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0例(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仅采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采用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双歧杆菌或茵栀黄颗粒口服,2 g/次,3次/d。同时,对照组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18 h,停6 h。观察组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照射4~6 h,中断2~4 h,如此循环。以上疗程均3~5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为(269.2±20.4)、(150.5±16.9)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54.3±21.6)、(183.4±17.1)μmol/L。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9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持续蓝光照射比较,间隙蓝光照射可有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所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持续治疗3-5d为宜,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1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之前显著降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2±1.0)d.1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中有9例显效、1例有效、0例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此次1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提示此法有效性较为理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茵栀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苯巴比妥,每日连续蓝光照射8h。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7d为1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茵栀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且退黄时间比较短,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如光疗、白蛋白、酶诱导剂等),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配合蓝光治疗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AFP、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间断性给予蓝色荧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及AFP和CR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0,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AFP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T3,T4,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配合蓝光治疗可有效改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降低患儿AFP、CR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小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21-2922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蓝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服茵栀黄颗粒疗程为5天,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平均退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疗效比较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7例病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0年至2003年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病理性黄疸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苗智莹  张云慧  李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32-1332
我科采用口服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预防病理性黄疸,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病理因素,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茵栀黄口服液。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5d后所有患儿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满意,有助于促进黄疸消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8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2例;对比组单一进行蓝光治疗,探究组同时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5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比组为8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为(10.22±1.57)d,短于对比组的(13.40±2.11)d(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黄疸采取中采取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邓小菊 《现代养生》2015,(4):149-150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病理因素,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茵栀黄口服液。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5d后所有患儿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满意,有助于促进黄疸消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取216例日龄<28天,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3ml,3次/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疗程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着、疗程缩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预后.方法 将216 例黄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6 例黄疸患儿,占新生儿住院人数27.38%,好转或治愈194 例,转院12 例,死亡10 例.结论 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诊断较难,母乳、感染、HIE 及合并症是引起黄疸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后遗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次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6—11月1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间断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两组均给予肠道益生菌口服和纠酸、补液等治疗,间断蓝光照射组给予蓝光照射8 h,停6~8 h后进行下次治疗;持续蓝光照射组给予不间断蓝光照射,两组均治疗72 h。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断蓝光照射组为41.7%,持续蓝光照射组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用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替代持续蓝光照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马光银  张英 《现代保健》2010,(12):75-76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不同的蓝光照射方法对两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间歇性蓝光照射阻优于持续蓝光照射组。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与持续蓝光照射比较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