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毅  谢小梅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83-2087
目的:探索对有毒中药雷公藤缓解毒性保持药效的新技术.方法:应用"约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双向发酵)的原理和方法,以雷公藤为药性基质、多种药用真菌为发酵菌种,构成多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取得不同药性菌质,用所建"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进行发酵菌种优选,并对当选优秀发酵组合用"发酵过程成分、药效动态比较法"初步建立它的发酵工艺.结果:已筛选出具有解毒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的2种发酵真菌即灵芝、槐耳和适当的发酵工艺.结论: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可用于研究开发解毒持效的雷公藤菌质.  相似文献   

2.
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后菌质化学成分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菌质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发酵过程中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雷公藤药材及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到的不同时间点灵雷菌质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溶剂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制备法、核磁共振等对HPLC色谱图中部分具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与雷公藤生药相比,发酵所得菌质的液相色谱图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改变;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12-甲氧基雷酚萜(1)、雷酚萜(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其中菌质中化合物DIBP、DBP的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的过程中,菌质中DIB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毒化合物的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双向发酵过程中总二萜和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双向发酵过程中雷公藤甲素和两个单体生物碱含量。结果:在发酵90d时,雷公藤总二萜发酵下降了46%而总生物碱含量仅下降约13%,雷公藤甲素含量降低了89.4%而wilforgine和wilforine含量降级幅度较小。结论:双向发酵过程中真菌对雷公藤生物碱含量影响较小,而对二萜类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得到的灵雷菌质(G3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方法尾iv阿霉素6.5mg/kg复制大鼠肾病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G30、雷公藤生药、灭菌生药(灭菌药)及雷公藤多苷两周,检测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量、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30增加肾病大鼠体质量,降低24h尿蛋白、血清TG、TC量,同时升高血清TP水平(P0.05);与生药组比较:G30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血清BUN、SCr,同时使血清CK、ALT量保持正常水平,光镜下显示G30减轻了肾病大鼠的肾小球充血及空泡样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 G30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雷公藤生药比较毒性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种不同食(药)用真菌菌株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双向固体发酵的转化作用,得到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发酵菌质产物。方法经过板蓝根和大青叶平板初筛法和三角瓶复筛法,获得能在大青叶和板蓝根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抑菌实验和薄层色谱(TLC)实验,确定发酵得到的菌质产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复筛得到能够在板蓝根(灵芝11、灵芝13、灵芝7)和大青叶(灵芝2、灵芝11、灵芝3)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含灵芝3和灵芝11的发酵液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TLC结果显示,灵芝2发酵大青叶的甲醇提取物有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结论板蓝根和大青叶经药用真菌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能够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而且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灵芝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灵丹菌质最适的发酵组合及工艺参数.方法 由不同灵芝菌株与丹参药性基质组成不同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以菌丝长势,菌质药效、毒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发酵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灵芝菌株ZL30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时菌丝长势尤佳、菌质活血化瘀药效显著,为最优发酵菌株,其组合为最适发酵组合,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基质含水量70%、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60 min、发酵终点40 d.结论 以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为原理和方法进行灵丹双向固体发酵及灵丹菌质的研发、利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灵雷菌质对佐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灵雷菌质高剂量给药组、灵雷菌质低剂量给药组、雷公藤多苷片给药组、模型组,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关节病理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结果 灵雷菌质能改善大鼠一般状况并提高AA大鼠体重,缓解A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降低其关节炎指数,改善RA大鼠的关节病理变化,显著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论 灵雷菌质对佐剂型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雷公藤菌质的急性毒性的变化。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的原理与技术,将药用真菌G接种到带皮的雷公藤基质上,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不同发酵天数的菌质。用Bliss法计算不同发酵天数的雷公藤菌质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测定其急性毒性。结果:不同发酵时间的雷公藤菌质组LD50均高于雷公藤生药组,其中发酵20~30d菌质的LD50较高。结论:通过双向性固体发酵可以使雷公藤的急性毒性降低,并保持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灵芝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灵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孙东平  潘锋  史小丽  杨树林 《中草药》2000,31(12):941-943
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灵芝菌生长影响,从中选出了灵芝 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 培养基:葡萄糖 3.6%,蛋白胨 0.4%,pH 6.0,酵母膏 0.2%,KH2PO40.1%,MgSO 4· 7H2O 0.05%,Vit B1 0.005%,每升发酵液产干菌丝体 15.6 g,粗多糖 0.72 g。 经葡 聚糖凝胶层析对灵芝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共有 5 个组分,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气相色谱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灵芝胞外多糖的组成,结果表明灵芝胞外多糖系由甘露糖、 果糖、葡萄糖通过糖 β-D 糖苷键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甘草渣和11种不同的灵芝菌株的复合型双向发酵,考察灵芝发酵基质中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甘草渣为培养基质进行灵芝菌的新型固体发酵,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发酵基质中的多糖含量。结果:经过灵芝菌发酵的菌质多糖含量,都比没有经过发酵的纯甘草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利用灵芝菌和甘草渣进行的新型复合发酵能够有效提高基质中的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 和MS 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醇B(ganoderiol B,1)、灵芝酸A (ganoderic acid A,2)、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3)、灵芝萜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4)、 3,7,11,15,23-5O-5α-羊毛甾-8-烯-26烷酸(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 oic acid,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ergosta-7,22-dien-3β-ol- pentadecanoate,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 a-7,22-dien-3β-ol,7)及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oic acid,8).结论 其中化合物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Liu JJ  Huang WH  Lv ML  Si JP  Guo BL  Li SJ 《中药材》2011,34(2):187-190
目的:以麦角甾醇为测定指标,建立灵芝子实体质量评价的HPLC方法,对不同品种及段木栽培灵芝子实体中麦角甾醇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17个不同品种及14个不同段木树种的栽培灵芝子实体。色谱柱:Diamonsil C18,流动相: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82 nm。结果:确定了灵芝子实体中麦角甾醇的提取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不同品种麦角甾醇含量范围为0.093%~0.243%,其中韩芝-2号、圆芝、明-1、野生1号同时具有较高的麦角甾醇含量和转化率;不同段木树种麦角甾醇含量范围为0.080%~0.227%,以白栎、杨梅的麦角甾醇含量及转化率均较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灵芝子实体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和灵芝质量评价研究,为人工栽培灵芝的品种及段木树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灵芝三萜类成分在体内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灵芝三萜类成分TG和TG〈sub〉〈/sub〉在体内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备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采用小鼠肝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取血清和细胞上清测定其中ALT,NO和肝脏TG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GT 80 mg·kg〈sup〉-1〈/sup〉和GT〈sub〉2〈/sub〉10,20,40 mg·kg〈sup〉-1〈/sup〉均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LT,NO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地减轻动物肝损伤程度。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后原代培养肝细胞的实验中,正常小鼠肝细胞上清ALT和NO基本未见改变,BCG+LPS损伤后小鼠肝细胞上清ALT和NO在12,24 h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高。而GT 0.5,5,50,100 μg·ml〈sup〉-1〈/sup〉和GT〈sub〉2〈/sub〉0.5,2,10,50 μg·ml〈sup〉-1〈/sup〉均程度不同地使升高的ALT和NO明显下降。灵芝三萜类(GT,GT〈sub〉2〈/sub〉)的以上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马洛替酯(MaI)相似。结论 灵芝三萜类成分GT和GT〈sub〉2〈/sub〉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循环提取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超声循环技术在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结果 通过试验对比,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40%。与常规方法提取得到的目的产物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循环技术用于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霍山野生赤芝(HW)、仿野生赤芝(HI)和栽培赤芝(HC)的差异性研究,为进一步评价野生、仿野生和栽培的赤芝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HW、HI和HC进行代谢物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进行HW和HC代谢组学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定性鉴定。结果:PCA结果显示,HW和HI、HC在t[2]主成分方向区分明显,差异大;HI与HC差异较小。OPLS-DA结果表明,HW中灵芝酸C2、灵芝酸D、灵芝酸A含量显著高于HC;而HC中赤芝酸A、赤芝酸E2和赤芝酸D 3种成分含量显著高于HW。结论:通过对霍山野生赤芝和霍山栽培赤芝的差异性分析,并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研究,从而为野生和栽培的赤芝的品质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雷公藤固体发酵产物灵雷菌质的肝脏毒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灵雷菌质组及雷公藤组分别ig给予灵雷菌质、雷公藤95%乙醇提取物2.037 5、0.64 g/kg,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0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中Nrf2、P38蛋白表达.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灵雷菌质组大鼠肝组织仅见中央细胞坏死,周边细胞局部胞质溶解,出现细胞凋亡;雷公藤组肝组织可见小片状坏死,核凋亡,肝细胞内胶原纤维明显,细胞溶解坏死.与对照组相比,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核蛋白Nrf2和总蛋白P38表达升高,但灵雷菌质组的上述指标比雷公藤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大鼠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下降(P<0.05),而灵雷菌质组ALB、TP下降幅度较雷公藤组小(P<0.05).结论 灵雷菌质的肝脏毒性较雷公藤低,其毒性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RK和Nrf2-ARE 信号通路、启动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兰进 《中草药》2006,37(11):1707-1710
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采样调查,获取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野生资源现状、种植、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资料。方法:在全国13个样地采集样品,比较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的差异;调查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现状、种植信息、民间混淆种及不同市售药材的商品特征。结果:(1)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采集于林下或林地边缘,光照和水分对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量正在萎缩,两种植物种植历史较短,种植技术水平较低;(3)雷公藤的采收加工尚缺乏规范,市售药材将雷公藤属植物的根、根茎、茎均作商品药材销售,饮片规格多样。结论: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正在萎缩,人工种植、采收加工及市售药材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尚需规范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