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内固定方式、不同时段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短重建钉(IMHS)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AO/OTA 31-A1、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其中DHS 组35 例, IMHS 组55 例, PCCP组38 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及不同时间段(术后第1 天、第2~3 天、第4~5天)的隐性失血量。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平均总隐性失血量是平均显性失血量的7 倍以上。PCCP、IMHS、DHS 组组间总隐性失血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MHS 组与DHS 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在DHS 组三个时间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MHS 组及PCCP 组, 术后第4~5 天与第1 天、第2~3 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1 天与第2~3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各组三个时间段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比例, 术后第4~5 天与术后第1天、第2~3天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术后第1 天与第2~3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大于术中显性失血量。PCCP 组的总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IMHS 组和DHS 组, 而IMHS 组与DHS 组的总隐性失血量相似。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 d, 故术后前3 d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 及时评估患者的失血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之间术后隐性失血L量的差异,以及防治隐性失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1例)和对照组(149例)。试验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6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髓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1、2、3d、出院时及术后1、2、3、6个月检测血常规,并用功能独立性评分系统(FIM)及Harri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骨折前、入、出院时及术后随访时的功能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剔除因输血治疗、失访及术后出现重大并发症等79例,最终进入分析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例和107例。术前两组血红蛋白量分别为(119.4±8.9)、(120.3±8.0)g/L,差异无统i计学意义(P=0.472)。术后3d内两组血红蛋白量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试验组血红蛋白增加量和FIM评分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AO各型之间术后3d内血红蛋白下降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AO类型间术后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口服铁剂能有效防治隐性失血,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接受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失血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股骨髓内固定治疗的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73例患者术中平均失血72.4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2ml,占围手术期出血的81%。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不超过45min组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及隐洼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严重组可增加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可增加围手术期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的隐性失血量较多,肥胖、严重骨折及长时间手术可以增加出血,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前,术后1、3、5 d的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阶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对性别、年龄、BMI、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为(922.51±202.47)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5.16±14.18)ml,占总失血量的9.21%,平均隐性失血为(847.45±151.32)ml,占总失血量的90.79%。术后1 d隐性失血量与第2~3 d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第4~5 d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远端扩髓较单纯近端扩髓,其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为主,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 d,与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及扩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ol femoro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7月,采取PFNA治疗的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69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未输血的43例,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2岁,平均手术时间68.8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69.0 ml。术前Hb平均113.2 g/L,术后85.3 g/L,降低了27.9 g/L;术前Hct平均34.27,术后26.13,降低了8.14。采取输血支持的26例,男4例,女22例;平均年龄83.7岁,平均手术时间64.2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37.0 ml,平均输血量646 ml。术前Hb平均93.4 g/L,术后91.1 g/L,降低了2.3 g/L;术前Hct平均28.57,术后27.95,降低了0.62。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937 ml和706 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1.96%和80.69%,总失血量约是显性失血量的6倍。[结论]PFNA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纳入6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组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解剖部位以及术前合并症等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 结果股骨颈骨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8)岁(男性10例,女性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10)岁(男性12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238.33±97.82)ml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344.80±130.01)ml,P<0.05]、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14.46±130.30)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459.73±173.34)ml,P<0.05]、显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77.78±27.29)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160.42±51.03)ml,P<0.05]和总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92.24±133.62)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620.15±171.11)m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术)较股骨颈骨折组(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有较多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P<0.05)。但两组内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更多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在临床诊治中,尤其需要更加重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是否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并为是否需要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依据是否接受输血治疗将患者分为输血组(56例)及未输血组(120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以及根据Gross线性方程计算得到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比较输血治疗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输血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53.0 mL,占平均总失血量比例为83.1%,未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27.0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4.6%。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但并不能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术后应根据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血红蛋白量(hemoglobin,Hb)的变化,合理选择输血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逐渐增多,其中髋部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目的:分析Gamma3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并初步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采取Gamma3治疗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133例患者中11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8.5岁;平均手术时间为57.6min,术中手术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21.4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7g/L,术后平均91.2g/L,平均降低了27.5g/L;术前Hct平均35.73%,术后平均27.24%,平均降低了8.49%。122例采取输血支持,男52例,女70例;平均年龄82.7岁,平均手术时间为68.2min,术中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72.5ml,平均输血量636ml。术前Hb平均109.4g/L,术后平均104.6g/L,平均降低了4.8g/L;术前Hct平均33.28%,术后平均31.69%,平均降低了1.59%。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分别为712ml和883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2.95%和80.46%,隐性失血量是显性失血量的4倍多。结论:Gamma3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产生严重的隐匿性失血,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特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65-89岁,平均77.97岁。通过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量,应用重复测量研究对不同组别间(年龄、性别、体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失血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显著增加。结论: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隐性失血是主要的失血方式,应给予重视并且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后低钙血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输血比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后转入ICU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14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1例,女97例;年龄67~97岁,平均(84.3±8.1)岁。根据白蛋白校正血钙浓度,校正后血钙低于2.11 mmol/L定义为低钙血症。148例转入ICU的患者中发生低钙血症74例(50.0%)。在术后转入ICU即刻采集血样,记录术后及术后第2天的血钙、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白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术后输血量,根据公式计算患者术后2 d内的隐性失血量,采用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引起术后失血量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钙组和正常组的Hb及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钙组的输血比例(87.8%)明显高于正常组(51.4%),P<0.001。低钙组的隐性失血量为523.8(159.6,993.8) mL,显著高于正常组357.3(80.7,...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1262-1265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所有PFNA病例中抽取的8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80周岁为界),性别,肥胖(BMI 30 kg/m2为界),有无心脑内科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偏瘫后遗症)等情况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讨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结果]PFNA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平均为899 ml,隐性失血平均为749 ml,占失血总量的83.3%。年龄、有无心脑内科疾病在PFNA手术中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之间、是否肥胖在PFNA手术中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隐性失血是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因素。高龄患者、有心脑内科疾病者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更应特别重视隐性失血的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卢冰  刘攀  王跃  袁加斌  魏丹 《中国骨伤》2015,28(11):1032-1036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易被忽略的隐性失血现象,通过改善围手术期的治疗方式来保障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取髓内钉固定治疗的99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47例,女52例),其中围手术期采取输血支持47例(输血组),未输血患者52例(未输血组),根据Gross方程,用患者围手术期平均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压积(HCT)来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评估该类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结果:未输血组(男22例,女30例)手术时间为(62.13±4.01)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215 ml;术前Hb(103.22±9.01) g /L,术后(81.13±6.20) g /L;术前HCT(96.93±3.38) I/L,术后(308.00±11.81) I/L.输血组(男25例,女22例)手术时间为(60.12±3.27)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96 ml,平均输血量621 ml;术前Hb(92.15±5.46) g /L,术后(95.20±8.93) g /L;术前HCT(96.52±3.63) I/L,术后(392.70±14.03) I/L.按Gross方程计算,未输血组和输血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分别为(937.29±63.04) ml和(706.43±35.02) ml,其中隐性失血量占较大比例。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输血组优于未输血组,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现象需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因贫血导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8例,男38例,女60例,年龄60~86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10例,Ⅱ型24例,Ⅲ型25例,Ⅳ型29例,Ⅴ型10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内固定器材:1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0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 2010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5例,男45例,女70例,年龄61~92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根据改良Evans标准分型: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22例,Ⅳ型24例,Ⅴ型29例,Ⅵ型10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全面检查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给予有效控制;对患肢行骨牵引.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髓内损伤与围手术期失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3例,根据术中所使用的髓内钉型号分为10号组:31例;11号组:32例。通过Gross方程及Nadle计算方法得出患者失血总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10号组平均失血总量为(746±66)ml,11号组平均总失血量为(798±7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号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6±11)ml,11号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4±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号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640±68)ml,11号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694±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PFNA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因素, PFNA型号大小可能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隐性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