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川产兔耳风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产兔耳风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组织学研究建立兔耳风药材显微鉴别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川产兔耳风显微鉴别特征性较强,易于鉴别.水分不得过9.68%,总灰分不得过21.7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4.23%,浸出物不得少于6.31%.薄层色谱鉴定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初步评价川产兔耳风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旱田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鉴别旱田草的性状,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中的方法测定旱田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等.结果 初步建立了生药学鉴别方法,其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小于18.0%,酸不溶性灰分低于9.0%,醇溶性浸出物大于13.0%.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制定旱田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蜀漆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的方法对蜀漆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浸出物含量及杂质限度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蜀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法鉴别的方法;根据测定结果拟定蜀漆药材浸出物不得少于7.0%、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结论:完善了蜀漆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并建立该药材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山枝仁炒制前后槲皮素含量,拟建立生山枝仁和炒山枝仁质量标准。方法:按照药典相应项目下规定,测定山枝仁炮制前后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生山枝仁水分不得超过12%,总灰分不得超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7%,浸出物不得少于10.0%,含槲皮素量均不得少于0.10%;炒山枝仁水分不得过11%,总灰分不得超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13%。结论:建立了山枝仁炒制前后的质量标准,并测定了炮制前后槲皮素含量,其操作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川黄芪的质量标准.方法:测定川黄芪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川黄芪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浸出物不得少于10.0%.薄层色谱法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所建立方法能有效评价川黄芪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材蒲公英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等物质质量进行研究,建立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蒲公英中咖啡酸、绿原酸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CE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X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咖啡酸、绿原酸分别在0.009 8~0.078 1 mg.mL-1,0.008 5~0.067 8 m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蒲公英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0%,总灰分不得高于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1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25%,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20%。结论此法简便、准确、能有效控制蒲公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山枝仁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研究,测定了10批山枝仁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对山枝仁药材的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初步拟定了山枝仁药材常规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5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6.0%.结论:初步建立了山枝仁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为山枝仁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牡蒿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药材性状、薄层鉴别方法研究,测定了11批牡蒿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及挥发油含量。结果:对牡蒿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初步拟定了牡蒿药材常规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3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7.0%,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14%。结论:初步建立了牡蒿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为牡蒿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云南琵琶甲中胆甾醇成分进行鉴别,按《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其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超过百万分之十、10.0%、4.0%、0.5%,水(冷浸和热浸)浸出物、95%乙醇冷浸浸出物、95%乙醇热浸浸出物、稀乙醇冷浸浸出物、稀乙醇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21.0%、17.0%、20.0%、20.0%、25.0%;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得少于35.00mg.g-1。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找到了苍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暂定苍耳草水分不得过14%,总灰分不得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作为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冬虫夏草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冬虫夏草的掺伪现象严重,综述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为快速、准确地对其进行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报道的药品微生物鉴定文献,从表型鉴定和基因型鉴定两方面阐述各种技术的优势和缺陷。结果显示,文献重点研究的种群包括葡萄球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肠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约65%的研究报道采用2种及以上鉴定技术,表型鉴定中生化鉴定系统VITEK的应用较广泛,基因型鉴定中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rRNA)核酸测序的应用较广泛:鉴定技术在环境菌库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实践中,应针对药品微生物控制和鉴定需求,合理选择不同原理的鉴定技术,形成各自实验室独特的多相鉴定方案,以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药材性状、显微、理化、薄层鉴别等方法对安徽地产重楼的质量进行了研究,为其更好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对药材性状描述、显微、理化、薄层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此药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构建数字标本馆中的种子鉴定与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植物种子鉴定与分类研究进展,探讨植物种子鉴定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国种子鉴定研究有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微形态鉴定,以及微性状鉴定4种方法。因为植物种子的鉴定特征在各个科属中存在的变异,单靠某一种鉴定方法有时较难达到鉴定种子的目的。结论:种子鉴定研究成果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在具体的种子鉴定过程中由于缺乏鉴定系统而困难重重。建议对种子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研究,以此建立种子鉴定与分类系统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红吹风的生药学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吹风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红吹风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红吹风根的韧皮部有纤维束成群散在,木质部纤维束径向排列;茎中柱鞘纤维含大量草酸钙簇晶与针晶;叶中草酸钙簇晶多见,有外韧型维管束;理化鉴别提示有黄酮类成分。结论:以上特征可为红吹风药材的鉴别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返魂草为我国长白山地区的一种特色药材资源,为保证其质量,为该药材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总结文献资料,对返魂草药材的鉴别进行综述。结果为返魂草药材提供了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方法。结论阐述了返魂草药材的鉴定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藻及其混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以便准确鉴别海藻药材。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海藻及其混伪品进行形态组织对比研究。结果:海藻及其混伪品在药材性状和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结论:采用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定海藻药材基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穿心草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穿心草进行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穿心草药材茎多分枝,中空,淡棕黄色;叶多数穿茎。显微结构根外皮层、内皮层细胞巨大,常被径向分隔成多个子细胞,偶见石细胞;茎中空,双韧形,皮部有裂隙;叶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细胞内常见砂晶、小针晶和小方晶等。结论:以上特征可为鉴别穿心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族药昆明山海棠的生药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昆明山海棠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昆明山海棠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所用方法能很好地鉴定昆明山海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生药学鉴别饿蚂蝗。方法对饿蚂蝗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根的木质部木纤维众多;茎皮层、韧皮部及髓部可见方晶;叶主脉维管束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全草的粉末可见方晶、纤维,偶见分枝纤维,淀粉粒极多。在200~800 nm处扫描,发现6种不同的提取液都有吸收峰。结论饿蚂蝗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