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情况,为临床骨关节病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老年晚期骨关节炎、内科治疗无效、疼痛明显、并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功能和症状评价。结果 10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5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为三组,A组:60-70岁51人,B组:70-75岁33人,C组:75-80岁18人。A组患者术前平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为96.2分,B组为96.7,C组为95.7。术后A组患者的WOMAC评分平均减少了24分,B组减少了37分,C组减少了13分,三组患者有明显差别。B患者改善程度最大,C组患者最差,在SF-12评分,ADL评分显示了同样的差别。结论对于老年骨关节病患者来说,尽管手术有一定风险,却能有良好的长期疗效,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的程度上,70-75岁之间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提高程度优于其他组患者,是最适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龄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内科治疗无效,疼痛明显的老年晚期骨关节炎患者89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低龄组50例:年龄>60且≤70岁;中龄组28例:年龄>70且≤75岁;高龄组11例:年龄为>75且≤80岁。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功能和症状评价。结果:术后低龄组患者的WOMAC评分平均减少了22分,中龄组减少了43分,高龄组减少了12分,术后中龄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最大,高龄组患者的改善最差。同时,SF-12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tl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也验证了此结果。结论:70~75岁的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是手术的适合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年龄对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2组,即6070岁为Ⅰ组78例,7170岁为Ⅰ组78例,7180岁为Ⅱ组50例。观察术后2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MSE)、生存质量信度评分(SF-12)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随访评价疼痛控制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WOMAC、mMMSE评分降低明显,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72.6±10.0)分vs.(78.7±11.3)分、(11.3±2.0)分vs.(12.8±2.1)分、(132±21)min vs.(158±23)min、(268±131)ml vs.(353±1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F-12、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发现,2组手术并发症、疼痛各级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最佳时机为6080岁为Ⅱ组50例。观察术后2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MSE)、生存质量信度评分(SF-12)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随访评价疼痛控制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WOMAC、mMMSE评分降低明显,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72.6±10.0)分vs.(78.7±11.3)分、(11.3±2.0)分vs.(12.8±2.1)分、(132±21)min vs.(158±23)min、(268±131)ml vs.(353±1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F-12、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发现,2组手术并发症、疼痛各级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最佳时机为6070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时机选择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医治的150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按照年龄将他们划分为三组,60~70岁的50例患者作为A组,71~75岁的50例患者作为B组,76~80岁的50例患者作为C组。在手术前及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后的6周、6个月、12个月,对这些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功能性及症状上的评价。结果:A组100例患者手术前平均骨关节炎的指数评分(WOMAC)为95.6分,B组为97.4分,C组为96.2分。手术后,A组100例患者的WOMAC评分平均降低了25分,B组减少了38分,C组则只减少了12分,可以发现,这两三患者在手术后的WOMAC评分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B组患者症状得到有效地改善,C组患者改善程度最低。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患者在进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不一样,其中71~75岁老年患者进行该手术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6.
《河南医学研究》2017,(2)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推拿、中医疗法等,研究组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膝关节HSS评分(包括有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和屈曲畸形等)。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ADL和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8)
目的:分析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取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将常规保守治疗法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DL与QOL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HSS评分更高(P<0.05);另外,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尤其是在膝关节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骨外科临床上对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10月该院骨外科收治的30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观察和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6、12个月关节的活动度、疼痛度,对其进行HSS 评分,测定患者四头肌等长收缩的最大肌力以及随意运动肌力,同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两侧股四头肌的肌力。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患者术后1、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疼痛度以及HSS 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第12个月的关节活动度、疼痛度以及HSS 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患者的四头肌等长收缩最大肌力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在随意运动肌力方法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骨外科临床上对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骨外科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76例(89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HSS膝关节评分及优良率等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术后HSS评分与术前相比,经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术后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经手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价高达92.1%,远远高于手术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统计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HSS膝关节评分分值及优良率。结果术后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和总分较疗前显著提高(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2.2%。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经过手术大绝大多数患者能恢复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3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0.5~4年,平均27个月.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在膝关节症状、功能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综合评定:优25膝(83.3%),良3膝(10%),差2膝(6.6%),优良率为93.3%.有2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22例(24膝).结果随访82个月(56~120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7.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满意.病人的选择、手术技术和假体安装的精确度及术后的功能锻炼均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高频超声诊断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已确诊为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进行超声检查,详细观察滑膜/关节积液、滑膜厚度、骨质及软骨改变、有无游离体等情况。结果:80例病变膝关节均有相应的异常改变。结论:超声具有无创、方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显示关节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等情况,可作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应用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例,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膝骨性关节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目前,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清除引起症状的因素和恢复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关节镜冲洗和清理术是以改善症状、延缓病变进展为目的的姑息性手术,应用于临床已有几十年历史,在部分病人中效果显著,但近年对于其作用产生了新的争论.间充质干细胞刺激技术,包括钻孔、微骨折和打磨成形术,可产生纤维软骨和透明样软骨的混合物,是一类创伤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术式,且对部分病例疗效满意.而新兴的关节镜下软骨或软骨细胞移植在技术上已逐渐成熟.这类手术采用更激进的外科手段以尽可能恢复受累区域软骨的完整性.尽管已有的资料显示出可喜的结果,其长期转归还有待未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为护理工作提供相关依据,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 19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48~72 h内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若在此范围外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症状、体征,即刻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发生DVT患者39例,发生率为19.9%(39/196),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74.4%(29/39);术后3 d内发生DVT32例,占发生率的82.1%(32/39);该组发生DVT均为远端血栓.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多发生在术后早期,症状常常隐匿,应及早发现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给予重点评估.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综合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配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6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术后治疗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最为严重;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人数和疼痛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KS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越严重恢复越慢,做好消除肿胀和疼痛的护理,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