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亚健康的内涵及中医“未病”的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亚健康与中医未病的关系,提出了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动态的变化的中间状态。本文对“治未病”及亚健康含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探讨了亚健康、未病与体质的关系以及亚健康心身干预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如何借助中医辨证,来调整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仲景“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尤以汉代医圣张仲景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在其《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实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群体囊括了中青老各个年龄段。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此问题可以大大降低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及对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与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表现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治病要"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是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如若不及时干预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多种疾病,甚至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患。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该思想正符合现代预防医学诊治亚健康状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上、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然而常人眼中的健康者却有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干预的必要性 80年代,  相似文献   

8.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对亚健康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最重要的防治思想"治未病"理论,是当前中医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了药疗、食疗、针灸等内、外治疗法调治亚健康的优势,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干预亚健康状态,其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人们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的健康概念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苏联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因此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我国现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而令临床医生面对亚健康状态者时无所适从。从中医学的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的思想可知,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重视干预亚健康,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无疑是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现将目前存在的有关亚健康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成因与临床表现,探讨了中医学关于"治未病"的理论及其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研究现状及其非药物治疗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十分热门的话题之一,据国内专业网站的统计报告,2000-2008年发表在医学专业期刊上的以亚健康为题名的论文文献已达2272篇,其中2008年即为452篇,与2000年相比增长将近10倍;另外各级基金资助的项目论文达到454篇[1].足见社会对亚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亚健康状态的推拿治疗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妮 《陕西中医》2008,29(3):335-336
目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推拿治疗机理。方法:归纳中医相关文献资料及近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亚健康状态的推拿治疗方法有整体经络推拿,整脊推拿,足反射区推拿等。其机理是恢复阴阳失调或气血失调,其理论根据是中医的经筋学说。  相似文献   

13.
金成强  宋敏 《中医研究》2010,23(5):56-59
“治未病”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系指在疾病未发生和(或)未发展、传变、复发、后遗之时,预先采取针对措施的预防思想。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与现代的三级预防思想接近。  相似文献   

14.
灸法在治未病中有着积极且肯定的意义,古今医家应用灸法治未病时强调灸法的介入时机,认为适宜的介入时机是灸法治未病产生防病保健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特定的时令节气、人体某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或特殊的时期、或疾病的发作间期和早期介入灸法,选用关元、足三里、肾俞、百会、神阙等穴位可以促进健康、强壮延年、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根据个人的体质差异而选用适宜穴位及灸量来治未病。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之契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防患未然"是中医干预亚健康之要旨,对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肝为五脏之贼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主疏泄,调畅人体的气机,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和“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两方面,分析了肝为五脏之贼的病理机制,提出了调摄精神情志,可使肝变“贼”为“养”,预防疾病的发生,疏肝理气方药在疾病治疗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机,故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可以防治疾病。肾阴和肾阳是调节人体阴阳的枢纽,补肾中之阴阳即为治本之大法。中医学所倡导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及"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应用在妇科治疗中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从操作方法、作用部位、多种方法配合治疗等方面,对2005~2011年的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重视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普遍从养生学角度或从扶正的角度入手治未病,往往忽视驱除邪气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针对治未病理论注重正气而忽视邪气的不足,探讨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提出在伏邪理论指导下:①直捣募原巢穴;②畅通病邪出路;③分消孤邪;④伏邪缓攻;⑤痰瘀毒并治;⑥以物治气;⑦开达募原;⑧邪正两顾;⑨和解表里;⑩外治逐邪等治未病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荆夏敏  吴刚  荆宁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22-123
银屑病是医学界重点防治的皮肤疾患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对银屑病采用积极的预防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浅谈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初步探讨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银屑病防治中的应用,意在开拓银屑病治疗的思路与方法,更好地指导银屑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