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综合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和(或)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诊23个月,9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基本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后比较P值<0.01)。Cobb角由术前平均40°恢复到术后平均7°。【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器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达88%~100%,Cobb角恢复至0°~6°。随访9~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及复位椎体高度丢失,合并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也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较传统跨伤椎置钉,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避免术后伤椎复位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弓钉内固定系统较多,主要有AF、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RF等,但各自存在一定的不足。目的:比较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分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组和AF内固定组。于内固定后1周,3个月,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及内固定后X射线片结果。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周及1年随访,两组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内固定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明显好于内固定前(P<0.01),两组内固定后1周与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内固定后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固定后并发症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组1例1枚椎弓根螺钉断裂,AF内固定组2例断钉,3例断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和AF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相比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AF系统术后断钉或棒较多,不能用于多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实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弧度和椎管容积。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51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利用X射线片检查内固定前后、拆除内固定前、拆除内固定后随访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计算Cobb’s角,CT观察椎管占位情况,利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hristian评分评价功能情况,Denis分级评估疼痛程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随访30个月以上。与内固定前比较,内固定后、拆除内植物及末次随访时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增加(P〈0.01),CT观察椎管占位明显恢复。内固定前存在脊髓不完全损伤24例,内固定后完全恢复22例。功能活动Christian评分:3分1例,4分3例,5分15例,6分20例,7分12例。腰痛程度按Denis评估,无痛42例,偶有微痛9例。满意度患者自我评测:非常满意35例,满意16例。内固定钉断裂1例1枚。表明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牢固固定、有效椎管减压的目的,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急性胸腰段单个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AF系统内固定手术。测定手术前椎体高度、cobb角及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损伤椎体高度恢复均达90%以上,cobb角均小于10度,随访3个月至4年(平均2年2个月),椎体高度和cobb角无丢失,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标准,1例A级无恢复,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复位确切、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122例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截瘫的病例采用椎管减压与AF系统复位内同定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6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13例残余下肢肌肉轻度萎缩,27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肢肌力有不同程度恢复者有8例,30例术前有神经根性疼痛、麻木患者均完全恢复。术后X线片示椎体均基本恢复高度。结论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F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固定效果和术后神经恢复情况。方法 本组共42例患者,分两组,一组行卢氏棒减压内固定,另一组行AF系统减压内固定,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后凸畸形角(Cobb角)和该角的矫正度,及术后其矫正的丢失情况,手术前后神经恢复的情况。结果 胸腰椎骨折应用AF系统内固定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卢氏棒内固定。结论 AF系统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矫正力,可达解剖复位,有坚强的内固定能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三点固定与二点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1盏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及上、下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三点复位固定,另外19例胸腰椎骨折不经伤椎,仅行上、下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二点复位固定,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等5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24个月,平均(11.12_+6.52)个月的随访,进行三点复位固定的患者在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等3个方面优于进行二点复位固定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2.86、-2.56,P均〈0.05);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三点置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3方面效果较好.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较二点固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F系统对114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结果:手术前后X线片相比,大部分病例椎体高度恢复,脱位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好的方法,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后路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0例,观察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均有提高,平均随访24个月,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李锐  施永彦  张功礼  李锋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14-1217
目的 观察后路脊柱切除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结核继发截瘫的临床效果,为胸腰椎陈旧性脊柱结核继发截瘫手术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对12例胸腰椎结核继发截瘫病例采用经后路病椎节段全切,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前、术后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并观察内固定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随访6 ~18个月,平均11个月,通过手术所有患者的胸背部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后Frankel分级1例由B级恢复到C级;6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4例由D级恢复到E级,另1例B级无明显恢复;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76.0±23.4)°,术后1周Cobb角(15.5±6.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16.0±8.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末次随访显示,所有病例钛网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后路脊柱切除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结核继发截瘫手术方式可行,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不需改变体位再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陈春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58-1260
【目的】比较GSS-II通用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与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7例胸腰段骨折病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之间疗效。【结果】GSSⅡ组患者术前平均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分别为(0.47±0.08)%、(27.6±3.7)°,术后1周为(O.94±0.11)%、(5.4±0.4)°,末次随访为(0.91±0.09)%、(6.8±0.5)°。而AF组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术前分别为(0.53±0.07)%、(24.6±2.8)°,术后1周为(0.96±0.09)%、(3.8±0.6)°,末次随访为(0.94土0.10)%、(5.7±0.7)°。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组间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F钉系统与GSS-Ⅱ系统均为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GSS-Ⅱ系统操作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3.
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75例采用椎体内植骨或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进行比较,其中40例采用椎体内植骨,35例采用后路植骨,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去除内固定后6个月)以下指标:节段性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1),对照组行短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长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8.7±33.9)min,明显长于(113.6±24.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86.4±122.9)mL,明显多于对照组(183.7±57.8)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度、椎体前缘压缩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有效预防远期矫正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旗凯  李明  胡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35):6550-6554
背景:纳米人工骨最大优点为具有骨诱导活性和优异的成骨性能并且可任意塑型,不良反应低。目的:观察后路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入院3d内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植入纳米人工骨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随访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患者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良好。结果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伤椎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维持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维持矫正率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而不行植骨融合的无明显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3例,其中40例行AF内固定,16例行Tennor钉棒固定,7例行Diapason钉棒固定.所有患者于椎弓根钉置入前后、及置入后24个月随访时拍正侧位X射线平片以及行损伤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CT检查(其中63例获得了术前、28例术后即刻、以及25例术后24个月时的CT资料).于侧位片测量Cobb角表示成角畸形程度;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表示椎体前部塌陷程度;于CT片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表示椎管占位程度;临床疗效采用Greenought等的下腰痛评分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均为24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3.4 d,停院至手术平均时间为3.8 d,51例在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住院平均9.4 d.末次随访时根据下腰痛评分标准优46例,良9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88%.Cobb角置入前平均20.1°,置入后平均6.2°,最后随访时11.9°;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置入前平均49.1%,置入后为17.4%,最后随访时为20.4%;椎管正中矢状径椎弓根钉置入前(n=63)平均49.8%,置入后(n=28)平均78.1%,最后随访时(n=25)平均91.7%;有5例(8%)由于内固定部件断裂致内固定失败;最后随访时影像学参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正中矢状径)与下腰痛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满意,对这种类型骨折治疗常规行后外侧融合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35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20例行术中后路减压,8例经椎弓根行病椎植骨。35例均行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并测量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积。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积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3.2个月。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2例出现内固定断裂并完整取出。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F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有椎体或椎板骨折导致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应进行椎管减压,并常规行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术后常规引流48 h,植骨者术后卧床4周,佩带支具1年。结果:41例中随访36例,随访时间3~36月,平均17.5月。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脊核后凸cobbs'角)和神经功能评价(Francel分级),优良率80.5%,其中2例分别于手术后7个月和9个月出现固定系统的松动,经取出固定系统、卧床佩带支具后病情稳定,骨折愈合。结论:AF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可靠,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终板高度比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骨折复位效果,最大限度恢复伤椎高度,并促使上终板复位,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