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枢神经康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神经系统疾病运动与康复的最新进展,包括痉挛肌力量训练、体重支持步态训练、运动皮层的双侧中枢控制和非受累侧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心血管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截瘫运动能力训练、儿麻后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下垂是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矫正足下垂是对此类患者护理的重点.2006~2008年我院在神将内科、ICU、神经外科对足下垂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疾病的运动与康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共情(empathy) 是一个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共感,同构出他人的情感状态,同时明白这种情感状态属于别人。本研究意在探究建立痒行为共情的啮齿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岛叶在痒行为共情中的作用以及pERK的分子机制。通过向小鼠颊部皮下注射5 ?g/?L的组胺溶液,共10 ?L,致痒其中一只小鼠而可以引起另一只同笼小鼠抓痒次数显著增加。分别在16只8周龄ICR雌性小鼠和16只雄性小鼠上进行实验后,发现上述现象在同笼的雌性小鼠明显,但在同笼的雄性小鼠上无此现象。另外,16只8周龄雌性ICR小鼠设置阴性对照后观察到,与注射安慰剂PBS同笼的小鼠抓痒行为未增加。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上述现象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我们选用pERK作为神经元活化信号,对小鼠全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前岛叶、前扣带、蓝斑、杏仁核高度活化。通过向共情鼠的前岛叶定位注射喹啉酸而将其损毁后,发现其不再产生共情痒。向共情鼠的岛叶定向注射病毒感染相应区域神经元后,改变其基因表达从而使氯离子通道持续开放而抑制该脑区,发现其不再产生共情痒。因此,本实验提示,痒行为可通过共情而产生,而这种共情痒在雌性小鼠中现象更加显著。并且,在共情痒产生的过程中,前岛叶、前扣带、蓝斑、杏仁核都被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6月收治8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全部采用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用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切除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法,并进行局部的精度放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术后的康复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7.5%,高于对照组的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为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和放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阐明,传统观点认为CNS内调节疼痛信号传导的主要是脊髓背角和脑干,间脑和大脑皮层被认为是与疼痛体验(辨别、情感和情绪)或与疼痛相关运动有关.最近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新的示踪技术发展使得对脊髓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拟对脊髓上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培雯  牛娟  黄杜鹃  周瑞  乐明霞 《重庆医学》2018,(12):1664-1666
躯体一侧组织或神经损伤后,在对侧相对应的部位出现自发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为镜像痛.镜像痛在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中均有报道.新近研究表明,分别有外周和中枢神经机制参与了镜像痛的形成.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镜像痛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接受早期康复介入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60例,所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按照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30例年龄处于3至6个月,对照组30例年龄处于7至18个月,其均接受康复介入干预,对其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干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接受早期康复介入干预,可以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损伤的感觉统合爬行方案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6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Ayres教授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发展了感觉统合理论.Ayres认为,人体的运动、感觉与认知功能发展,是与脑成熟进程并进的.  相似文献   

11.
NgR受体复合体介导中枢神经再生抑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尽可能地恢复神经功能,是世界神经科学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中枢神经髓鞘相关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受体(Nogo-66receptor,NgR),细胞内信号传导路径等环节,阐述抑制分子引起神经再生失败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是提取自伞形科植物川芎干燥根茎中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具有介导细胞增殖及凋亡、扩张血管、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以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等作用。本文就川芎嗪、川芎嗪类似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为川芎嗪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陈刚  迟广明 《新疆医学》2004,34(5):100-103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82年首次由Hassoun等报道,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将其列为起源于神经元的肿瘤。其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特征:1.肿瘤位于侧脑室;2.多见于青壮年;3.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4.光镜下类似少枝胶质瘤或室管膜瘤;5.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发现肿瘤起源于神经元;6.肿瘤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超过300例。其确切发病率尚无定论,估计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1%-1%。但发病率可能高于统计数字,其原因主要是对该肿瘤认识缺乏,多误诊为其他肿瘤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旋一叶萩碱对心血管系统效应及其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静脉、侧脑室及核团微量注射左旋一叶萩碱(L-Sec)麻醉大鼠,记录血压、心率变化。结果静脉注射L-Sec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而侧脑室注射及核团微量注射均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结论L-Sec可能拮抗了γ-氨基丁酸能神经的抑制性调节作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NSE含量变化及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探讨丙泊酚麻醉对电休克患者中枢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首次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与依托咪酯组(E组).P组采用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全身麻醉,E组采用依托咪酯0.6 mg/kg静脉注射全身麻醉.分别在MECT术前、第1次和第6次MECT后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NSE;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电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和MMSE测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6次电疗后S100B蛋白和NSE均比电疗前水平增加,但P组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6次电疗后24 h内MMSE评分均比电疗前降低,但P组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静脉全麻行MECT治疗均可引起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但丙泊酚静脉全麻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少,其可能与NSE和S100B蛋白表达增加幅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旋一叶蔌碱对心血管系统效应及其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静脉、侧脑室及核团微量注射左旋一叶荻碱(L—Sec)麻醉大鼠,记录血压、心率变化。结果静脉注射L—Sec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而侧脑室注射及核团微量注射均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结论L—Sec可能拮抗了γ-氨基丁酸能神经的抑制性调节作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戴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24):2434-2436
目的 探讨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对酒精致鼠小脑颗粒细胞(cerebellar granule cells,CGC)毒性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一氧化氮(NO)释放剂,环鸟苷酸及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对鼠小脑颗粒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NO释放剂,环鸟苷酸在无酒精组中促进细胞的生存,并能对CGC产生保护作用,减少酒精对细胞的杀死.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可抑制二者对细胞的作用.结论 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在NO释放剂和环鸟苷酸促鼠小脑颗粒细胞的存活和抵抗酒精性神经毒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多,嗜酒者越来越多,酒精中毒的趋势也随之增加。酒精中毒不但对饮酒者造成精神及躯体的损害,而且对饮酒者家庭以及社会也构成严重危害。因此,近年国内相关临床医生对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损害不断进行深入探究,本文通过分析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1],希望为酒精中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因内在的再生能力差,外在环境存在的抑制因素,轴突难以再生.本文将从中枢神经病变的病因、用于中枢神经修复的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中枢修复的材料的研究等方面,对中枢神经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中枢神经细胞瘤研究进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方法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与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侧脑室内,多起自透明隔或脑室室壁,好发于青壮年人群。根据CT扫描,MRI诊断,脑血管造影可对其进行神经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倾向于良性的肿瘤,最终确诊需依靠影像学诊断,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病变部位、形态、影像学特征、发病年龄进行鉴别,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信息。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肿瘤全切达到治愈,对于少数肿瘤全切后恶化或复发的患者,预后较差,应给予放疗或化疗给予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