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前列腺切除术后33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放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患者分别有14例(占5.3%)和19例(占2.5%)。结论 术前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护理不当、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术及电切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前尿道狭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道狭窄是前列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前列腺开放手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为6.9%,但大多数为后尿道狭窄或膀胱颈挛缩,前尿道或尿道外口狭窄少见。我院1999年12月至2003年5月收治前列腺术后前尿道狭窄患者10例,现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入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9  
1985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住院患者66例,再入院的原因:尿道狭窄,腺体残留,继发出血,尿路感染,尿道狭窄和腺体残留是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作者对再入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要点。  相似文献   

4.
1993年2月~1998年2月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79例,其中43例术后3~6个月排尿症状无改善,分析原因分别为膀胱功能异常19例,尿道狭窄14例,腺体残留7例,膀胱结石3例。认为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尿道狭窄是引起症状不改善的主要原因。建议有条件术前做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通尿肌功能状态,选择合适治疗。术中避免颈口缝合过紧,小前列腺或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史者,宜选用TURP。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共治疗尿道狭窄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避免其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67.8岁;狭窄段尿道长度为1.6~3.5cm(平均2.3cm);最大尿流率为4~14ml/s,平均75ml/s;术后出现狭窄的时间为1个月~17年,平均25个月.其中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15例,膀胱颈口处狭窄2例.对于明确的尿道狭窄患者,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尿道扩张、尿道内冷刀切开、残留前列腺组织切除或瘢痕切除处理.结果 随访3个月~6个月,23例患者中6例前尿道狭窄经定期尿道扩张后症状消失,疗效满意.后尿道狭窄的15例患者,2例采用定期尿道扩张的方法治愈,3例行残留腺体切除后症状逐渐缓解,另外1例因后尿道瘢痕较多,于尿道内行冷刀切开后复发,其余后尿道狭窄患者疗效满意.膀胱颈口处狭窄的2例患者,行膀胱颈口冷刀切开及瘢痕切除后治愈.术后23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9~29 ml/s,平均24.4 ml/s.结论 尿道狭窄是TULI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操作损伤、术后留置尿管过粗、置管时间过长、腺体残留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分析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方法对426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随防。结果本组发生尿道狭窄25例,发生率5.87%,其中前尿道狭窄9例,后尿道狭窄16例。结论尿道狭窄的发生是由于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不当,泌尿系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症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微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 )的方法 ,人们一直试图将激光技术引入BPH的治疗。自 2 0世纪 80年代采用激光技术治疗BPH以来 ,先后采用接触式、非接触式激光切除前列腺 ,以及前列腺组织内插入式激光凝固术等方法治疗BPH ,与开放手术相比 ,这些方法均有治疗不彻底、起效慢等缺点 ,因此现在临床上很少应用。为了达到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钬激光、绿激光相继问世 ,并投入临床使用 ,为激光治疗BPH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一、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HoIRP)及疗效评估钬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11月 至2007年11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BPH患者TURP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1471例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术后复发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资料包括: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发病年龄、手术时年龄、前列腺大小、尿流动力学资料、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者年资及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等.结果 单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发病年龄(t=2.292,P=0.086),术前前列腺大小(t=-1.987,P=0.047),尿不尽症状发生率(x~2=9.240,P=0.002),术前膀胱残余尿量(t=2.181,P=0.030)及手术者年资高低情况(Z=10.13,P=0.0015)两组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α=0.20水准纳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采用向前及向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为: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手术者年资、尿不尽、血清肌酐含量、发病年龄,其中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OR=0.905)、尿不尽(OR=0.557)、手术者年资(OR=0.393)有显著影响.结论 BPH患者TURP术后复发可能危险因素为:手术者年资低,发病年龄小,无尿不尽症状,前列腺大,残余尿量少,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低.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减少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手术率。方法分析1980年1月至1996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再手术患者18例。结果再手术主要原因为腺窝出血、腺体残留、膀胱颈挛缩和膀胱及前列腺段尿道铸型结石形成等。结论术中适当缩小膀胱颈口、常规楔形切除后唇、术后应用抗生素、避免早期剧烈活动以及彻底切除增生的腺体是防止和减少术后再手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71例为经尿道电切(电气化)术TUR(V)P术后,38例为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后尿道狭窄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年内81%(88/109),1—2年10%(11/109),2年以后9%(10/109)。所有患者均在直视下经导丝引导行后尿道狭窄切开加电切术,术中发现膀胱颈口狭窄40例,前列腺部及膜部尿道狭窄69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0个月),随访率74.3%(81/109),排尿满意率为84.0%(68/81)。结论: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部位多在膀胱颈口及前列腺部、膜部尿道,腔内治疗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Madigan手术103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增生部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3例。结果 103例均手术成功,随访1~56个月,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 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增生部切除术为较理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6例BPH术后再入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手术原因为膀胱颈挛缩13例、腺体残留复发10例、前列腺癌3例。结果:对膀胱颈挛缩及腺体残留复发者均施行开放手术或经尿道电切治疗,术后尿路梗阻症状解除。3例前列腺癌就诊已属晚期,施行去势术加氟他胺治疗,术后分别于10~28个月因全身广泛转移导致衰竭而死亡。结论:BPH开放手术后膀胱颈挛缩,TURP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对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术后随访1~12个月,患者在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剩余尿(RU)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TUVP兼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及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治疗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去除增生组织量大、出血少、并发症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流出道梗阻(BOO),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采用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检测43例BPH患者,以压力下降梯度(MUPPG)计算梗阻程度,同时行膀胱等容收缩试验测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经腹壁B超测前列腺体积(V)。结果43例BPH中38例存在BOO(88%),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8例(77%);MUPPG与IPSS、V、Piso呈正相关。结论MUPP能检测并计算BOO程度;BOO是BPH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BPH病人进行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残余尿测定,应用P-Q图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术后随访,行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结果 尿流率Qmax<15ml/s 98例;低顺应性膀胱1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63例;通尿肌不稳定42例;通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84例,减弱18例;压力-流率测定P-Q图示膀胱出口梗阻84例;残余尿<100ml 50例,>100 ml 52例。术后随访80例症状消失,排尿顺畅。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BPH有无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人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经膀胱卵圆钳取出治疗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60例75岁以上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卵圆钳经膀胱腺体及结石一期取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83.5±9.2(75 ~95)岁.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大小为120.8±52.1(76 ~320)mL;合并膀胱结石长径3.47±1.2(1.7 ~6.0)cm;最大尿流率(5.4±2.1)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30.7±4.2)分.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无术中输血者;无闭孔神经反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0.9±15.3(40~85)min;术中出血30.3±10.5(20-100)mL.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尿失禁、迟发出血、尿道狭窄等发生.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经膀胱卵圆钳取出术治疗高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观察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对85例前列腺增生病人的逼尿肌功能进行了尿动力学观察,将前列腺梗阻性膀胱分为正常、反射亢进、低顺应和高顺应4种类型,并对其梗阻解除前后的逼尿肌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尿动力学检查可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及其损害程度,能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强调在逼尿期尚未发生功能障碍之前,及时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减少膀胱逼尿肌的去神经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切割术麻醉的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75~94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EA)组,各40例,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局麻药和静脉辅助药的用量及术中SAP,DAP,HR,RR,SpO2的变化,术后随访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CSEA组比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局麻药和辅助药用量少(P〈0.01),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随访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CSEA用于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电切汽化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围手术期个体化处理及麻醉操作和用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