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民医生"勇揭医疗"潜规则"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时间已经过去了若干个月,胡卫民医生遭到了较之以前更大的压力:他在医院里成为"吃里爬外、刻意搞垮医院的公敌"。有些人公开指着他的鼻子叫骂,让他"小心脑袋";而省市检查组在检查后竟然得出结论说,胡卫民所反映的娄底市中心医院的问题只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是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希望各级  相似文献   

2.
"有些医院建筑里面设置了休闲空间,说实在的,我不太赞同这个设计理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医院里需要的是休息空间,患者累了,可以休息一下.至于休闲空间,很少有人会专门到医院里休闲,而对于那些来医院办事或就医的人,往往没时间和心情去休闲,他们大都想着赶紧办完事离开医院.医院建筑设计中,还是应该注重‘简单'和‘实用'."  相似文献   

3.
一名陕西的医生最近向媒体爆料,由于被当地有关部门认定为"违规津贴",其所在医院的医生护士夜班费可能要被取消.这名医生介绍,当地相关部门在审查医院经营情况时,认定医院给医护人员发放的夜班费"缺乏相关文件支持,属于违规发放津贴",并作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4.
浅谈医院与媒体的互动协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不可能仪生活在一个凭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来观察现实的世界里,还要依靠在人与现实之间的"第三方"和"耳朵",即"媒体".人虽然未必能从媒体中找到一切,但却被媒体深刻地影响着.医院无论哪种危机一旦发生,因医院是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行业,从来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中如何作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加强与媒体的互动协作,丰动引导舆论,推动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艾滋针",重现江湖? 就在国庆期间,先后有一女一男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自己在广州天河某商场逛街时,感觉被人用针扎了!而且,很可能是艾滋病病人恶意传染…… 这个商城,人流量巨大. 不过,警方介入后,真相很快就出来了:假的,谣言! 但很多人的"恐艾焦虑"并未打消. 谣言归谣言,万一真被针扎后怎么办? "救命药"去哪里买?  相似文献   

6.
林伟园 《家庭医生》2021,(20):60-61
孩子牙齿"地包天",很多家长似乎只能"接受事实":也就有点不好看吧,问题应该不大. 关键是,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不然,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黄少宏医生、何武林医生告诉记者:"地包天"除了不好看,还有很多被忽略的隐患. 他们一致认为:有必要管,有办法管.  相似文献   

7.
有统计资料显示,平均每4名女性就有一人出现副乳.副乳就是腋下长出来的"肉包",有的大如鸡蛋黄,不仅有碍观瞻,严重影响了穿戴美观.尤其是购买文胸时,导购小姐常常会特别提醒:"戴文胸一定要把'副乳'(也就是腋下的肉包)都塞进去!"然而有专家指出,挤压副乳是乳房日常保健四大常见误区之一.将副乳强塞进文胸,会使其处于局部血液运行不流畅状态,甚至可能增加癌变机会.此外,挤压乳晕周围"粉刺"也不利于保持乳房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开一些乳房的保健误区.  相似文献   

8.
印度一位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医生最近创下一个奇迹:把 "笑"当药卖。 不明真相的外国游客如果在早晨来到孟买的大小公园或者印 度其他大城市转悠的话,他们肯定会看到一幕幕令其"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的情景:男女老少站成一圈,一遍又一遍地哈哈大 笑!知情的印度人会告诉你说:"这是卡塔里亚的'欢笑诊所'的 医生在带着大家进行晨练。"  相似文献   

9.
梅林 《家庭医学》2005,(5):60-61
一直以来被广泛视为"温馨祝福"的鲜花,在上海、重庆、西安、武汉、哈尔滨的一些医院遭到"封杀".一些大医院相继以"鲜花危害病人健康"为由,对带鲜花进入病房的人下达"禁令".去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有两位医学家研究发现,在病房中插鲜花,对某些病人可能会造成危害.素有爱花传统的英国也将鲜花视为"健康杀手",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机构及部分医院发起了一场"拒绝鲜花运动",要求把鲜花拒绝在病房之外.  相似文献   

10.
"人岗匹配"是最大限度发挥护士能力的关键,所谓物尽其用,想让护士在工作中充分的展示自己,那医院就应该提供给他一个合适的舞台.达到"人岗匹配",这是一件医院,护士和病人三赢的好事.  相似文献   

11.
陈晨 《家庭医生》2021,(21):44-45
提到"核",大概不少人心中,"砰"的一声,就腾起蘑菇云. 看到医院里"核医学科"的牌子,更是远远绕路走:会不会有辐射? 被告知要去核医学科就诊时,一推开又厚又重的科室大门,扑面而来的陌生感,让人感觉冷飕飕的,心里不禁暗暗打鼓. 别慌! 核医学科的"核",不是核武器,而是安全剂量的核元素.用得好,它可成为多种疾病的"克星".  相似文献   

12.
今天早晨区域活动时,乐乐突然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看我的长长'枪'."看见乐乐手里拿着的"枪",我不禁发出了感叹:"哇!乐乐,你拼了这么长的一把'枪'!"乐乐点点头,兴高采烈地将我拉到益智区,指着筐子里的塑料子弹头说:"我是用这些拼的,老师你看我的长长'枪',这把、还有这把."说着,乐乐还给我比划着拿枪做瞄准的动作,像小小解放军一样.  相似文献   

13.
"催老暗示"催人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第一次被人称做"阿姨",当你在求职时被用人单位以"年龄偏 大"挡在门外……你开始不断地反问自己:我真的不再年轻了吗?正 是这些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你真正变"老"。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健康与否抱着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身体哪儿疼,就是哪儿有病。殊不知人体就像一架复杂运行的大机器,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未必就是该部位的病症,症状与疾病间存在诸多不等式。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有胸闷、心绞痛症状者到医院就医,经诊断排除患有心肌梗死的人近半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是:患者胸腔出现压迫下坠不适感,平躺时这种感觉依然存在或更厉害,并且疼痛一直扩散到左臂、上腹部或左下颌(被误  相似文献   

15.
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组花开的照片,她从不同的角度拍出了花之美,并附文字:"我养的解忧花开啦!"照片上的花开得正盛,宛如一树风铃,似乎能听到叮咚作响的声音. 不过,朋友养的花我认识,根本不叫什么"解忧花".我发信息纠正她说:"这种花叫'水晶茉莉',你听谁说它叫'解忧花'?"朋友发过来一个大笑的表情,说:"我就叫它解忧花,对我来说,花能解忧,所以我叫它为'解忧花'!"朋友的这个说法倒是蛮新奇的.解忧花,名字也挺好听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努力寻找"商机",然后再采取扰乱医院就诊秩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的赔偿.这就是今年以来出现的"职业医闹一族".这样的"医闹"团体往往和出现了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相互利用,或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在医院拉起横幅要求赔偿,严重的就将死者或伤者抬到医院门诊大厅扰乱就诊秩序.在医疗纠纷当事人获得了医院的赔偿后,他们再与其分红.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凡是收红包、拿回扣的医生,都将被取消行医资格!"被罚医生:"难道都是我们的错?!"这显然是一个令多数医生无比惆怅的消息。 6月初,从卫生部传出口径:即将"全面开展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顿",最先开刀的就是医生"收红包'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3日,对于北京朝阳医院集团决策层而言,是一个灰色的日子,曲曲折折走了两年多的集团之路似乎已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解体"已是迫不得已,这注定是一个让人无法轻松的结局,与两年前集团成立之初的意气风发相比,此时的决策层显得尤为沉默和冷静。据记者了解,北京的医疗集团主要有两种模式:紧密型结合和松散型结合。相对于紧密型医院集团解体时的"大动作、大声响"而言,松散型医院集团的解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无为",即捧着"集团"的头衔,什么也不干。曾经红红火火的医院集团竟遭遇如此下场,其致命的软肋究竟在哪里?我国医院集团化的进程会从此一蹶不振吗?在本文中,记者将以朝阳医院集团解体一事为切入口,揭开医院集团解体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非典疫情发生至今,全国5000余名非典患者、数千名疑似患者和部分医学观察对象在医院接受了治疗或隔离观察.疫区医院"紧急总动员",成为与SARS斗争的"前沿阵地".在数月的"非常状态"下,医院也成为了另一个"窗口"--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体制、医疗流程、医院管理弊病集中暴露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花开的照片,她从不同的角度拍出了花之美,并附文字:"我养的解忧花开啦!"照片上的花,开得正盛,宛如一树风铃,似乎能听到叮咚作响的声音. 不过,朋友养的花我认识,根本不叫什么"解忧花".我发微信纠正她说:"这种花叫'水晶茉莉',你听谁说它叫'解忧花'?"朋友发过来一个大笑的表情,说:"我就叫它解忧花,对我来说,花开能解忧,所以我叫我的花为"解忧花'!"朋友的这个说法倒是蛮新奇的,解忧花,名字也蛮好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