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C133抗原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是否表达.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2)假手术组,(3)动物模型组,分别取缺血再灌注2、3、4、7 d作为观察点,每个观察点6只大鼠,共36只大鼠,根据神经功能评分纳入实验,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AC133抗原表达.结果大脑缺血再灌注后4 d AC133蛋白在大脑半球梗死区周围的部分中、小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染色阳性,而再灌注后2、3、7 d无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4 d脑梗死边缘区域部分血管内皮细胞AC133抗原表达阳性.AC133抗原可能参与大脑局灶缺血后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的 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老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和CD133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4 h,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至最低水平(均P<0.05),且以缺血组更为明显(P<0.05);至手术后7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恢复至正常值范围(P>0.05);至手术后10d,缺血组方恢复至正常值水平(P>0.05).结论 老年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出现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其中以缺血组细胞数目减少更为明显,且恢复至正常值范围的时间较缺血-再灌注组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病灶周围新血管形成现象,探讨外周血CD34+细胞和脑组织AC133抗原在新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2.假手术组,3.动物模型组。分别取缺血再灌注1h、3h、6h、12h、24h、48h、3d、4d、7d、14d、28d共11个观察点。取前10个观察点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CD34+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8h、3d、4d、7d脑组织AC133抗原表达。对28d组进行脑血管荧光分布面积的检测。每个观察点5只大鼠,共65只大鼠,根据神经功能计分纳入实验。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28d梗死半球半暗带区域的血管荧光总面积较非梗死半球相似区域增加24.79%。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d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直到7d。14d恢复到基线水平。3.AC133抗原在再灌注4d梗死半球半暗带区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3d、7d组无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证实大鼠脑缺血28天梗死半球半暗带区域的血管面积较非梗死半球增大。研究提示循环CD34+干细胞和AC133+细胞可能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血管修复和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C133抗原及AC133 mRNA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取缺血再灌注2、3、47、d作为观察点。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AC133抗原表达,RT-PCR法检测AC133基因的表达。结果:大脑缺血再灌注后4 d,AC133抗原在缺血大脑半球梗死区周围的部分中、小血管内皮细胞胞质染色阳性。而再灌注后2、3和7 d无阳性染色。脑缺血再灌注37、d缺血脑组织AC133 mRNA上调。结论:大鼠脑局灶缺血后AC13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AC133可能参与大脑局灶缺血后血管内皮的功能。AC133 Expression in Brain of Ischemia-Reperfused Rat HU Xiang-Shu,ZHOU Dong,LUO Zu-Ming Department ofNeurology,Guangdong 999 Brain Hospital,Guangzhou 510510,Chin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 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同时于伤前及伤后1、4、7、14 d各随机取5~7只大鼠取脑, 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 结果脑创伤大鼠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表现于3 h先降低(P<0.01),在6 h升高达峰(P<0.05),后逐渐降低达基础水平.创伤区周围CD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于1d开始增多(P<0.01),于7 d左右达到平台高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创伤区周围血管的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微血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 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了创伤区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自体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增加脑梗死周围区域的血管数量[1]。但在脑梗死后,机体自身内皮干细胞是否参与梗死周围区域的新血管形成尚无报道。AC133(又称CD133)是新发现的造血干祖细胞糖蛋白抗原,在已分化的内皮细胞上不表达,在内皮前体细胞表达[2],AC133蛋白和基因是否在大脑缺血脑组织表达以及局部缺血后AC133是否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等问题尚无文献提及。本研究将初探大鼠局灶脑缺血后脑组织中AC133抗原和AC133mRNA的表达。1资料1.1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350g,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的方法与鉴定。方法采取人外周血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于体外以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鉴定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3d大部分贴壁密集生长,培养6d梭形细胞增多,培养12d收获细胞进行鉴定。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率为(70.00±11.21)%,AC133,CD31,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鄄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分类计数,AC133、CD31、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鄄2阳性细胞分别为95.80%、87.60%、1.27%和96.40%。结论外周血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诱导后者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具有祖细胞特性且诱导分化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探讨大鼠脑局灶缺血/再灌注是否影响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的数量.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组.取再灌注后1、3、6、12 h和1、2、3、4、7、14 d,10个观察点,测外周血单个核CD34+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在再灌注后1 h~2 d无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 d明显减少,14 d后恢复.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 h~2 d再灌注后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没有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 d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应激状态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的 变化,探讨可能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接受颅脑创伤、电休克和冷水游泳刺激,分别于应激前(0 h)及应激后3 h、6 h、24 h、48 h、72 h和7 d采集内眦球后静脉从血,分离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荧光标记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术计数内皮祖细胞数目.结果 颅脑创伤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于伤后3 h即明显减少(P=0.000);随后迅速增加,至6 h达峰值水平(P=0.005);至24 h降至正常值范围(P=0.728).而非创伤性应激(电休克和冷水游泳)后3 h,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即开始增加(P=0.000,0.019);至24 h达峰值水平(P=0.000,0.004);随后逐渐减少,至72 h恢复至正常值范围(P=0.999,0.055).对照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激反应可以促进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创伤性应激后内皮祖细胞数目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与非创伤性应激明显不同,其短暂性减少可能与组织损伤修复导致的内皮祖细胞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的 变化趋势.方法 分别于发病24 h,以及第4、7、14 和21 天时提取30 例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和CD133表达水平,计数内皮祖细胞数目.结果 不同处理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脑梗死后24 h,脑梗死组和颈动脉硬化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均低于对照组(P = 0.000);脑梗死后第7 天,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至最低水平(P = 0.001),至第21 天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接近颈动脉硬化组水平(P = 0.901),但仍低于正常值范围(P = 0.000).内皮祖细胞数目的 变化与血小板计数之间不具有相关性(R2 = 0.852,P = 0.895).结论 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值范围,且于急性期可能存在骨髓动员抑制,同时需要消耗大量内皮祖细胞以进行损伤内皮的修复,使得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短暂性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