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内输外裹技术及其意义 “内输外裹”技术是根据基础医学研究的亚 (浅 )低温 ,脑保护作用优于深低温更优于不低温的理论 ,改传统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和耗资多的全身裹冰低温为控制性冷液输注 (4℃ )、在大血管处裹冰低温 ,控制人体深部温度在 3 3℃左右。此技术突破血管内输冷液影响心血管功能 ,易致心脏停搏的理论禁区 ,使体内外均衡降温而减少并发症 ,无心血管功能影响和心脏停搏之虞 ,达到脑保护作用 ,提高颅脑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死残率。与国外在体外循环下颅脑手术的全身血液降温相比较 ,本技术无需体外循环机及其附属装置和全身肝素…  相似文献   

2.
控制性冷液输注与大血管处裹冰低温法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3)潘道波杨柳何毅平计绍云徐厚昌低温降低脑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和脑代谢率,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脑复苏,故低温麻醉常用于脑膜瘤等巨大颅内肿瘤摘除术。然而传统的全身裹冰降温方...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临床上更为安全实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对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 和浅低温氧合血,常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两种方法保护心肌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冷昌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CCC组)浅低温事务 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观察了心脏瓣膜直视手术48例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起搏器的使用情况,测定了主要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冷晶体停搏液、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已被广泛研究证实,但该两种心肌保护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不阻断心肌血供,避免了心肌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临床使用已观察到较冷晶体停跳、含血停跳心脏手术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93例65岁以上患者体重,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合理,预充液中胶品比例保持1.5:1。监测术中血气、血钾、血流动力学改变、温度及转流时间。结果:全组93例中81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5例经过辅助循环顺利脱机,6例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例。结论:为了提高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应当是:首先应选择优的质膜式氧合器;在体外循环中维持红细胞压积稍高于青、中年人;低温时采用高于温度匹配流量灌注,维持良好灌注压;使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应用抑肽酶、乌司它丁进行血液保护、肺、肝、肾等器官的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主动脉阻断低温及冷心脏晶体停搏液在体外循环(CPB)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1998年10月~2000年9月施行常温不停跳CPB下心内直视手术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搏手术对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4 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不停搏组 )和对照组 (停搏组 )。观察组在浅低温 (31~ 34℃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 ;对照组在冷晶体停搏、中度低温 (2 8~ 30℃ )体外循环下手术。分别在术前 (T1)、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 (T2 )、3h(T3 )、6h(T4)、2 4h(T5)采集血标本 ,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体外循环结束后两组TNF α、IL 6、MDA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观察组IL 6含量在体外循环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观察组TNF α、MDA含量在体外循环后即刻、3h及 6h较对照组为低 (P <0 .0 5 ) ,在 2 4h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手术可以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 ,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是指心脏直视手术中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术后心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心肌停博液在自身演进、添加成分在成熟心肌与未成熟心肌停搏液中的研究应用方面有些新的观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室问隔缺损(VSD)修补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111例VSD患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31—35℃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体循环动脉灌注压在7—9kPa,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VSD修补术。结果 2例术后36-48h出现脑空气栓塞,经高压氧舱等治疗2wk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药物治疗得以纠正。全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VSD修补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可靠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犬电击心室颤动(室颤)心脏停搏复苏后选择性脑亚低温(33℃)对脑脊液(CSF)中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犬电击室颤8分钟,开胸心肺复苏后观察4小时,11只犬分为2组:正常脑温复苏组(5只)维持脑温36~37℃;选择性脑亚低温复苏组(6只)在心肺复苏后采用经一侧颈总动脉自体血体外冷却灌注辅以头部表面降温维持脑温33℃左右。结果:正常脑温组复苏后30,60,120和240分钟各时间点CSF中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心脏停搏前(P均<0.05),60分钟时达最高值(74.2±16.7)μmol/L,为心脏停搏前(15.5±4.2)μmol/L的4.8倍;选择性脑亚低温组复苏后60和120分钟时间点Glu含量仍显著高于心脏停搏前(P均<0.05),但较相应正常脑温组各值均显著降低(P均<0.05),60分钟时(32.4±9.8)μmol/L仅为心脏停搏前(14.0±4.0)μmol/L的2.3倍,240分钟时已恢复至心脏停搏前水平。结论:选择性脑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心脏停搏复苏后脑内Glu的释放或促进其再摄取以减轻其兴奋性神经毒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补钾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普遍采用的低温、冷停跳液心肌保护法,存在很多不足,而90年代以来采用的“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法”是一种全新的心肌保护方法[1]。该方法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维持病人体温在35℃以上,用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进行心肌保护,也就是所谓的“温心外科”的概念[2]。为了掌握常温体外循环术后正确补钾的规律,我们对26例患者术后钾出入平衡及血钾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了术后补钾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2001年26例常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年龄18~66岁,平均43.6岁。男性14例,女性12例。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临床应用钾镁能且心脏停跳液结合降温保护心肌法80例,并与以往釆用心脏局部冰屑深低温停跳法和心脏局部降温加主动脉根部冰平衡液灌注法各80例对比分析,结果本法优于以往采用的两种方法,应用效果满意. 钾镁能t停眺液配制要求溶浪中的停跳剂钾盐能使心脏迅速停眺于舒张期,并防止心肌缺血期的不良反应.共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心肌组织中ATP、ADP、AMP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瑛 《华西医学》2000,15(3):295-296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心肌组织中的ATP、ADP、AMP的含量,比较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和冷晶体心脏停搏间断灌注保护心肌的作用。方法:心脏瓣膜直视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组(CCC组)和含氧血(T〉35℃)心脏停搏液组(OBC组),分别测定两组心肌组织中ATP、ADP、AMP的含量。结果:组间比较,主动脉开放后CCC组能量储备值(EC值)明显降低(P〈0.05);组内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本院43例IE患者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的资料.CPB采用中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2.4~3.0L/(min·m2)],7℃~10℃稀释血停搏液顺灌进行心肌保护.术前溶血性贫血39例;肝功能不全10例;肾功能不全12例;外周血管栓塞13例.结果 CPB时间(61.47±17.53)min,阻断时间(47±18.4)min.本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3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IE患者术前并发症的评估、体外循环中对症处理,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檀芪在体外循环术中作为心脏冷停搏灌注液的添加剂使用,对抗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2-3月龄的幼猪,体重10.4-11.5kg,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组1为对照组,常规体外循环;组2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冷停搏液中添加紫檀芪;组3常规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前15min,静脉输入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心脏冷停搏液中加入紫檀芪。测定三组动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以及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肌组织的磷酸化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P38的活性。计算心肌细胞线粒体平均比表面和面数密度。结果组1血清CK-MB、心肌MPO活性、心肌组织TNF-α水平、心肌组织的磷酸化P38MAPK的活性明显高于组2(P0.01),与组3相近;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组1线粒体面数密度及比表面明显低于组2(P0.01),组3略高于组1(p0.05),明显低于组2(p0.01)。结论紫檀芪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作为心脏冷停搏液的添加剂使用,能减轻术中心肌炎症反应,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对减轻术中心肌损害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7例原位心脏移植术的配合体会.[方法]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心脏表面放置冰泥作局部降温以保护心肌,根据不同的吻合口传递长短适宜的器械及缝线.[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及良好供心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发育缺陷或部分停顿造成的心血管畸形,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心血管结构异常,是儿童最常见、危害较大的心血管疾病。传统心脏畸形矫治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经正中开胸,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灌注心脏停搏液,心脏停搏下进行,其术野清晰,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2全身亚低温组 2 1例 ,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3例 ,予常规治疗。监测 3组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丙二醛 (MDA )含量。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 4.5 % (12 / 2 2 ) ,病死率 2 2 .7% (5 / 2 2 ) ,结果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分别为 5 2 .4% (11/ 2 1)和 2 3.8% (5 / 2 1)〕,与对照组相比较 (良好率 2 6 .1% ,病死率 47.8%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未见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少脑水肿;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以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我院从1997年8月至11月对十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亚低温治疗。通过冰毯机、冬眠肌松剂及降低环境温度,三种方法联合应用,使病人体温降到28℃-35℃。由于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用冰毯机降温,同时行脑温、脑氧的监测,所以护理好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10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少脑水肿;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以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我院从1997的8月至11月对十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亚低温治疗,通过冰毯机、冬眠机松剂及降低环境温度,三种方法联合应用,使病人体温降到28℃-35℃.由于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用冰毯机降温,同时行脑温、脑氧的监测,所以护理好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