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哺乳期的母亲用药,都能或多或少地分布到乳汁中,药量一般为母体用药剂量的1%~2%,因此,进入婴儿体内的药量很小,能否引起婴儿的不良反应,关键在于药物的毒性及婴儿本身对药物的吸收、转化和排泄能力。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即使乳汁中浓度不高,但因婴儿每天要吸吮乳汁800~1000ml,也能使婴儿吸收相当大的剂量。  哺乳期用药对婴儿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抑制乳汁分泌。由于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或副作用导致母乳分泌减少或抑制了母乳的分泌,不能达到有效的母乳喂养;二是通过乳汁吸收使婴儿有不良反应。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在哺乳期的应用应十分慎重。一般情况下,药物可经母血进入乳汁中,其中虽然仅仅部分被乳儿吸收,但是为排除及尽可能减少药物对乳儿的影响,对一些药物应十分重视。如: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及氯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其吸收、分布、代谢途径也不同,要了解各类药物的特性,掌握合理应用的原则,更安全、更有效地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楼小花   《护理与康复》2018,17(3):107-108
正哺乳期妇女可能会发生乳汁在体内无法及时排出从而使得乳房肿胀,导致局部胀痛感,严重时将发生急性乳腺炎。临床多采用芒硝等药物进行外敷治疗。常见芒硝外敷治疗的方法为将药物包裹在一次性小方巾中然后置于患处,此法即不便于患者活动,又影响长期治疗的延续。有些患者将药物塞入文胸夹层内外敷,解决了活动性问题,但是药物使用量多时不易固定,使用过程中容易移位,无法持续与患处接触。同时因药物过重,长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容易自我否定,甚至有自杀和杀婴倾向,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产后抑郁症发病时期特殊,患者有哺乳需求,因此有别于其他类型抑郁症,治疗方法相对受限。对于目前抑郁症主流治疗手段的药物治疗,因起效慢且患者担心药物进入乳汁影响婴儿,故依从性不高、疗效欠佳;而非药物治疗对乳汁影响相对较小,易被哺乳期患者所接受。该文就近年来产后抑郁症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为获得更好的患者依从性和更满意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与实施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乳汁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建立各项规范,实施标准操作及运用效果评价的方法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进行管理。结果:6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在1周内治愈47例,显效16例,无效2例。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采用乳汁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乳汁淤积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汁淤积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哺乳期和哺乳期后的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穿刺、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对不同阶段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结果乳汁淤积的类型包括导管扩张、积乳囊肿、感染和实变,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声像图特征明确该病的诊断,并可判断其类型和病程.结论超声检查是哺乳期乳汁淤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按随机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行Ⅰ类、Ⅱ类切口手术的350例患者病历资料,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展开统计与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有215例行Ⅰ类切口手术,135例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100.00%;术前0.5~2 h、术前24 h、术后用药分别为198例、112例、40例;单用、联用2种、联用3种抗菌药物分别为252例、88例、10例;用药疗程≤4 d、5~7 d、>7 d分别为312例、21例、1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所用抗菌药物以克林霉素、头孢他啶、头孢硫脒等为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所用抗菌药物以阿洛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为主;350例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依次为选择类型不合理(9.14%)、用药时机不合理(6.86%)及用药疗程不合理(4.29%)等,其中Ⅰ类切口手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问题,且以I类切口手术较为突出,亟待规范化管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药物治疗中发生类白血病反应1例。患者在抗风湿药物治疗中出现腹泻、发热及粒细胞缺乏等表现。外周血象表现为核左移,见2%早幼粒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早幼粒细胞迭41%。分析病例及文献,本例属于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也符合骨髓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宇明 《新医学》1999,30(1):5-6
引言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磺酰脲类药、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药和胰岛素,这些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2磺酰脲类药磺酰脲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是2型糖尿病病人开始药物治疗的合理选择。治疗有效时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属三环类抗惊厥药,为精神科和神经科常用药物,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各型癫痫、多种精神障碍以及三叉神经痛等,也可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共济失调、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也可发生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皮肤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和药疹等。  相似文献   

1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产妇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可归纳为三个必备因素:乳汁的淤积、细菌侵入以及产后抵抗力弱。而其中尤以乳汁淤积为整个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热、触之有肿块等。病变会直接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接受哺乳的婴儿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不能提供优质的母乳而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采用强化护理,探讨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4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流行状况 ,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新生儿败血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按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 (MIC法 )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 :4 7例患儿中 39例细菌侵入途径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脐部感染有关。 19例早发型与 2 8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异常分娩发生率比较 χ2 =4 .6 4 5 ,P <0 .0 5。血培养获 5 1株CNS ,其中 34株耐甲氧西林。经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治疗 ,4 5例治愈或好转。结论 :加强围生期与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措施。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CNS新生儿败血症 ,对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可采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3.
乳腺超声检查的新视角—哺乳期超声普查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哺乳期乳腺生理解剖与声像图的关系,及超声普查哺乳腺的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超检查分娩4天到一年内,哺乳期乳腺60例120只乳房;离体乳汁房;离体乳汁声像图模拟试验。结果:哺乳期激乳素使乳腺小叶增生肥大,乳汁不断分泌、贮存:声像图见乳房增大,脂肪变薄;乳腺呈相对低回声与较密欠均匀、中小粗点状、结节状的高回声交融,成弥漫的雾状,乳汁充盈输管回声多样,乳头的多种组织结构与弹性肌束,形成密集,细小,点状,中高与相对低回声。乳汗充足血管丰富,流速快,RI低:乳汁不足血管细、少、流速低,RI高。声学密度定点状,中高与相对低回声。乳汁充足丰富,乳管内乳汁中脂肪滴缓缓流动为乳汁动力学表现。哺乳期也腺结构异常回声28.3%(34/120只),输乳管排出受阻可臻乳腺炎、输乳管扩张,乳动为乳汁动力学表现。哺乳期乳腺结构异常回声28.3%(34/120只),辅乳管排出受阻可致乳腺炎、输乳管扩张,乳汁潴留等异常回声。结论:哺乳期乳腺超声表现与生理解剖及乳汁分池分泌关系密切;超声普查对指导母乳喂养,防治乳腺病变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甲硝哒唑(甲硝羟乙唑、灭滴灵、Metronidazole)属5-硝基味唑类,口服后易吸收,可维持有效血浓度达12小时,能透过血脑屏障,胎盘组织。约70%的药物以不变形式从尿中排出;25%为羟基氧化的羧酸代谢产物;5%葡萄糖4醛酸的结合物。此外,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乳汁中也可以发现其代谢产物。本文拟将近年来有关甲硝哒唑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哺乳期女性因乳腺管损伤或乳汁引流不畅,造成乳汁淤积、乳房胀痛,甚至引发乳腺炎,严重者导致乳腺脓肿,影响正常哺乳,给哺乳期女性带来巨大痛苦.临床常采用乳房按摩或吸奶器吸奶的方法帮助患者排出乳汁.但许多家庭患者缺乏乳房按摩知识,或手法不当加重乳汁淤积;吸奶器非家庭必备物品,且价格高.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法取材方便,简单易学,可有效解除乳汁淤积,减轻患者痛苦.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本研究对于梁山县中医院住院、门诊患者及周围社区的家庭乳汁淤积患者共75例进行本方法的指导和回访,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乳管堵塞、乳汁淤积、乳头破损及皲裂等继发感染所致。糖尿病为外科感染的重要诱因,据文献报道,糖尿病合并乳腺炎的发病率约为13%,单纯抗感染治疗预后较差。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对于治疗该类急性乳腺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9月-2008年9月收治18例糖尿病合并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糖尿病治疗和抗感染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多由于乳房过度充盈、乳头损伤等原因未能将乳汁排空而致乳汁淤积在乳腺管中引起阻塞,继发炎症所致。如早期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近年来,笔者用手法按摩加三黄软膏外敷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3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为我院乳腺外科门诊2006年8月-2007年5月收治的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年龄22~33岁;均为初产妇;发病在产后2~8周的哺乳期最多;临床症状:患者乳房体积均不同程度增大并出现界限不明显的肿块,局部红肿、压痛明显;18例伴发…  相似文献   

18.
催产素滴鼻后泌乳量及乳汁成份的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寻找有效的促泌乳方法。方法 :对 94例分娩后 1~ 4天的哺乳期妇女予催产素注射液滴鼻 ,并设两组对照组 (滴生理盐水和不滴入任何液体 )。结果 :实验组的乳母较对照组的乳母泌乳始动时间提早 ,且泌乳量增多 ;B超下显示实验组双侧乳腺腺管扩张。将三组乳母的乳汁在产后相同时间送检 ,作乳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三大成份的含量测定 ,结果显示三组乳汁的上述成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催产素滴鼻后能使乳腺腺管扩张、肌上皮收缩 ,从而起促泌乳作用 ,且其乳汁主要成份含量不改变。此法方便、安全、无副作用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8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诊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10例,对其433份标本(含患侧乳汁、穿刺液、脓肿破溃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特点。结果(1)43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2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2株,表皮葡萄球菌(SE)2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2株,α-溶血链球菌8株等。(2)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共237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100%),对青霉素(91.8%)、克林霉素(57.0%)、红霉素(69.0%)耐药率高,对左氧氟沙星(94.0%)、头孢类抗生素(70.0%)、庆大霉素(80.0%)敏感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3株,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13.0%)、克林霉素(15.0%)敏感率低,对青霉素、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95.0%)、庆大霉素(96.0%)、呋喃妥因(97.0%)、复方新诺明(92.0%)等敏感率高。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过去曾敏感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哺乳期妇女如何安全使用镇痛药 ?1 994年 ,AAP(美国儿科学会药物委员会 )根据哺乳期药物的安全性列出了几类镇痛药。AAP列出的第 1类药物是哺乳期禁止服用的麦角胺 ,它可能对婴儿产生严重副作用。第2类是慎用药 ,包括多种抗抑郁症药 ,这些药对婴儿的影响还不明确。第 3类是哺乳期适用药。在哺乳期服用扑热息痛是安全的。然而一般不推荐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因其可能对婴儿产生副作用 ,甚至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如果必须使用 ,最好选择布洛芬 ,它的半衰期短 ,代谢物中性 ,排泄快。阿司匹林在哺乳期只能偶尔或短期服用 ,因为婴儿排泄水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