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大鼠模型首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准确全面地反应痴呆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目的:研究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大鼠痴呆程度的变化.结果: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优于同期使用的西药喜得镇,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康脑灵胶囊治疗VD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左心注射液体石蜡致大鼠MID的造模方法 ,水迷宫实验证实 ,模型组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血液及脑组织SOD、MDA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等。结果 :康脑灵胶囊组能显著改善MI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及脑组织SOD含量 (P <0 0 5 ) ,降低模型大鼠血液及脑组织MDA含量 ,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 ,提高完整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大鼠模型首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准确全面地反应痴呆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目的:研究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大鼠痴呆程度的变化。结果: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优于同期使用的西药喜得镇,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犤目的犦观察多发梗死性痴呆(MID)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及针刺的疗效。犤方法犦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的变化,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犤结果犦MID大鼠存在明显的空间参考记忆障碍;针刺组大鼠在隐蔽平台实验、反向实验以及探索实验中的学习成绩均明显优于模型组或非穴组(P<0.05或P<0.01)。犤结论犦针刺可明显改善MID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栓子注入法造成多发梗死痴呆(MID)模型加以改进并进行评价。[方法]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建立MI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的病理形态变化,同时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MI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结果]1)病理形态学显示:MID大鼠局部脑区可见多发软化坏死灶,大脑皮质变薄,细胞数目减少,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细胞脱失现象,细胞排列稀疏、紊乱。2)行为学检测显示:MID大鼠学习记忆的获得、保持及再学习的能力存在严重障碍,学习记忆的过程延长。[结论]经行为学及形态学的检测,证实了栓子注入法造成多发梗死痴呆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项目通过深入系统观察“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治疗老年期痴呆,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及多种神经测试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通过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血流变等相关临床检查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应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模型大鼠及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10,分别进行穿梭箱、水迷宫实验、光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复明滴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以安理申作为阳性对照药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明滴丸高剂量组、脑复明滴丸中剂量组、脑复明滴丸低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和跳台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脑复明滴丸可显著缩短总路程与逃避潜伏期,并且显著延长痴呆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在跳台实验中,脑复明滴丸能够显著缩短痴呆大鼠的潜伏期。结论:脑复明滴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愈呆方煎液对Aβ诱导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月龄W istar雄性大鼠,用海马旁回注射Aβ25-35淀粉酶方法诱导复制动物痴呆模型,Y型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722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SOD活力、MDA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其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中药组大鼠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其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改善。结论:愈呆方煎液对Aβ25-35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该作用与药物影响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脑复康为对照,通过水迷宫法别观测术后14天各组小鼠行为学以及脑海马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脑海马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组可使游全程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脑海马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优于对照药物(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通过调节脑海马自由基代谢,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4-VO)制备血管性痴呆(VD)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力,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通胶囊大、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增加,突触结构形态接近于正常。结论脑通胶囊可降低海马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减轻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损伤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姬军风  关建军  吴世卫 《河北中医》2011,33(10):1554-1556
目的探讨针刺益气活血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klli-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造模后选用百会、膈俞、气海、三阴交、膻中组成益气活血方针刺治疗;未造模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各项指标及脑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但仍长于对照组(P〈0.01)。3组大鼠在训练第5 d后通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治疗组大鼠多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脑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并且治疗组升高的SOD活性、降低的MDA含量已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针刺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脑海马组织中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磷脂酰胆碱复合物(Gb-PC)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制备VD模型,采用避暗法及水迷宫法评价Gb-PC对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Gb-PC可以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可不同程度抑制海马组织中MAO活性,增强SOD活性,减少MDA含量。结论 Gb-PC对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金丝桃苷预处理组各20只。金丝桃苷预处理组每日腹腔注射金丝桃苷连续7 d。行四血管阻断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再灌注后24 h每组各取5只,右侧大脑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水含量,左侧大脑取海马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其余每组各15只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前、再灌注后6 h1、2 h、24h4、8 h、96 h进行改良NSS评分;再灌注后第5天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模型组脑水含量、SOD活性、MDA含量、NSS评分、平均潜伏期及探索实验中在第2象限时间比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金丝桃苷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脑水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NSS评分降低,平均潜伏期缩短,第2象限时间比增高(P<0.05)。结论金丝桃苷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程度,缓解海马区自由基代谢异常,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分为姜黄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姜黄素组、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模型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分别灌胃给药4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脑组织海马和皮质SOD活性、MDA的含量、NO的含量及NOS活性,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姜黄素(300mg/kg)与阿司匹林(10mg/kg)联合用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空间搜索实验通过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姜黄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明显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升高;也明显降低NOS活性及NO含量;姜黄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大鼠全血黏度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和血沉有显著性降低,具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结论:姜黄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及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其作用比单用姜黄素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脑康胶囊(WNK)对慢性脑低灌注所致大鼠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4周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达纳康组,WNK 8.25,16.5,33.0mg·kg-1组;同时灌胃给药,给药周期8周,测定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的持续时间,同时HPLC-ECD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比色法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4~8周,WNK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明显缩短,脑内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5),ACh含量明显增加(P<0.05~0.01),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WNK对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保护胆碱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MDA及ACh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捻转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方法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针刺选穴为“大椎”“百会”“水沟”,分别施以温通或捻转手法;药物使用尼莫地平,0.0108 g/kg灌胃给药。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15 d。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脑内MDA含量及SOD、AChE活性。结果: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SOD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AChE活性、MDA含量较正常组皆显著升高(P<0.01);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和药物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P<0.05);温通针法组与药物组相比,升高SOD和降低AChE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MD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温通针法组升高SOD活性,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改善脑内胆碱能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康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康组及银杏叶提取物组。ig 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 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基因(Bax)mRNA,蛋白水平及Bcl-2/Bax。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路径百分比明显减少;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活性明显升高;Bax mRNA与蛋白水平显著增高,Bcl-2 mRNA与蛋白水平显著降低,Bcl-2/Bax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脑康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路径百分比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Bax mRNA与蛋白水平显著降低,Bcl-2 mRNA与蛋白水平显著增高,Bcl-2/Bax升高。结论:脑康胶囊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Ⅱ_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丹参酮主要成分丹参酮II_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合并尾部放血降压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丹参酮Ⅱ_A低、高剂量(4 mg/kg.d,8 mg/kg.d )治疗组.手术20 d后开始运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的学习记忆功能,然后断头取脑,分离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 ①丹参酮Ⅱ_A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②丹参酮II_A可减少MDA的生成, 增加SOD、GSH-Px活性;③小鼠手术20 d后,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减低,丹参酮Ⅱ_A可增加血管性痴呆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论 丹参酮Ⅱ_A在血管性痴呆小鼠可发挥抗氧化作用并调节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Aβ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42 的方法制备大鼠痴呆模型, 将其随机为5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灯盏花素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SH-Px、SOD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多;灯盏花素治疗组学习和记忆能力升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灯盏花素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可剂量依赖性的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黄及其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从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方面探讨大黄及其提取物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48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脑含水量、Ca~(2+)含量、Ca~(2+)-ATP-ase活性,测定脑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增加,病理损伤严重,脑组织中Ca~(2+)含量增高、Ca~(2+)-ATP-ase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MDA含量的增高和SOD活性的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其它用药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含水量降低;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4组脑组织Ca~(2+)、MDA降低和Ca~(2+)-ATP-ase、SOD活性增高,大黄部位1组Ca~(2+)-ATP-ase、SOD活性增高和Ca~(2+)含量降低,大黄部位3组SOD活性增高和MDA、Ca~(2+)含量下降;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3组、大黄部位4组血清SOD活性的增高和MDA含量降低显著,大黄部位1组MDA降低显著。结论:大黄及四个不同部位可改善脑缺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