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室率控制难易程度和心房纤颤(房颤)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栓塞性事件的关系。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房颤心衰患者分为心室率易控制组与心室率难控制组,比较2组患者栓塞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心室率易控制组栓塞发生率为0.5%,心室率难控制组栓塞发生率为6.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室率难以控制的房颤心衰患者更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更可引发血栓形成,使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成倍增高。因此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脑卒中事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病.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1.5~1.9倍,约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且长期快速的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脏病[1,2].笔者从2001年1月~2004年7月共收治60例快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蒜油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而行成的脉象称房颤脉。房颤临床常见有阵发性和持续性2种。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室率多在100~180次/min之间。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可确诊。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脉率〉100次/min(脉率少于心率,脉短绌),快慢不一;脉搏力量强弱不等。  相似文献   

5.
<正>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因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从而诱发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因此  相似文献   

6.
正房颤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或复发性心律失常之一,具有明显的心悸、胸闷与惊慌等症状,体征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心室率快时脉搏短绌~([1])。房颤可诱发栓塞,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长期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加重心肌损伤,使  相似文献   

7.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现代医学主要围绕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并发症等进行治疗。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中医药防治房颤有其独特的优势,可减少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的毒副作用。中医治疗老年房颤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活血化瘀为基础,从化痰论治和从胆气虚论治能取得显著疗效,列举病例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过去治疗房颤主张尽可能的复律与维持窦律。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颤治疗策略的传统认识得以更新,已将控制心室率作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用地戈辛与地戈辛联用阿替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对其控制心室率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分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分,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和持续性,绝大多数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对心房纤颤(房颤)伴宽QRS波群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0例房颤合并宽QRS波群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41例,房颤伴心室内差异传导59例。18例无人区心电轴均为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速,59例房颤伴心室内差异传导者无一例位于无人区电轴。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早高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早(P<0.01)。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作为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高辛联合应用比索洛尔控制慢性房颤患者心室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房颤患者58例,将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独使用地高辛(对照组),一组联合使用比索洛尔(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后的心室率变化情况。结果: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控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效果要优于单一使用地高辛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如不及早复律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重构,损害心室结构和功能。笔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生产)与西地兰来控制其心室率,并对两者的短期疗效作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室肥厚动物模型及中药抗心室肥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室肥厚是指心室的重量增加。心室肥厚不仅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肥大,还有心肌间质成分和血管结构的变化。长期的负荷应激会导致不良的心肌重构,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重构,心室肥厚增加了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室肥厚、心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现有一些学者认为,心室肥厚即使在早期也是一种有害的反应[1 ] 。因此,抑制心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是防治心衰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室肥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尤其是有引起脑血管栓塞的危险。而治疗房颤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为转复窦律,一种为控制心室率。在转复窦律中有药物复律与直流电复律2种方法。现将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36例房颤患者进行直流电复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纤颤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的发病原因包括高血压和人口老龄化。阵发性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房颤,目前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房颤发作,控制发作时的心室率及预防相关的合并症如卒中、肺栓塞等,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阵发性房颤是我国巨大而严峻的疾病负担之一,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尤药物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笔者近年来采用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房颤30例,在改善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控制心室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蓼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率控制达标率及左室射血分数(EF)改善情况。方法:筛选永久性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二组:蓼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组(42例):给予蓼松养心胶囊,4粒/三次/日,联合倍他乐克12.5—25mg,二次/日,疗程四周;倍他乐克组:倍他乐克12.5—25mg,二次/日,疗程四周。结果:蓼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组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达标率达80.9%,EF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倍他乐克组:心室率控制达标率为59.5%,EF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心室率控制达标率及EF改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蓼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室率控制达标率及EF改善疗效更好,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是急诊首先需解决的问题.临床控制快速心室率常用西地兰,当交感神经高度兴奋时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高血压常见的心律失常合并症,房颤使房室搏动不协调,射血分数降低,易并发外周血管栓塞,且房颤伴发快速心室率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和口服美托洛尔对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对于控制心房颤动发作时的心室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能较好的转复和维持窦律或减慢房颤时的心室率,临床效果较好,适用心室率快的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