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加药装置--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同一治疗室同时抽取3名护士,分别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与护士手工操作配制同种同量液体各40次,并以秒表计时,然后取所配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手工操作,而且细菌污染例数和菌落总数均明显减少.结论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细菌污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及静脉输液疗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静脉输液加药的改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研制静脉输液加药器,对所加的液体分别进行无菌检查、内毒素检查、微粒检测,并与传统的注射器加药方式进行工作效率对比。结果用加药器配制药液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少于注射器配制的药液(P<0.0001),根据对4种临床常用规格药物进行工作效率比较,可提高配液效率70%~240%(P<0.0001)。结论采用该静脉输液加药器加药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具有配药时间短、无液体滴漏、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减少了污染环节及机会。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病人的静脉输液率越来越高 ,致使护士的劳动强度逐年加大 ,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改进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用具 ,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 ,提高静脉用药质量的目的。目前 ,为了减少静脉输液配加药过程中的污染环节 ,保证静脉输入大液体的质量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在各医院迅速建起 ,使医院的静脉用药集中配制 ,统一管理。为了提高静脉用药的配制速度 ,减少配药过程中的细菌、微粒污染等 ,传统的配加药方法存在亟待解决的许多问题 ,我们经过分析、研究后 ,设计制造了一…  相似文献   

4.
液体加药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输液用注射液吸安瓿或密封瓶内药液,再加入液体这种加药方法造成的工作效率低,药液易被污染的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液体加药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加药过程中繁琐及易被污染的环境节,其加药速度比注射液加药快四倍左右,吸药管上的微孔过滤膜可防止药液内杂质进入液体内,可按要求很快很多余的液体排除,达到需要量,可减少用注射器加药后的浸泡,清洗,包装,高压灭菌等工作,节省科室开支。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配药器具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 ,护理人员一直使用手工操作加药方法来完成配制静脉输液药物的工作 ,耗时 ,费力 ,且不可避免有细菌和多种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内 ,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 ,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一些研究人员对配药器具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及研制 ,通过改革加药器具 ,改进配药方法 ,提高配药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综合自 1 98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近百种新型加配药装置研制情况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类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 问题的提出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的灭菌溶液滴入静脉的方法 ,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医用抽药加药器代替传统抽药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 1名治疗室护士 ,分别用医用抽药加药器及传统的抽药方法配制同种、同量液体各 60例次 ,并以秒表计时 ,并对所配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使用抽药加药器的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方法 (P <0 0 1) ,且细菌生长例数和菌落数明显减少 (P <0 0 0 1)。结论 使用医用抽药加药器 ,可节约护理操作时间 ,节省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且减少了污染 ,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 ,为患者接受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高树俊 《护理研究》2003,17(18):1098-1098
静脉输液对人体可产生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达到治疗、检查、诊断的目的 ,但在应用过程中 ,由于液体配伍、操作、观察等环节的问题 ,各种反应发生 ,给病人带来了不良作用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所以加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1 静脉输液操作中的问题1.1 无菌区域被污染 在液体输入前所进行的各种操作 ,如瓶口消毒区域 ,皮肤的消毒区域被污染 ,这些是导致输液反应的环节。1.2 微粒的污染 水剂药物大部分为玻璃安瓿装置 ,因此 ,安瓿的切割方法不同 …  相似文献   

8.
成品液体在临床使用中可造成污染。污染的液体给患者输注,可使患者发生输液反应与严重危害。笔者通过模拟试验,对本院输液操作各环节考查结果认为:液体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主要有四个环节,即器具、管道污染;环境空气污染;操作污染及加药污染。污染物质主要为异物、微粒、热原、细菌、酸、碱等物质,报告如下。一、仪器与试药 1.大输液微粒计数仪,BWJ—1型,南京半  相似文献   

9.
巧用医用输液贴封存开启后的静脉输液瓶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均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剂超过24h不得使用。临床上静脉输液目前存在着开启后的静脉输液瓶口防污染的问题,当患者静脉输液时,护士要根据医嘱为患者准备静脉液体,并严格遵循医嘱在静脉输液组瓶中加入不同药物。在为患者静脉输入第一组后,护士要将第二组的液体提前加药配备好。因此,配备好的第二组液体要暂放在治疗室内l~2h,由于每个患者静脉输液速度不同,放置在治疗室的时间不同,防护不好,有可能造成再污染。为了使静脉液体开启后的瓶口不受污染,护士除减少提前配药的时…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防止输液反应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宇雄  刘杰 《现代护理》2005,11(1):64-65
由于查对不严或操作不当以及无菌管理不好而引发的静脉输液细菌污染反应经常发生,为了防止和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查对,保证液体质量;2)严格无菌管理,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3)坚持操作常规,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4)建立巡视观察制度,及时发现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1.
加药注射器使用方法与细菌污染相关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路雪芹  梁红霞 《护理研究》2004,18(1):157-157
静脉输液加药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加药注射器污染是医院感染监控重要环节之一。正规操作要求抽吸药液时手不可触及活塞^[1]。但临床上由于工作量较大,护士在加药时常用手握住活塞,以快速完成加药程序。本实验采用两种使用注射器方法进行抽吸药液加药,并监测使用后注射器污染情况,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注射器,避免因加药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输液过程中液体细菌污染的监测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输液过程中液体细菌污染的环节。方法对输液过程中液体瓶塞开启处、输液管瓶端针头和静脉穿刺针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100个待输液瓶塞消毒后无污染,输液过程中换下来的100个液体瓶塞,14个有污染,两组数据经字2检验,P<0.001,有显著性差异。(2)100个使用后的静脉穿刺针22个有污染,100个输液管瓶端针头7个有污染,两组比较,污染率经过字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3)检出细菌主要是常见的空气污染菌。结论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床单被服及护理人员的手接触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病室清洁管理和输液时的无菌操作管理,合理安排病室清扫和输液时间,减少空气污染,防止输液操作各环节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将80袋软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袋,对密封瓶粉剂进行溶药加药技术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双向防污染可滤式加药器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通过采取微粒检测比较两组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药后检测药液中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达95%,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为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双向针头防污染可滤式加药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试验,找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有效消毒时限,确定再次消毒时间。方法取210瓶液体作为试验样本,分为7组,30瓶,组,按常规加药消毒,放置。分别在加药后即时及加药后的5,10,15,20,25,30min7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7个时间段瓶盖细菌污染情况比较χ^2=3.822,P〉0.05,菌种分布情况比较χ^2=25.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在空气、物表细菌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治疗室放置30min内其消毒效果仍达国家标准,在此时间段内更换该瓶液体,接瓶前无需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静脉高价营养疗法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一疗法也常可引起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感染为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感染可能由于营养液在配制时或输入过程中被污染;亦可能由于细菌从静脉导管的皮肤入口处或从输液装置(包括管道、滴管及针头)进入体内而引起。因此,我们在腔静脉插管输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止液体的污染,减少感染的发生。下面仅就静脉输液空气过滤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为了了解空气对液体污染的可能性与寻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试验,找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有效消毒时限,确定再次消毒时间。方法取210瓶液体作为试验样本,分为7组,30瓶/组,按常规加药消毒,放置。分别在加药后即时及加药后的5,10,15,20,25,30min7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7个时间段瓶盖细菌污染情况比较X2=3.822,P>0.05,菌种分布情况比较X2=25.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在空气、物表细菌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治疗室放置30min内其消毒效果仍达国家标准,在此时间段内更换该瓶液体,接瓶前无需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临床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的程序,节约时间,避免输液贴的污染,同时使输液贴的收纳和撕取更加方便,设计了一种新型易撕取输液贴及其便携装置,该套装置零部件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快捷,可明显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滴注过程被热原、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发热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有效地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同行们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仅对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及预防综述如下。1 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11 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的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不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的液体进入临床。如:在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发生碰撞、挤压,造成裂痕和封口松动而污…  相似文献   

19.
由于查对不严或操作不当以及无菌管理不好而引发的静脉输液细菌污染反应经常发生,为了防止和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查对,保证液体质量;2)严格无菌管理,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3)坚持操作常规,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4)建立巡视观察制度,及时发现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侯聪  谢玉芹等 《现代护理》2003,9(2):103-104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的药液被热源、细菌及微粒污染 ,可造成发热反应 ,引起休克等并发症 ,甚至死亡。为防治输液发热反应 ,近年来同行们对发热反应的因素、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综述如下。1 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除去常见的因素 ,如输入药物液体不纯、变质或被污染 ;环境空气的污染 ;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 ;配药加药中的污染外 ,近年来还发现了以下因素。1.1 配药加药中新的污染 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1] ;加药针头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