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影像学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监测和记录一些与生物化学、生物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相关的分子或细胞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的科学。利用分子影像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的上调水平,能有效地监测疾病的进展并进行分期。在分子影像学的最初阶段,常用具有放射性的抗体和短肽等分子探针,采用核医学成像技术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等进行成像。而MR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分辨力高、可获得三维解剖结构和生理信息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多样,其中无创性诊断并获取预后信息是目前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研究热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是将PET的分子影像与MRI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的一种先进融合显像新技术。本文就目前心脏PET/MRI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结节性心脏病以及心肌淀粉样病变等,以期促进心脏PET/MRI在该领域精准医学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诊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帕金森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如能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应用保护性治疗,如应用保护黑质神经元药物等有可能减缓病程进展。结合最近几年国外对本病早期诊断技术的新进展做一综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对多巴胺神经元末梢功能的检测是目前诊断帕金森病最敏感的指标。应用磁共振波谱(^3H-MRS)测定脑内代谢物的浓度,可以了解脑组织的代谢及神经元的功能改变。同时磁共振成像(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亦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帕金森病起一定的作用。经颅超声成像技术(TCS)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发现PD患者的黑质(SN)区有回声增强,认为这些回声增强区的性质与SN区的铁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手段,不仅可以对肿瘤进行宏观显像,而且可以对肿瘤微观结构及微环境改变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本文就影像学在评估大鼠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肿瘤乏氧状态、肿瘤微观结构及治疗后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归纳了不同成像方式的参数与肿瘤病理组织之间的相关性,总结了不同成像方式的优势,为影像学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提供原理支持,同时为临床诊治胶质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在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同时行SPECT/CT检查的35例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为依据,分析99Tcm-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本文35例患者共41处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病灶,其中全身平面骨显像定位准确14处(34.1%,14/41),SPECT/CT定位准确41处(100%,4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SPECT/CT确定诊断35处(85.4%,35/41),全身平面骨显像确定诊断仅8处(19.5%,8/41),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P<0.05)。结论 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能够... 相似文献
6.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用方法。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和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Aβ PET)作为PET中常用的两种诊断技术,在AD的诊断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诊断效果评估和辨别痴呆种类两个方面阐述FDG PET和Aβ PET以及联合成像的应用现状,并将PET与MRI相比较,总结两者诊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AD诊断的新进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等[1]于1987年首次提出,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影像或斑片状影像。WML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可出现认知障碍、双下肢无力、尿失禁、抑郁等表现而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5]。因此,WML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提高WML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神经影像学检查在WML早期 相似文献
8.
当今分子影像技术在疾病的个体化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每种显像技术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多模态成像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领域发展的主流.基于一体化PET/MR成像设备的广泛应用,PET/MR双模态探针由于综合了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点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对PET/MR双模态分子探针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内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及邻近肝脏情况。术后病变组织送病理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3例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3例,弥漫性增厚10例。8例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多发壁内结节,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表现为胆囊黏膜线完整;增强扫描5例可见"夹心饼干征",7例邻近的肝实质内动脉期可见一过性强化。术后病理诊断XGC 13例,其中1例合并胆囊颈部腺癌。结论 CT及MRI诊断XG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XG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质下梗塞所致失浯的发生与脑血流改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为单侧皮质下梗塞的患者行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判定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并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汉语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进行检测。结果30例有失语表现,SPECT显像示患者的rCBF降低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前部、上部、外侧部及丘脑。皮质下失语的患者rCBF降低部位多累及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x^2=8.87,P〈0.005)。病灶区的rCBF及rCBF降低的百分比与失语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t=-1.59,P〉0.05)和0.64(t=2.71,P〈0.05);病灶的范围、病灶数与失语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t=3.81,P〈0.01)和0.67(t=3.16,P〈0.01)。结论皮质下梗塞所致失语患者rCBF降低部位多累及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灶区的rCBF与失语程度的相关性较小,而病灶的rCBF降低的百分比、病灶范围、病灶数与失语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确诊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MAP降低程度不同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h内、3~5d、12~15d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在各期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2)C组神经功能下降在各期均较A、B组明显(P<0.05);(3)A组在急性期发生HD或HR机会多于B、C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中国是结核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结核杆菌产生耐药和变异,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良恶性诊断,但18F-FDG是非特异显像剂,不是肿瘤特异性的示踪剂,一些良性病变,尤其是与感染或炎性反应性相关的病 相似文献
13.
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分析对评价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芯片技术外,影像组学的兴起也为乳腺癌分子分型提供新的预测方式.综述基于磁共振成像的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现状.在概述乳腺磁共振成像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统计学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的角度,阐述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CT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及面积。结果翼腭间隙的形态多变,在蝶骨体层面较固定,与翼突的形态密切相关。经蝶骨体、翼突和翼窝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10.20±3.32)mm2(左)、(115.56±2.52)mm2(右),(93.20±2.76)mm2(左)、(90.82±3.12)mm2(右),(5.48±3.02)mm2(左)、(5.26±2.74)mm2(右),两侧翼腭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长径、宽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图像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和外侧壁上的结构及翼管、蝶腭孔和翼上颌裂等自然通道。结论翼腭间隙的影像解剖对翼腭间隙疾病的CT诊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基于CT的空洞特征对耐药肺结核(DR-PTB)及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影像诊断的价值,提高DR-PTB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回顾性收集明确诊断的323例DR-PTB患者和160例DS-PTB患者,对不同组别患者空洞的发生率、累及肺叶、空洞个数、结节(肿块)或实变中出现空洞、空洞的外内径大小及圆度、空洞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R-PTB组的空洞发生率、空洞个数、多发空洞和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者的比例、肺内结节(肿块)中出现空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DS-PTB组,且DR-PTB患者空洞分布更为广泛,DS-PTB与不同类型DR-PTB以及不同类型DR-PTB组间在空洞外径、内径和空洞壁厚度平均值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空洞特征对DR-PTB与DS-PTB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肺假性囊肿(PPP)的胸部CT影像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PPP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7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30.7岁。行系列胸部CT检查:32例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螺旋CT扫描仪;11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螺旋CT扫描仪。结果 43例患者共发现74个PPP,分布于胸壁下(n=48)、脊柱旁(n=12)、叶间胸膜旁(n=10)、肺韧带旁(n=2)及上纵隔旁(n=2)的肺组织内;大部分PPP呈圆形或类圆形,部分呈不规则形或长椭圆形。比较不同形态的PPP大小与分布显示:圆形或类圆形PPP最大径显著小于另外2组(P〈0.05),不规则形多分布于胸壁下而长椭圆形则常见于脊柱旁。结论 PPP形态与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是由不同的损伤机制所造成。多排螺旋CT并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可更好地观察PPP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侵袭性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79例,根据Masaoka-Koga分期将胸腺瘤分组:A组为(Ⅰ+Ⅱ期)44例,B组(Ⅲ+Ⅳ期)35例,分析两组肿瘤分布、最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等CT特征,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与Masaoka-Koga病理分期比较。 结果 两组肿瘤分布无差异(P=0.418),两组最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均不同,P值分别为0.000, 0.000, 0.001, 0.002。CT对胸腺瘤侵袭纵隔脂肪、纵隔胸膜、心包、临近肺组织及大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7%、76.92%、71.43%、66.67%、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6.22%、96.55%、94.83%、97.3%。 结论 CT能较好的判断胸腺瘤的侵袭性,区分Ⅰ/Ⅱ期与Ⅲ/Ⅳ期胸腺瘤,从而确定术前需要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肿瘤切除完整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can b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of particle size of nanoparticles or cluster-like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nanoparticles. But the increased particle size can reduce the cycle time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body.
OBJECTIVE: To synthesize MnFe2O4 nanomicelles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
METHODS: MnFe2O4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self-assembl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s (PEG-PCL) to construct PEG-PCL-MnFe2O4 nanomicell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nFe2O4 nanoparticles and nanomicelles were tested. Then, MnFe2O4 nanoparticles and nanomicelles at different iron concentrations (0, 0.01, 0.02, 0.03, 0.04, 0.06, 0.08, 0.1, 0.2, 0.4, 0.6, 0.8 mmol/L) were placed into EP tubes. Relaxation rate of the nanomicelles were measured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er.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MnFe2O4 nanoparticles appeared as roun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ize of nanoparticles was 11 nm with good monodispersion. The Zeta-particle size was (11.18±1.72) nm. The molar ratio of Fe/Mn was 2.13:1. The size of PEG-PCL-MnFe2O4 nanomicelles ranged from 52 to 86 nm, with a mean Zeta-particle size of (78.8±12.4) nm. (2) The signal intensity (SI) change of PEG-PCL-MnFe2O4 nanomicelles and PEG-PCL-Fe3O4 nanomicelles shared similar trend according to iron concentr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ron concentration, SI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n T1WI, and it gradually decreased in T2WI and T2*WI. The SI changes in T2*WI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in T2WI and T1WI.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PEG-PCL-MnFe2O4 nanomicelles are expected to perform as a sensitive contrast agent used in T2WI as their moderate particle size, good monodisperse and strong T2 relaxation. 相似文献
19.
超声、CT、MRI和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了3种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超声(US)、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AF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提高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46例原发性肝癌的US、CT和MR/及血清AFP测定的优缺点。结果: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US为76%、CT为86%、MR/为94%、AFP为73%,US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高,但确诊率较低。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较高,血清AFP的确诊率也较低。结论:US、CT、MRI和血清AFP各有其特点,合理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