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20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行PPH.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外切内扎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愈90例(90%),对照组治愈72例(72%).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5)min.对照组为(30±5)min(t=21.21,P<0.01).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为(6.0±2.6)d,对照组为(20.0±3.2)d(t=33.9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1.9)d,对照组为(22.0±1.2)d(t=20.64,P<0.01).观察组术后无Ⅲ级疼痛患者,对照组有10例(10%).术后24 h排便困难观察组有10例(10%),对照组有32例(32%)(x2=14.58,P<0.01).观察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水肿、肛门狭窄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H可有效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并在手术相关指标上优于外切内扎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和对照组60例(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60/60),对照组为70.0%(4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58±0.89),(14.00±0.72)d,对照组分别为(10.20±0.30),(19.00±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对肛肠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 采用瑞典生产的肛肠压力测量仪测量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50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52例)术前1d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34.7±17.3)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1d[(74.9±14.2)mmHg]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50.1±18.6)mmHg]较术前1d[(76.3±20.1)mmHg]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直肠最大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使环形混合痔患者的肛管高压状态明显改善,但不会引起肛门失禁,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配合外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15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9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配合外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优于对照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8,P0.05);两组患者经半年随访均未发生有复发的情况,但治疗组手术时间(18±5)min、术后疼痛评分(6±1)分、创面愈合时间(11±2)d、住院时间(7±2)d均优于对照组[(36±8)min、(8±1)分、(11±2)d、(1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配合外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17-1118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加翼状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采用内括约肌侧切加翼状外切内扎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皮瓣水肿、尿潴留、排便困难、伤口疼痛、肛门狭窄及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切加翼状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行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光泽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引流组和切开引流挂线术组各40例,单一引流组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切开引流挂线术组行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肛门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患者直肠最大耐受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生活质量;两组术后3个月内肛瘘及脓肿复发情况。结果 切开引流挂线术组住院时间、肛门切口愈合时间较单一引流组短,术后7 d创面水肿和疼痛评分较单一引流组低,术后1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较单一引流组大,生活质量评分较单一引流组高,术后3个月内肛瘘形成率、脓肿复发率较单一引流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及肛门切口愈合时间,减轻肛门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肛瘘形成率及脓肿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朱晓炜 《健康研究》2014,(3):312-313
目的观察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2d起晨起排便后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常规配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涂于肛周创面,每日2~4次。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肛门狭窄、术后继发性大出血、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观察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例(2.33%)发生肛门狭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25±5.02)d,(7.23±3.12)d,对照组分别为(32.52±4.17)d、(9.56±2.58)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刘磊 《现代保健》2011,(14):36-37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13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组(治疗组,78例)和传统外剥内扎组(对照组,56例),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疼痛、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改良外剥内扎加皮桥横断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皮桥横断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分段内扎外切术,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7~21 d.治疗组术后切口水肿和肛门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3%(3/36)比47.2%(17/36),2.8%(1/36)比16.7% (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疼痛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外剥内扎加皮桥横断缝合术是一次性根治环状混合痔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消痔灵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直肠周围间隙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138例。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住院时间8-14d,平均(10.4±2.1)d。全部病例未见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黏膜外翻等后遗症。多数患者术后1周内有肛门下坠感,1周后症状缓解。结论改进消痔灵注射术联合外剥内扎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脉结扎术和外剥内扎术双术并行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的资料,以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60),以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时间为(3.1±0.9)d,愈合时间为(11.2±1.9)d,大出血3例(5.0%),排便困难5例(8.3%),肛缘水肿10例(16.6%),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在术前、术后即刻、1 d、3 d和1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5±1.9)分、(3.0±1.8)分、(3.1±2.3)分、(3.5±2.4)和(3.0±2.5)分。观察组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 d、1周)及并发症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的疗效优于单行外剥内扎术的传统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学茂  祖先中 《现代保健》2012,(18):117-118
目的:比较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痔剥离术与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急陛嵌顿环状?昆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PPH联合外痔剥离术的治疗,B组给予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严重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1±0.8)d、14.7%,B组为97.1%、(12.2±1.1)d、70.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痔剥离术与传统外切内扎术相比,疗程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患者痛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痔动脉结扎悬吊术进行治疗,与另外5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作疗效对比,观察疗效差异。结果痔动脉结扎悬吊术组在术后肛门疼痛,术后肛门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与外剥内扎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与外剥内扎术相似,而其术后肛门疼痛、出血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外剥内扎术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套圈法回复肛垫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套圈法回复肛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尿潴留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05),观察组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8.8±4.3)ml、(7.8±2.3)、(6.8±1.9)d]与对照组[(22.3±6.4)ml、(23.6±3.3)、(13.8±4.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6、23.568、8.934,均P0.05)。观察组疼痛0~Ⅱ级分别为20、16、0例,对照组分别为2、27、7例;观察组肛缘水肿0~Ⅱ级分别为21、15、0例,对照组分别为6、20、10例;观察组肛门坠胀0~Ⅱ级分别为14、22、0例,对照组分别为5、26、5例;观察组尿潴留0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4.265、2.953、4.235,均P0.05)。结论套圈法回复肛垫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肯定,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以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肛管高压区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0.56%(P<0.05)。结论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肛肠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联合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痔切闭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60例重度痔患者(Ⅲ、Ⅳ度,均为行PPH后部分或全部痔不能收入肛管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B两组,A组行PPH加痔切闭术,B组行PPH加外剥内扎术.对其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6±5.3)、(47.3±10.2)min,术后24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分别为(2.9±1.2)、(5.7±1.9)分,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3±1.4)、(28.5±4.8)d,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联合应用PPH和痔切闭术治疗重度痔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术式,疗效优于PPH加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混合痔微创手术应用套扎器与传统外剥内扎术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接诊的混合痔行微创手术患者,随机抽取2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115例,对照组11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套扎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身体恢复快,总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痔微创手术中,应用套扎器治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PPH)与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MMH)对Ⅲ、Ⅳ度环状痔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Ⅲ、Ⅳ度环状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或近环状混合痔并获得随访5年以上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PPH(PPH组),71例行MMH(MMH组).结果 PPH组术后晚期出血5例,MMH组无术后晚期出血病例(P<0.05);PPH组术后痔脱垂复发9例,MMH组5例(P<0.05).PPH组直肠颈压力术前,术后6个月、1年、3年分别为(122.0±11.3)、(90.0±10.4)、(103.0±13.8)、(113.0±11.2)cm H2O(1cm H2O=0.098 kPa);MMH组分别为(126.0±13.5)、(91.0±12.4)、(78.0±9.8)、(81.0±7.5)cm H2O.PPH组术后6个月直肠颈压力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MMH组术后6个月、1年、3年直肠颈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H安全、近期疗效好,但晚期出血及肛门疼痛较多,远期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