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应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或子宫肌瘤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采用0·238%甲磺酸罗比卡因(含0·002mg/ml吗啡);对照组(n=40)采用0·2%盐酸罗比卡因(含0·002mg/ml吗啡)。观察术后15min、2、4、8、24、48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在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0.2%罗比卡因和0.15%布比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R组 (n =16 )给予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 ;B组 (n =16 )给予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行PCEA ,持续镇痛治疗 72小时 ,由不知情观察者每 4小时记录一次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血压、心率及SpO2 。每 2 4小时记录全天有效按压次数、所用药量、最痛时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 ,并由病人评价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1天VAS评分分别为 :安静时R组 (1 1± 1 5 )分 ,B组为 (1 0± 1 4 )分 ;咳嗽时R组 (3 2± 2 0 )分 ,B组 (3 4± 1 3)分 ;最痛程度R组 (4 5± 2 6 )分 ,B组 (4 6±1 6 )分 ,满意度均为 3(2~ 4 )。术后第 2天和第 3天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与第 1天类似。两组安静、咳嗽及最痛时的VAS评分、患者自评镇痛满意度、总用药量及PCEA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第 2天最低平均动脉压R组 (83± 7)mmHg ,B组 (75± 11)mmHg ,第 3天最低心率R组(87± 8)次 /分 ,B组 (78± 9)次 /分 ,B组均低于R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罗比卡因背景输注下芬太尼PCEA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罗比卡因不同浓度背景输注加芬太尼采用P或CP模式PCEA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产妇 72例 (ASAⅠ~Ⅱ级 ) ,双盲随机分成六组 ,硬膜外以 6ml/h分别背景输注0 0 75 % (R1 组 )、0 1 % (R2 组 )、0 1 2 5 % (R3 组 )、0 1 5 %罗比卡因 (R4组 )、0 1 2 5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 (R3C组 )、0 1 5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 (R4C组 ) ;另一泵镇痛液为 0 0 0 0 2 %芬太尼用作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观察镇痛评分、运动阻滞、不良反应及对分娩特征的影响等。结果 六组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 ,每小时总冲击次数与有效冲击次数 (D1 /D2 )R1 >R2 >R3 ≈R4≈R3C≈R4C组 (P <0 0 5 )、芬太尼用量分别为 (6 4 5 3± 6 2 3)、(5 6 94± 8 4 5 )、(5 0 1 3± 5 4 1 )、(4 8 79± 4 32 )、(97 71± 9 1 0 )、(95 1 4± 8 5 2 ) μg。R3C和R4C组各有 3例MBS评为 1分 ,R3C和R4C组各有 3例出现瘙痒。六组镇痛前后宫缩持续与间隔时间、催产素用量、胎心、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 9~ 1 0分。 结论 硬膜外采用 0 1 2 5 %~0 1 5 %罗比卡因 6ml/h背景输注加芬太尼以P模式PCA的方法更能体现两种药物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0.25%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麻醉药 ,其起效较快、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心脏毒性小、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1,2 ] 。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纯 0 2 5 %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6 0例ASAⅠ~Ⅱ级 ,年龄 35~ 6 4岁 ,体重45~ 72kg的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 (n =30 ) ,术后单纯应用 0 2 5 %罗比卡因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 ;Ⅱ组 (n =30 ) ,以 0 0 0 3%吗啡 +0 12 5 %布比卡因 +0 0 0 5 %氟哌利多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术中均… 相似文献
6.
7.
8.
等效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CEA)效应。方法 选择 6 0例ASAⅠ~Ⅱ级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n=30 )。术后采用LCP模式行PCEA ,即负荷剂量 (5ml) +持续剂量 (2ml/h) +PCA剂量 (2ml/次 ) ,锁定时间 10min。A组镇痛用药为 0 2 %罗比卡因 +舒芬太尼 (0 4 μg/ml) ;B组为 0 2 %罗比卡因 +芬太尼 (4 μg/ml)。术后 4、8、12、2 0、2 4h双盲对照观察两组镇痛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舒芬太尼用量为 (2 6 5 0±2 80 ) μg ;B组芬太尼用量为 (2 74 30± 15 80 ) μg。两组罗比卡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组间相同时间段内VAS、BCS及Bromage评分基本相似 (P >0 0 5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以LCP模式采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 0 2 %罗比卡因行PCEA ,可为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0.1%罗比卡因与0.1%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高龄病人TURP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0.1%罗比卡因与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高龄病人前列腺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Ⅱ~Ⅲ级,年龄80~91岁,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摘除(TURP)的病人,随机均分为0.1%罗比卡因组(A组)和0.1%布比卡因组(B组)。于手术结束前经硬膜外导管2ml/h分别持续注入0.1%罗比卡因和0.1%布比卡因,同时辅助2μg/ml芬太尼,测定术后4、8、12、24hVAS,镇静评分,记录BP、HR、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相当,BP、HR、SpO2等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均无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结论0.1%罗比卡因与0.1%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高龄病人TURP术后镇痛效果相似,对呼吸循环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或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infusion epiduaral,CEI)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有分娩镇痛要求的足月初产妇186例,ASAⅠ或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2例。三组均使用首次剂量(0.1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 ml,镇痛泵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0ml。PIEB1组(P1组):5ml/30min,首次剂量注入30min后开始脉冲给药;PIEB2组(P2组):10 ml/60 min,首次剂量注入60 min后开始脉冲给药;CEI组(C组):10ml/h,首次剂量注入后立即开始持续给予背景剂量。三组均设置PCA量5ml,锁定时间30min。记录镇痛期间宫缩疼痛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VAS评分3分的例数和(MBS)评分1分的例数;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镇痛药物用药总量、催产素使用量、PCEA按压次数,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产间发热的例数;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在分娩镇痛开始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镇痛前,P2组VAS3分的比率明显低于P1组和C组(P0.05)。镇痛期间,P1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P2组和C组,P2组单侧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P2组镇痛药物用药总量、PCE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明显长于P1组和C组(P0.05)。P1组与P2组器械助产与产间发热的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给予首次剂量后,间隔60min行PIEB模式注射技术,是一种更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罗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剖宫产术后疼痛不仅有术后切口的疼痛,而且还包括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本观察拟比较罗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ASAⅠ~Ⅱ级,年龄25~35岁,自愿接受术后镇痛,无内科疾患和药物过敏史,既往无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即硬膜外腔一次性注入马啡与布比卡因复合液、单次注药后继以持续泵输注上述复合液,观察比较两种术后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背景本研究拟评估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4—5μg/kg)用于儿童不同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疼痛管理数据和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费城儿童医院行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手术后镇痛患儿的病历资料。所有患儿均在鞘内注射后随访24—48小时。结果共分析了187例患儿。平均年龄5.6±5.1岁(中位数4.0,四分值距1.0—10.0)。根据FLACC评分和语言数字评分,24小时内患儿最大疼痛评分中位数均为0,四分值距分别为0~3和0—4。首次使用阿片类补救镇痛的时间为22.4±16.9小时(范围:0—48小时,95%可信区间:19.9—24.8小时)。手术后24小时内,70例(37%)患儿无需阿片类药物镇痛(口服或静注)。117例应用阿片类药物的患儿中59例(50%)仅用羟考酮镇痛。33%使用酮咯酸镇痛的患儿单纯(11%)或联合(22%)使用了静脉或口服阿片类药镇痛。恶心、呕吐、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分别为32%、37%和6%。1例患儿发生一过性硬脊膜穿刺后头痛,2例患儿手术后60分钟后因偶发低氧血症需要吸氧。未发生需辅助通气或纳洛酮治疗的呼吸抑制。结论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对于儿童手术后镇痛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同椎间隙穿刺留管术后硬膜外持续泵注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不同椎间隙留管硬膜外持续泵注罗哌卡因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A1、A2组术后硬膜外留管位置为T_(11-12);B1组、B2组则为L(2-3);均采用双泵镇痛法双盲对照观察(n=20)。四组第一泵为硬膜外0.2%罗哌卡因4ml/h;第二泵中A1组、B1组以0.08%氯诺昔康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辅助,其PCA设置为0.8mg/次,锁定时间为5min;A2组与B2组以0.1%吗啡静脉PCA,其设置为1mg/次,锁定时间为5min。结果 四组24h硬膜外罗哌卡因使用剂量为192mg;A1组、A2组静脉氯诺昔康和吗啡PCA的剂量分别为(3.9±2.8)mg和(4.6±3.5)mg,而B1组、B2组则为(7.7±2.5)mg和(7.8±2.4)mg,T_(11-12)硬膜外留管(A1组、A2组)静脉辅助镇痛药量明显减少(P<0.05)。四组相同时间段内VAS、BCS、Bromage评分及D1/D2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妇科手术后T_(11-12)硬膜外留管0.2%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泵注(4ml/h)比L_(2-3)留管的镇痛效应更强,且静脉PCA辅助药量更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