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疮是瘫痪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尤其是骶尾部的压疮。瘫痪病人需长期卧床,且躯体移动障碍,容易致骶尾部压疮,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常规是用海绵垫于骶尾部,而采用此方法不能完全保护骶尾部,易造成压疮。我科采用圆形木浆棉洗脸扑保护骶尾部骨突出,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压疮与体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压疮称为压力性溃疡。压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特点是无痛,边缘硬而干燥,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轮廓,好发于骶髂部、臀部等骨隆突部位。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护理研究需攻克的“顽症”。研究发现压疮的发生因素,目前认为有4种: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及潮湿。其中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在压疮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国内外相关压疮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在浅度溃疡期为水泡破溃,真皮创面渗液,浅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2]。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钠水过度潴留形成腹水,严重者出现周身浮肿,伴有压疮时,创面溃破,渗液增加,给治疗及护理增加了难度。2014年7月26日,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了1例肝硬化腹水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采用清创、消毒、外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等  相似文献   

4.
总结1例坐骨结节骶尾部重度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重度压疮患者应采取局部创面处理加运用皮瓣修复与全身护理相结合是治疗护理压疮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压疮是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紊乱,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组织变性坏死。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痛苦,更重要的引发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作了压疮的临床研究。针对压疮的好发部位及原因、西药、中药治疗进展、康复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1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是由于长期卧床,骨突部位受压而致局部营养不良,变性坏死常见如脊髓损坏、骨折、昏迷、大手术、癌症晚期被动体位,慢性各种消耗性疾病,大小便失禁,低蛋白血症等,好发骶尾部、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将人体辅助气垫应用于骶尾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设计骶尾部辅助气垫,并计算使用辅助气垫前后压疮好发部位的受力水平,定量分析骶尾部减压效果。比较两组压疮转归情况。结果腰部与大腿部位同时使用辅助气垫,可以大幅度降低骶尾部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观察组的压疮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部与大腿部位同时使用辅助气垫是一种科学、有效、简便的骶尾部压疮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一般发生在骨突处,如骶尾部、足跟和髋部,在活动受限、脊髓损伤、急重症患者以及老年患者最为常见。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护理的难题。现将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细胞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形成的局部组织破溃和坏死。压疮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和护理的难度。《基础护理学》将压疮分为4期,即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浅度溃疡期,Ⅳ期坏死溃疡期。其中Ⅱ期患者发病部位皮肤呈紫红色,皮下发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可出现水泡,极易破溃,破溃后,露出潮湿红润的疮面;  相似文献   

9.
马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244-2244
我科曾接收1例多发性压疮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得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72岁,因有脑梗死后遗症卧床1 a,以感染性休克入院.入科时营养不良,测体温38.3℃,神志呈浅昏迷状态.可见骶尾部有约9 cm×11 cm的IV度褥疮,深达肌层形成窦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双侧髋关节均有约6 cm×8 cm的Ⅲ度压疮,左侧背部有7 cm×9 cmⅢ度压疮,周围有两处2 cm×2 cm水泡、右侧背部有4 cm×6 cmⅢ度压疮,枕部有2 cm×6 cmⅡ度压疮,足踝、足根部Ⅱ度压疮4处,入院时根据压疮Braden评分[1,2],分值为8分,且存在压疮加重的可能.患者住院28 d,出院时除骶尾部压疮治疗效果为显效[3],其他压疮均治愈,且并未发生新的压疮.  相似文献   

10.
水垫加棉布套在骨盆骨折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骨盆骨折患者由于活动受限,需要长期卧床,并且翻身困难,造成局部受压不舒适,若护理不当,易发生压疮。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气垫床、小型凉液垫等常被临床采用。本院直接使用水垫预防尾骶部压疮,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压疮与体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压疮称为压力性溃疡[1].压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2].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特点是无痛,边缘硬而干燥,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轮廓,好发于骶髂部、臀部等骨隆突部位.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护理研究需攻克的"顽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骶尾部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CRRT中骶尾部压疮发生因素,制订综合干预措施,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行 CRRT 38例病人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局部减压、体温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干预护理。[结果]38例中有5例发生骶尾部压疮,经过护理4例愈合良好。[结论]对 CRRT 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在预防颅骨牵引病人压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在预防颅骨牵引病人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颅骨牵引病人压疮护理中,日间采用三人轴线翻身法,夜间采用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观察病人截瘫平面、上肢肌力、呼吸的变化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采用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不影响病人截瘫平面的下降和上肢肌力的恢复,压疮发生率为0。结论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是护士单独值班时能独立操作的一种简便、安全并能有效预防压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骶尾部压疮形成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峥 《天津护理》2007,15(2):98-98
压疮或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压疮一旦发生,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延长住院天数。我院在2005年1~6月施行剖宫产分娩的645例产妇中,术后发生骶尾部压疮Ⅰ期的患者8例。笔者对剖宫产术后压疮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曹燕  钱丹  蔡亚萍  沈益美  郭兰  庄朋 《护理研究》2015,(9):1120-1121
[目的]探讨医用降温贴对重症病人发生压疮的影响,研究医用降温贴对重症病人压疮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预防压疮的基础上,于皮肤受压处应用医用降温贴。比较两组病人体温、骶尾部皮肤温度及骶尾部压疮发生率。[结果]应用降温贴后,观察组骶尾部温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且骶尾部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用降温贴配合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操作可明显降低重症病人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姚迪翠  蔡秋琴  姚迪翡 《全科护理》2013,(24):2269-2269
[目的]观察两种护理方案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病人尾骶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32例肾移植病人按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124例和观察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尾骶部加用水垫,观察两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出现6例尾骶部压疮,发生率4.84%;观察组未发生尾骶部压疮,发生率0.00%。[结论]波浪水垫对预防肾移植术后尾骶部压疮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蜂皇浆治疗神经外科二度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因为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压疮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并予以正确的评估是治疗压疮关键的一步[1].二度压疮是指表皮、甚至深及真皮的受压部位皮肤破损,溃疡比较浅表,临床表现为皮肤擦破,出现水泡.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但压疮发展到二期,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到溃疡期而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2].本院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蜂皇浆治疗二度压疮,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工作中大面积压疮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大多是一些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年老体弱者,压疮部位多见于尾骶部,面积达10~12cm或13~15cm以上。由于压疮面积大,我们在为其疮面包扎固定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几块纱布外厩用数条胶布粘贴,翻身时由于胶布粘性问题会造成敷料脱落;有的患者则对胶布过敏,使周边完好皮肤发红、起水疱、破皮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8月采用肌皮瓣转移术治疗的9例截瘫患者骶尾部Ⅲ°压疮病例,均运用了规范化围术期护理,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位训练、皮瓣血运的观察及健康教育。结果随访3~12个月,本组9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压疮全部存活。结论围术期规范化护理为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提供了良好的疗效保障,可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压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疮是截瘫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感觉运动丧失造成机体代谢异常以及无法主动活动造成血循环障碍是压疮形成的内在因素。压力、感染、摩擦、潮湿和剪力是其发病的外在因素。小而表浅的压疮经换药等保守治疗可治愈,但易复发。大而深的压疮需手术治疗,手术以肌皮瓣效果最佳。臀骶部感觉神经重建对防止压疮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