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鹏  杨艳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98-10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核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方法]于本院进行无痛人流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单纯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对IFN-γ、IL-10、N...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痛人流术前应用生化汤加减(舒宫生化汤)对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及术后宫缩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无痛人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术前服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紧张程度评分及腹痛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前紧张程度及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无痛人流术前服用生化汤加减,具有良好的术前镇静、术后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对无痛人流患者的焦虑心理疏导作用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接收无痛人流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文关怀。评估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评分、心率、血压,术中丙泊酚总量、唤醒时间、呼吸抑制反应,术后1h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术前心率、血压、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术中丙泊酚总量、唤醒时间、术后1h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通过缓解无痛人流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减少丙泊酚麻醉药量,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00例,年龄20~30岁,ASAⅠ~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昂丹司琼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50例,A组使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完成无痛人流术,但术前1min给予昂丹司琼8mg,B组使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行无痛人流术,术前给予4ml生理盐水,术毕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程度。2组间术后呕吐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昂丹司琼能预防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阻断剂乌司他丁对减轻腹膜损伤,减少机体应激反应,防治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作用.[方法]通过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腹腔镜手术);B组(乌斯他丁+腹腔镜手术);术中切除腹膜组织,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变化;术后6 h抽取静脉血,检测IL-6,皮质醇(COR);术后6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患者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等症状.[结果]腹腔镜CO2气腹后,非切口疼痛发生部位以膈下及肩端疼痛、腹部胀痛等为主,A组发生率为75%,共计15例,VAS评分6.1;B组发生率为30%,共计6例,VAS评分3.1;A、B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 mRNA在各组腹膜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术前两组无差异;术后两组均较术前增高(P<0.05),A组更为明显;B组与A组术后相比,可明显降低NF-κB mRNA的量(P<0.05);术后6 h,A、B两组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B组血清IL-6的水平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6 h后COR均较术前上升,B组术后可降低COR,与A组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2气腹后非切口疼痛与 NF-κB高表达相关,NF-κB阻断剂(乌司他丁)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断NF-κB高表达,减少应激,减少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急性肺损伤(AL1)大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对AL1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AL1大鼠模型。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L1组、LMWH组和ASA组,每组15只。观察NF-κB、ICAM-1和P-选择素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LI组肺组织NF-κB活性显著增强;ICAM-1、P一-选择素明显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膜(P均〈0.05);LMWH组和AsA组NF-κB、ICAM-1、P-选择素活性降低,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SA组治疗效果优于LMWH组(P均〈0.05)。结论NF-κB活化在AL1发病机制中起作用,NF-κB参与活化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并且调控ICAM-1、P-选择素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肺组织损伤。LMWH通过改善微循环,间接抑制NF-κB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进而减轻肺损伤。ASA通过抗氧化特性直接抑制NF-κB活化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 (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干预作用,探讨EPO对出血性脑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每组各42只,分别为术后第3、6、12、24、48、72小时和第7天亚组,每亚组各6只。采用大鼠尾动脉自体不凝血 50 μl注入尾状核区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NF-κB 及IκB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各时间点NF-κB、 IκBα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出血第6小时后NF-κB 及IκBα表达增高,第24小时明显增高,第72小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PO干预后NF-κB表达明显降低,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EPO干预后IκBα表达显著增多,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周围NF-κB及IκBα表达均有增多,EPO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促进IκBα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岩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174-4175
选择2013年4~5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用药的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44例。 A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单纯使用丙泊酚。观察患者的用药量及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术前、扩宫、吸宫以及手术结束时各项指标。结果A组丙泊酚的用量少于B组,镇痛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令人满意,安全性较好,病人清醒质量高,或可成为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对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与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新西兰兔152只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吡咯基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组(IR+PDTC)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每组又分缺血前(0),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 min时相点.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活性,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心肌组织的NF-κB 活性即明显增高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心肌ICAM-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120 min开始增高,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升高有相关性;而PDTC能抑制NF-κB的活化、心肌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NF-κB被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阻断剂乌司他丁对减轻腹膜损伤,减少机体应激反应,防治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作用.[方法]通过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腹腔镜手术);B组(乌斯他丁+腹腔镜手术);术中切除腹膜组织,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变化;术后6 h抽取静脉血,检测I...  相似文献   

11.
脂多糖对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其抑制因子(IκBα)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A组)、LPS刺激组(B组)和LPM+LPS组(C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0、15、60、120min,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核、浆中IκBα含量。结果:A组中各时相点NF-κB活性无明显变化;同一时相点细胞核、浆之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细胞核之间、细胞浆之间IκBα含量无明显变化。B组LPS刺激后,NF-κB活性较0点时明显增强;细胞核、浆中各时相点IκBα较未刺激时显著降低;细胞核、浆中呈现一致性变化。C组NF-κB活性于60min时点后,较B组同时相点明显受抑制;胞浆中IκBα于60min时较B组明显减少,而核中IκBα于60min后较B组明显增加。结论:NF-κB活性与核中IκBα含量呈负相关;IκBα在中性粒细胞存在核浆穿梭,通过抑制IκBα核浆穿梭,可显著降低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生长激素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应激反应阶段生长激素(GH)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I组和GH组,按致伤与否及致伤后的观察时间又随机均分为0、0.5、1、2、4、6和24h7个亚组。分别测定大鼠肺泡隔面积密度(PASAD),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数,肺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阳性细胞数和肺匀浆液中NF-κB抑制蛋白(I-κBα)含量。结果致伤后ALI组大鼠PASAD进行性增大,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数进行性增多,两者均于6h达峰值,24h基本恢复正常;GH组大鼠PASAD较ALI组同时间点进一步增大,中性粒细胞数增多更明显。ALI组致伤后0.5h肺局部TNF水平开始迅速升高,1h达峰值,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6h后逐渐恢复;致伤后1h IL-6水平开始明显升高,4h达峰值,6h后逐渐恢复;GH组大鼠IL-6水平升高更明显。ALI组致伤后0.5h肺组织中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4h达峰值,6h开始恢复;GH组大鼠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ALI组同时间点。伤后0.5h I-κBn含量开始明显下降,4h达最低值,6h后开始回升;GH组大鼠肺组织I-κBa含量下降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PASAD、肺组织TNF和IL-6水平及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NF-κB的表达、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NF-κB表达、活化在LPS诱导ALI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应激反应阶段应用GH可加剧LPS诱导的ALI。其机制与促进肺局部NF-κB表达与活化而加剧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 KP)和普通肺炎克雷伯菌(non-hv KP)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与差异,探讨hv KP影响核因子-κB(NF-κB)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离体检测hv KP和non-hv KP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设0.9%Na Cl溶液对照组、hv KP组和non-hv KP组,各组分别刺激中性粒细胞0、3、6、9 h后,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呼吸爆发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中性粒细胞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hv KP组各个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non-hv KP组(P0.01)。体外研究显示,non-hv KP组各个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hv KP组和对照组(P0.01);hv KP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率显著低于non-hv KP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hv KP感染人中性粒细胞的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on-hv KP(P0.01)。结论hv KP可通过上调p65蛋白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途径,导致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但却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能力,其或可在hv KP感染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对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与核因子-κB活性交化的关系。方法:将新西兰免152只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吡咯基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组(IR PDTC)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每组又分块血前(0),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min时相点。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凝肢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活性,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在心肌块血-再灌注后早期心肌组织的NF-κB活性即明显增高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心肌ICAM-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120min开始增高、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升高有相关性;而PDTC能抑制NF-κB的活化、心肌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NF-κB被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阿拓莫兰对临床体外循环 (CPB)患儿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 (NF) -κB激活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年龄 6~ 13岁先心病患儿 2 0例 ,配对分组为对照组 10例、干预组 10例 ,干预组CPB预充液中加入阿拓莫兰 30mg kg,分别于术前 2 4h、CPB开始 2 0min、复温前、CPB结束前、术后 4h、术后 2 4h抽取静脉血 ,分离中性粒细胞 ,提取核蛋白 ,以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NF -κB活性变化。结果 CPB开始 2 0min后 ,中性粒细胞NF -κB已被激活 ,在复温前达到峰值 ,术后 2 4h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干预组NF -κB活性下降 ,差异显著 ( P <0 0 5 )。结论 CPB过程可激活中性粒细胞NF -κB ,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CPB创伤、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阿拓莫兰可抑制中性粒细胞NF -κB激活 ,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张媛  鲍红光  樊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32-3233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与雷米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镇痛效果的差异,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100例门诊人流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予丙泊酚1.5-2.0mg/kg后静脉注射氯胺酮 0.4mg/kg,B组予丙泊酚1.5-2.0mg/kg后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1.0ug/kg,视术中情况分次追加丙泊酚30-40mg, 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SBP、DBP、HR、RR、SPO2、丙泊酚总用量,进行术中镇痛分级、术后宫缩痛分级, 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者满意度、术中出血量及注射缩宫素止血例数,对两组进行分别比较。结果:B 组术中镇痛效果好于A组,术后宫缩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患者术中均有 呼吸浅慢表现,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中出血少于A组、注射缩宫素止血例数少于A组、术者 满意率高于A组。结论:无痛人流术中雷米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小剂量氯胺酮,减少了术中丙泊酚用量,相对 较少术中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就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收治的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丙泊酚进行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丙泊酚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提高了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胎膜早破(PROM)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镜检胎膜病理切片,将病例分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和绒毛膜羊膜炎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PROM和20例正常孕妇胎膜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结果所有PROM胎膜标本,正常组胎膜感染占10.00%,绒毛膜羊膜炎者占46.88%;3组PROM组孕妇胎膜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胎膜NF-κB、COX-2表达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P〈0.05);在PROM胎膜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成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NF-κB、COX-2参与了PROM的发生过程。COX-2基因的表达可能受NF-κB的调控。NF-κB活化与PROM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按体质量指数(BMI)将60例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分为2组:A组30例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5kg·m2);B组30例为肥胖体质量组(BMI〉30〈35kg·m五)。2组均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比较2组手术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SpOz下降、呼吸抑制、体动发生情况;观察术前术后NBP、HR、SpO: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无术中知晓,圆满完成人流术。但B组丙泊酚用量、体动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而SpO:下降、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O.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效果确切满意.但术中易出现呼吸抑制,要加强呼吸系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氢溴酸高乌甲素麻醉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行无痛人流术病人随机分为A、B2组,每组各40例。A组肌内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4 mg,20 m in后静脉给予丙泊酚麻醉行无痛人流手术;B组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行无痛人流术。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中(T1)和麻醉后(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后宫缩痛(VAS评分)。结果 A、B 2组T1MAP及HR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起效时间A组短于B组(P<0.05);麻醉清醒时间A组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少于B组(P<0.05);术后宫缩痛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氢溴酸高乌甲素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起效快,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