20cm 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 6cmH2O.通气时间为每次2.5小时,2~3次/天.治疗前及治疗后48小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 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记录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机48小时后pH、PaO2均升高,PaCO2下降,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差异有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均降低.结论 双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早期治疗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雪  王傲霜 《河南医学研究》2022,(20):3774-3776
目的 分析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泵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BiPAP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活量、深吸气量、残气量较治疗前均升高,残气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肺活量、深吸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高于对照组,残气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和观察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BiPAP联合纳...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4 6例 ,男 39例 ,女 7例 ,年龄 37~ 84岁。1.2. 机械通气指征 ① 2 7例神志清、感染不很严重、pH在7.2 5~ 7.35之间 ,PaCO2 >4 5mmHg ,呼吸频率 2 5~ 35 /min的患者应用NIPPV。② 19例感染严重、pH <7.2 5 ,PaO2 <4 5mmHg ,呼吸频率 >35 /min或有二氧化碳潴留伴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1.3.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和参数调节 ① 2 7例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采用BIPAP ,IPAP 6~ 12cmH2 O ,EPAP 4~ 6cmH2 O。②19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 6例…  相似文献   

6.
李秀 《安徽医学》2003,24(6):79-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PF)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因.COPD合并ARF病情复杂,支气管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治疗效果差.以往认为待患者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甚至直到呼吸停止才行机械通气,延误了抢救时机,严重缺氧和酸中毒造成重要脏器严重损害,其结果是病死率高.近十多年来,由于高科技应用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呼吸机及其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研究,加之多年的临床实践,从以下方面对机械通气加以改进,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使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发生改观.  相似文献   

7.
徐庆 《中外医疗》2008,27(29):1-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对照组3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h、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在短期内均有改善,但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通气,经通气1h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机械通气24h后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而对照组呼吸频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COPD并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予双水平正压(BiPAP)面罩辅助呼吸,并行心电监护、指末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检测。结果19例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7例,抢救成功率89.5%;1例严重呼吸抑制改有创通气,1例大面积心肌梗塞死亡。治疗2小时后多数患者由昏迷转清醒、烦躁转安静,呼吸、心率频率减慢,氧分压明显提高,通气前后比较血气结果,P〈0.01。结论BiPAP面罩通气,可迅速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心、肺功能;减少有创通气机会。  相似文献   

9.
郭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099-3099
目的:总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利用纤支镜及其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138例次均成功,其中4例进行3次。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6h~28d,平均(129&#177;32)h。无创机械通气时间21~84h,平均(42&#177;3.6)h。死亡11例。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利用纤支镜及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剧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结果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中,15例重症呼吸监护病房(RICU)面罩BiPAP成功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H、PaCO2、PaO2)和RR(呼吸频率)分别为:7.23±0.05、104±4mmHg、84±30mmHg和34.6±8.5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38±0.05、67±8mmHg、73±5mmHg和18±3次/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Tei指数评估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入院后予BIPAP呼吸机治疗,以经口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以后逐渐减低压力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PaO2、PaCO2、PH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均行心超检查,运用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血流图以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图,并计算Tei指数。结果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心率、PaO2、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机械通气前后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0.74±0.07vs0.62±0.06,P<0.05)。结论BIPAP通气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杨杰 《河北医学》2012,18(7):886-889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不同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其治疗机制及适用范围.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再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值组(n=18)、中分值组(n=17)及高分值组(n=15).治疗7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h后,对照组的疗效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组的PaO2与PaCO2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4h后及7d后,各组的疗效及生命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低分值组的疗效略高于中分值组,且低分值组与中分值组的疗效明显高于高分值组(P<0.05).结论:BiPAP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但对APACHEⅡ评分较高的患者需做好行常规机械通气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鼻罩或面罩给氧;BiPAP组2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模式为S/T。治疗前后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结果BiPAP组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时,BiPAP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观察21例COPD并呼衰病人应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2d后,血气(PaO2,PaCO2和pH值)分析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1例呼衰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病人及22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结果作比较。③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PaO2,PaCO2和p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BiPAP组和插管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3项血气指标改善显著(t=2.500~10.231,P<0.05,0.01),病人症状减轻或缓解;插管组较BiPAP组血气改善更明显(t=2.802~3.630,P均<0.01);对照组仅低氧血症和紫绀得到改善(t=5.565,P<0.001)。④结论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但对极危重病人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研究系统观察了9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使用4类6种血管扩张药物,其中包括硝普钠、氨力农、米力农、维拉帕米、地尔硫zhuo、卡托普剂,以及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和施行机械通气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并各自比较使用前后其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观察结果表明,上述药物及方法均可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阻力,有良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氧动力学效应。同时还分析了上述各种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和相应临床应用特征,对选择临床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经口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2h、12h及通气结束后查血气分析。结果 :PaCO2 治疗前为 (6 7.5± 12 .2 )mmHg,治疗后 2h、12h及通气结束后分别降致 (6 0 .5± 9.8)mmHg、(4 9.8± 10 .8)mmHg和 (4 2 .8± 10 .2 )mmHg ;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 <0 .0 5。PaO2 治疗前为 (5 5 .8± 12 .2 )mmHg ,治疗后 2h、12h及通气结束后分别升致 (76 .8± 12 .6 )mmHg、(86 .6± 14 .8)mmHg和 (88.6± 14 .5 )mmHg ,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Bi PAP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能有效治疗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根据Engelberg法测定了6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病人的肺血管顺应性(Cpa),分析了它与临床病情及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其它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PD病人Cpa随临床病情进展而下降;Cpa与右室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及肺总阻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搏量及心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心输出量、心指数及右室心搏功指数无显著相关。此外,本文尚以Engelberg法为参照,比较了另外两种较为简单的方法。结果表明,工氏法测定Cpa优于Reuben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感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54例,其中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3.8)岁;36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4.3)岁。随访2年,根据感冒次数分组,≥3次为A组(32例),≤2次为B组(22例),健康体检者≥2次为对照组(36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2年前后结果。结果 A组患者FEVI%、FEV1/FVC、FEF50%、FEF25%、PEF、DLCO和PaO2两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FEVI%、FEF50%、FEF25%、PEF、DLCO和PaO2两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年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OPD患者感冒可能是使肺功能下降的诱发因素。因此,减少COPD患者的感冒次数,将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能够阻止某些COPD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切换点改用序贯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BiPAP)进行撤机的结果。方法序贯治疗组14例,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当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即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序贯BiPAP面罩无创通气;传统治疗组(对照组)14例,继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窗的时间、撤机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的比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以及药费和总费用。结果序贯组与传统组相比较,出窗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5±2.4)d和(5.7±3.3)d,P〉0.05,2组的气体交换相似。序贯组撤机成功率提高、VAP发生率降低、再插管率降低、气管切开率下降、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总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缩短、总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药费和总费用降低。结论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序贯BiPAP面罩无创通气进行撤机的策略,明显降低了再插管、气管切开和VAP发生的,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的时间,提高了撤机的成功率,降低了住院死亡率,节约了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 ,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病人 3 2例 ,均行有创机械通气 ,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和BiPAP呼吸机组 (对照组 )。上机 45min ,1 2h后测动脉血气 ,并计算重新插管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 45min的pH ,PaCO2 ,PaO2 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P <0 .0 5 ) ;1 2h的值pH ,PaCO2 ,PaO2 与 45min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iPAP组重新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病人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BiPAP呼吸机能够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 ,提高PaO2 ,降低PaCO2 ,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 ,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