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阿是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士杰 《中国针灸》2001,21(2):89-90
读安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年出版的《针灸学辞典》 :阿是穴 指按压痛点取穴 ,《千金·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普济方》作‘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意指按捏其病痛部位 ,病人感到舒适 (快 ,或疼痛处 )就可以作为针灸的穴位。“阿” ,原指对痛感的惊叫声。此法与《灵枢·经筋》 :“以痛为输”及后人所称的“天应穴”同义。天应穴 同阿是穴。《玉龙经》注 :“不定穴 ,又名天应穴 ,但疼痛便针。参见…  相似文献   

2.
邱逾瑞 《新中医》1994,26(6):35-35
针刺阿是穴治疗寻常疣40例小结邱逾瑞主题词疣/针灸疗法,阿是穴笔者自1980~1992年采用针刺阿是穴治疗寻常疣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1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2治疗方法针...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损伤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然而在临床中笔者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患者在刚来时,站立或下蹲或在某一体位下,能够找到一个特别疼痛的点,但是让患者躺在床上针灸时或患者为了避免疼痛而采取其他姿势时(体位自然发生了变化),此痛点却很难找到了.此时仍予常规针刺或其他疗法治疗,疗效多不能令人满意.笔者采用移动阿是穴法治疗本病症1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应用针刺阿是穴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3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6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1 6~ 5 9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7天 ,平均 3天。治疗方法取阿是穴及患侧肾俞 ,常规消毒后用 1 .5寸毫针 ,针刺得气后留针 30 min,以大拇指向后为主转动毫针施捻转泻法 .每日治疗 1次 ,3次为 1个疗程。针刺结束后采取手法治疗 :患者健侧卧位 ,健侧下肢尽量伸直 ,患侧下肢尽量向腹部屈曲。术者面对患者 ,嘱患者抱头 ,头尽量向上向后转动 ,术者一臂屈肘放于患者臀部 ,向内…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93年开始采用针刺阿是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并主张发病后立即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收集完整的60例病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历全部来自门诊患者,急性扭伤在7天之内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共收治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62岁;发病在2天之内的48例,4~7天之内的12例。诊断要点:①急性外伤史。②踝部肿胀疼痛。③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或勉强忍痛行走。)④外踝或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⑤x光检查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6.
针刺阿是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阿是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54例,治愈35例(64.5%),好转10例(18.5%),显效9例(16.7%),有效率为100%。因此针刺阿是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高,见效快,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腰痛又称“腰背痛”,疼痛的部位或在背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以L4~5及L5~S,部位多见。我院于1997年2月~1999年5月,用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阿是穴治疗腰痛9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阿是穴、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阿是穴组、夹脊穴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VAS疼痛计分,考察不同配穴方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两组取穴方法对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计分改善、综合计分、综合疗效、镇痛改善等均有较好疗效(P〈0.01),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取穴方法对于颈型颈椎病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h,最长6d。2治疗方法 来用腰部阿是穴:第4下或第5棘突下分开2寸.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后,用28号3寸毫针,垂宜针刺2.5~3,令针感传至下肢趾尖或足跟为好,如不应,适当调整方向,留针15min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1次治疗痊愈(腰部前屈、后伸、旋转活动正常)129例,占86%;经2次治疗痊愈21例,占14%.4 病案举例 刘某,男,47岁。因抬重物不慎,致腹部扭伤,已卧床3d,仍不能活动。诊见转侧、起坐障…  相似文献   

10.
从对阿是穴的认识、取穴方法、主治病证及其镇痛作用四个方面,总结分析阿是穴的相关研究。提出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为痛症,其镇痛作用的主要机理是针灸该穴可疏通瘀滞、调理气血,经络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该类穴在调理气血方面,弥补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周围炎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笔者采用阿是穴针刺配合刮痧法治疗本病5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阿是穴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建波 《中国针灸》2002,22(10):39-47
治疗方法 :用 2 8号针灸针在口腔溃疡面相对应的口腔外如颊或唇部痛处的阿是穴直刺 ,将针透过面部肌肉层并可在口腔内的溃疡面触及针尖 ,然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 10余次 ,要掌握好深度 ,以免刺伤牙龈及舌 ,如有必要可捏起唇颊部肌肉再进行针刺 ,不留针 ,拔针后 ,在阿是穴处挤出血液数滴 ,以出血 6滴以上者为佳。如不出血 ,可在阿是穴处另行上述针刺 ,直至出血为止。口腔溃疡如为多发者可选 2~ 3个主要的溃疡面并取相应的阿是穴进行上述治疗。每日治疗 2次 ,上午 1次 ,下午 1次 ,2次之间一般超过 6小时为宜。治疗结果 :治疗 96例 ,每次治疗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些疑难杂病在针灸方面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神经节支配和神经走向取穴,针刺夹脊穴以及阿是穴配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肋间神经痛47例。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有效,而且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100%。结论本法适用于非胸背部器质性病变的肋间神经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抑制法针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腰肌劳损的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抑制法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抑制法针刺组采用抑制Ⅱ型手法针刺阿是穴为主穴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等,采用传统方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抑制法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0.00%,抑制法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1),且抑制法针刺组较常规针刺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抑制法针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具有取穴少、疗效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阿是穴对跖腱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8例跖腱膜炎病人,以针刺阿是穴进行治疗。结果:针刺阿是穴治疗跖腱膜炎效果肯定,疗程短,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
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9):39-40
  相似文献   

17.
以针灸“巨刺”、“缪刺”及生物全息理论为指导,把人体分成四个区,头区、上肢区、躯干区和下肢区。根据某个区痛点位于经络的相对位置,并以其它区的同各经为参照位置,遵循一定的寻找原则,确定其它各区的针刺点。镇痛迅速,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8.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一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无一定数目,也无固定部位,是对十四经穴与经外奇穴的补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发展至唐代始有阿是穴之名。阿是穴因“灸刺皆验”(《千金方》),所以临床应用甚广。有  相似文献   

19.
第二产程针刺合谷穴催产镇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娩过程中 ,能否顺利分娩 ,第 2产程是关键 ,第 2产程进展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如第 2产程延长 30 min胎儿可发生酸中毒 [1]。笔者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采用针刺合谷穴催产镇痛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 1 82例 ,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 92例 ,对照组90例。两组产妇年龄 2 4~ 30岁 ,孕期 38~ 42周 ,体重 5 0~ 70 kg,身高 1 5 4~ 1 63cm,骨盆内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 ,无头盆不称、异常胎位、产道异常及急产因素 ,估计胎儿 2 5 0 0~ 35 0 0 g。2 治疗方法 针刺组 :宫口开全后取合谷穴 ,用 0 .…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群  陈鸿 《江苏中医》1999,20(8):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