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病毒感染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为建立一种能检测出临床上绝大多数肠道病毒(EV)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通过对EV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在其5′端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建立的RT-PCR方法对31种EV标准毒株和3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11例无菌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CSF)分别进行扩增,其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斑点杂交检测。研究表明,31种EV标准毒株斑点杂交的敏感度达10-2~10-350%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34例无菌性脑膜炎中21例阳性(61.8%),11例无菌性脑炎中8例阳性(72.7%);阳性患儿恢复期CSF,2例无菌性脑膜炎和1例无菌性脑炎仍为阳性。提示用RT-PCR方法检测EV感染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柯萨奇B组病毒(CBV)进行检测并探讨与临床症病的关系。研究方法对我院298例疑似CBV感染的患儿,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BV。结果检出CBV阳性127人,阳性率42.6%。感染与年龄有关,夏秋季多见。80例健康儿童中,阳性5人,占6.25%。20例RT-PCR检测阳性标本用ELISA法检测,17例阳性。结论RT-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检出标本中的CBV。此病毒可侵犯多种器官,引起各种临床症病,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27例无菌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肠道病毒(EV)RNA。结果急性期CSF中EVRNA阳性检出率为:无菌性脑膜炎609%,脑炎481%;阳性患儿恢复期CSF仅个别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起病5天以内阳性率明显高于5天以后(P<005);5~10月份较11~4月份发病率高(P<005)。25例病毒分离阳性者中24例RT-PCR阳性,53例病毒分离阴性者中19例RT-PCR阳性,RT-PCR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的敏感性(P<001)。结论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T-PCR技术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立PCR单管法快速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临床价值,本文对18例经临床、EEG,MRI或CT诊断的单疱病毒脑炎(HSE)患者24份SCF标本,先经解偶联裂解吸附预处理,抽提模板DNA,然后进行PCR一次性扩增研究。首次扩增18份CSF标本,其中17份PCR阳性,1份阳性,但6天后复查转为阳性。5例PCR阳性患儿经正规抗病毒治疗后均转为阴性。对照组30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阴性。结  相似文献   

6.
探讨弓形体(TOXO)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对新生儿畸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2例畸形新生儿进行了TOXO-DNA,HCMV-DNA和HPVB19-DNA的检测,并对检测阳性与阴性畸形新生儿,用标准差记分法(SDS)衡量生长发育。PCR检测阳性率为18/42(42.88%),中枢及心血管系统畸形阳性率为12/18(66.67%),其他系统畸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骨髓移植(BM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BMT患者并发RSV下呼吸道感染,若未经抗病毒治疗病死率接近100%,而应用利巴韦林(ribaririn)治疗者病死率高达50%-70%.报道静注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GYV)治疗儿童BMT合并RSV感染的疗效. 病例和方法RSV-IGIV是一种含有高浓度RSV中和抗体(抗体滴度>19200MU/ml)的IgG免疫球蛋白.1991年6月至1996年2月,11例BMT合并RSV感染患儿接受了RSV-IGIV治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与先天性感染的关系,采用ELISA酶标法检测母婴双方囊肿组与对照组各70例血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弓形虫的抗体,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DNA(风疹病毒除外),同时作尿CMV的PCR检测。结果:囊肿组新生儿血CMV-IgM抗体和CMV-PC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1%、5.7%和12.9%、2.9%);且尿CMV-PCR的阳性率达40.0%(28/70),高于对照组的17.1%(12/70);分别进行两组自身对照,尿CMV-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MV-PCR阳性率(P<0.05)。囊肿组母亲的尿CMV-PCR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P<0.01)。提示新生儿SEC是宫内感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之一,与先天性CMV感染有关,尿CMV-PCR检查可作为宫内CMV感染的首选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新生儿脐带血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用RSV和灭活RSV体外感染培养的单个核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IL-6基因表达的变化。用酶切鉴定其产物特异性。以正常成人外因为对照。结果 RSV感染后6小时脐带血和成人血单相核细胞均有IL-6mRNA的高表达,但12-24小时后脐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Sun Y  Zhu RN  Deng J  Zhao LQ  Wang F  Qian Y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6):450-454
目的建立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儿科呼吸道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方法.方法(1)根据RSV 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分别用于扩增RSV A亚型和B亚型的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实时PCR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2)采用实时PCR检测61例RSV检测阳性的冻存标本和103例新收集的呼吸道标本,并与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巢式PCR结果相比较.结果(1)实时PCR对A亚型RSV检测的灵敏度为5.25 pfu,B亚型为3.75 pfu,与巢式PCR相同.(2)实时PCR检测其他呼吸道病毒阳性标本,结果均为阴性;A亚型和B亚型之间无交叉.(3)实时PCR检测其他方法检测过的RSV阳性的冻存标本61例,A亚型(30例)阳性为27例(90%),B亚型(31)阳性为27例(87.1%).(4)103例新鲜标本中,实时PCR检出RSV 35例(A亚型7,B亚型28),阳性率34.0%,其中巢式PCR阳性31例,阳性率30.1%;间接免疫荧光阳性22例,阳性率21.4%;病毒分离阳性9例,阳性率8.7%.实时PCR阴性的68例,其他方法均为阴性.实时PCR与三种方法的一致性检验,一致率在74.76%~96.12%(P均<0.01);差异性检验结果说明,实时PCR阳性检出高于间接免疫荧光和病毒分离(P均<0.01),而与巢式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PCR检测儿科鼻咽分泌物标本中RSV的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好,可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的RSV检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用于病原学诊断,是目前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先进方法。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RSV- RNA相关序列的存在,探讨其敏感性和RS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该院儿科26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痰标本RSV核酸RNA。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SV-IgM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①痰标本RSV-RNA阳性率38.7%,血RSV-IgM阳性率21.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年龄≤6个月组痰标本RSV-RNA阳性率43.6%,显著高于1~3岁组阳性率32.1%(P<0.01)。③毛细支气管炎痰标本RSV-RNA阳性率最高(58.5%),与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痰标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结论: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RSV感染敏感性高,RSV是婴幼儿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25-828]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Breast milk‐mediated protection against respiratory viruses is well established. However, protective mechanisms are unclear. Type I interferons (IFN) mediate host defence against respiratory viruses, particularly influenza viru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ype I IFN,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and breastfeeding has not been explored. Methods: Type I IFN responses were studied by ELISA and real time PCR in nasal secretions of infants experiencing their first respiratory infection. Modulation of IFN by breastfeeding and other variables affecting severity during viral infection was explored.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infants were positive by RT‐PCR for influenza virus (n = 24),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n = 30) 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n = 66). Type I IFNs were det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infants infected with influenza virus than in those infected with RSV or hMPV. Breastfeeding promoted higher rates and levels of type I IFN only in infants infected with influenza virus. No effect on IFN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for age, gender or smoking. Conclusion: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type I IFN production is det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infants infected with influenza virus. Importantly, higher rates and levels of type I IFN in these inf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breastfeeding.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breast milk can protect against respiratory viruses by activating innate antiviral mechanisms in the host.  相似文献   

15.
6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6岁以下儿童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患儿的病毒感染状况 ;探讨人类偏肺病毒 (hMPV)感染在儿童ALRI中的作用及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1)采集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3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 4 4 6例年龄 1个月至 5岁的ALRI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 ,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及病毒分离方法进行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 (hRSV)、流感病毒 (甲、乙型 )、副流感病毒 (Ⅰ、Ⅱ、Ⅲ型 )及腺病毒等 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检测。 (2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3月住我院内科的ALRI患儿中经 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病原检测阴性的 2 16份鼻咽洗液 ,进行了hMPV基因检测 ,并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 4 4 6例患儿中 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总阳性例数为 2 0 9例 (46 86 % ) ,hRSV阳性者最多为 16 3例 (36 5 5 % )。 (2 )在 2 16份上述 7种呼吸道病原检测阴性的标本中 6 9份测到hMPV阳性扩增产物 (31 9% ) ,占同期送检标本的 19 17%。结论  (1)h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节婴幼儿ALRI的主要病原。 (2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3月我院ALRI住院患儿中有 19 17%与hM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2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鼻咽抽吸物,采用多重PCR检测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RSV流行特征。结果 共纳入2 066例ALRI住院患儿,病毒检出阳性1 595份(77.20%)。其中RSV阳性检出826份(39.98%)。RSV阳性样本中,RSV-A阳性410份(49.6%),RSV-B阳性414份(50.1%),RSV-A与RSV-B均阳性2份(0.2%)。2013~2014年、2016~2017年主导流行亚型为RSV-B,2014~2015年、2017~2018年以RSV-A为主要检出亚型,2015~2016年为RSV-A与RSV-B共同流行。冬季检出率最高。RSV合并人鼻病毒为最常见的2种病毒混合检出组合(123份)。该组患儿较单一RSV检出患儿更易出现喘息(P=0.030)。在2 066例患儿中,单一RSV检出298份,RSV混合其他病毒检出148份,其他病毒检出389份,病毒检出阴性241份。RSV单一检出组较其他病毒检出组和病毒检出阴性组月龄更小,更易发生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重症下呼吸道感染(P < 0.0083)。RSV-A阳性患儿中的男性比例高于RSV-B阳性患儿(P=0.004),而临床表现二者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2013~2018年重庆地区RSV-A与RSV-B既可分别主导流行,也可共同流行;RSV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最主要病毒病原,易导致重症下呼吸道感染;RSV-A和RSV-B感染患儿临床表现无差异,但RSV-A更易感染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比较WU多瘤病毒(WUPyV)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WUPyV、RSV等病毒感染情况,并收集WUPyV和RS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在1 70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WUPyV阳性46例(2.7%),RSV阳性365例(21.5%);单纯WUPyV感染为22例(47.8%),单纯RSV感染为88例(24.1%)。RSV感染患儿的合并感染率高于WUPyV感染患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1)。WUPyV阳性检测率在春季呈现高峰,RSV则在冬季。WUPyV感染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6.2个月,RSV感染患儿为14.9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9.5,P<0.05)。WUPyV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与RSV感染相似,咳嗽(χ2=13.34,P<0.001)和喘息(χ2=10.53,P<0.001)在RSV感染的患儿中更为多见。WUPyV感染后主要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而RSV感染后主要为毛细支气管炎。单纯RSV感染患儿更多需要激素治疗(χ2=9.321 P=0.002)。结论部分患儿呼吸道感染与WUPyV感染有关,WUPyV感染的临床特征与RSV感染类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3 826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分析HB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比较。结果 3 816份标本共检测到HBoV 272例(7.13%),仅次于RSV;HBoV单独感染率为32.7%,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率为18.38%,高于RSV和其他病毒的合并感染率(P<0.05)。HBo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夏季最多;6~18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占48.17%。在住院患儿中,HBoV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5.39%),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96.63%)、喘息(46.07%)、发热(56.18%)。与RSV相比,HBoV感染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均高于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V是苏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年龄、季节分布、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干扰素(IFN)-λ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RSV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含RSV)抗原检测,筛选出单纯RSV阳性患儿作为RSV感染组(n=120);另收集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鼻咽拭子标本,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查均为阴性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n=50)。对两组儿童鼻咽拭子标本行荧光定量PCR检测RSV载量和IFN-λ1 m RNA水平。结果 RSV感染组鼻咽拭子中IFN-λ1 m R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IFN-λ1 m RNA水平与RSV载量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 RSV可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中IFN-λ1的表达,推测IFN-λ1在机体抗RSV感染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