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实验组(超声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蛛网膜下腔麻醉),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运动与感觉阻滞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后5、10、15、30 min实验组患者的SBP及D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42.5%)(P<0.01)。结论: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中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良好,对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训练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脊髓神经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用2%戊巴比妥纳按30mg/kg,从兔耳缘静脉注射作基础麻醉。实验组用1%利多卡因作兔腰骶段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麻醉药。于麻醉后30min灌注与取材固定,蜡块包埋标本,切片处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采集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 (1)硬膜外阻滞麻醉后,实验组相应节段脊髓灰质后角Ⅲ、Ⅳ板层的小圆细胞及前角Ⅸ板层外侧大多角细胞经HE染色后均有胞浆尼氏体减少,胞核偏向一端,其细胞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照组上述细胞有c-fos蛋白表达,实验组上述细胞c-fos蛋白表达减弱或无表达,对照组与实验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腰骶段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后,脊髓软脊膜没有水肿或分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后,脊髓相应节段的神经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后,脊髓软脊膜没有水肿或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3.
潘东军 《吉林医学》2012,33(2):264-266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对针内针一次性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低血压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38岁的剖宫产产妇60例,产妇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林格液,输液速度为15~20 ml/(kg.h),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联合穿刺针中的针内针于L4~5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2.5ml加0.05%盐酸吗啡0.5 ml合剂,回吸再次确认脑脊液回流。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翻身平卧后,若血压下降则立即静脉滴注多巴胺2 mg;B组为观察组,麻醉后立即静脉滴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术中若血压下降则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及麻醉后1、3、6、9、15、25 min的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30 min内使用多巴胺总量。结果:A组麻醉后3 min血压明显下降,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B组,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30 min内使用多巴胺组总量A组大于B组(P<0.01)。结论:针内针单剂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是安全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小剂量注射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血压下降是有效的,蛛网膜下腔0.2 mg吗啡有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针内针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学》2019,40(2):156-160
目的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7):902-904
目的:研究雷莫司琼在预防脊髓麻醉期间寒战的疗效及脊髓麻醉阻滞区域与寒战的相关性。方法:择期椎管内脊髓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90例,ASA I-II,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和研究组(R组)各45例。均使用22-G脊髓麻醉针,在L3~4间隙之间进行脊髓麻醉,注入蛛网膜下腔0.5%的布比卡因2~3ml。脊髓麻醉前5min,S组静脉注射2ml 0.9%生理盐水,R组静脉注射0.3mg雷莫司琼。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完成后测试椎管内阻滞平面和麻醉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60min和120min对寒战进行评估。监测SP、DP、HR、SpO2。耳膜温度计测量核心体温从麻醉之前开始每5min记录一次。结果:S组寒战发生12例,R组寒战发生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脊髓麻醉后分别与麻醉前相比平均核心温度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核心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莫司琼能有效防止脊髓麻醉过程中发生寒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福尔马林致痛兔脊髓背角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建立 1周后 ,1 9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组 ) 5例、SGB组 (B组 )和对照组 (C组 )各 7例。A组麻醉后灌注固定取脊髓颈段 6~ 8;B组和C组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1h后 ,B组经导管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 0 .5ml,C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 1h后灌注固定取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Fos含量的变化。结果 :B组和C组刺激侧脊髓背角内可见大量的Fos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分布于背角Ⅰ、Ⅱ层。但两组间Fos的OD值无明显差别 (P >0 .0 5)。而对侧脊髓和A组内未见或偶见少量Fos阳性神经元。结论 :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可引起兔脊髓背角c-fos基因的表达 ,但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明成 《吉林医学》2013,34(23):4685-4686
目的:探讨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很好,而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后PCE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术后均连接PCEA,PCEA采用相同配方,总剂量为150 ml,术后两组均连接PCEA,总剂量控制在150 ml,镇痛药均为0.75%罗哌卡因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12 ml,芬太尼0.4 mg。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2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72 h(T6)的活动和静息VAS情况和Blous次数,比较两组产妇的下床时间、肠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静息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T4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Blous次数高于硬膜外组,T3、T4、T5Blous次数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下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肠排气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泌乳时间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瘙痒发生率、腰痛发生率均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两种椎管内麻醉,在术后应用PCEA均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后产妇泌乳和肠排气恢复较早,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吴浩云 《包头医学》2016,40(4):200-20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产妇术中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0.75%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0.75%布比卡因。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均无术后并头痛的发生,其他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产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探索理想的诊断腰骶神经根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采用高压短脉冲电刺激技术直接刺激神经根,在比目鱼肌及半腱肌记录H反射,共检测正常人30例,S1及L5神经根病20例。(1)测定了比目鱼肌及半腱肌神经根刺激H反射正常值。(2)半腱肌和经目鱼肌NRSH在正常人可100%记录到。93)L5S1椎间隙及S1神经孔刺激,比目鱼肌及 半腱肌NRSH各参数相差均不显著。(4)单纯S1神经根病仅比目鱼肌NRSH异常,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方法。并汇报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分析其损伤原因,总结预防与治疗经验,为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原代脊髓神经细胞的方法,为研究脊髓损伤及修复的分子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将妊娠15 d的孕鼠处死后取出胎鼠脊髓,分离出神经细胞作为原代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学特征,并采用DAPI和NSE双重染色对所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鼠脊髓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生长好,纯度高,经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细胞荧光染色符合神经细胞特点。结论:采用该实验方法进行脊髓神经细胞培养方法简便,纯度高,能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用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的脊神经束刺激电极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内源性NGF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胚胎脊髓移植后,脊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及NGF多肽的合成。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可以促进和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损伤脊髓内NGF mRNA的表达和NGF多肽的合成;胚胎脊髓植入后早期能在宿主脊髓内表达和合成NGF;损伤和移植条件下,NGFmRNA的表达与合成主要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结论:内源性NGF在移植后的损伤脊髓中可能对再生轴突起重要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所累及脊神经的椎间隙,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穿刺定位,注入1%利多卡因5 ml,如疼痛缓解程度超过50%,观察30 min后,给予95%乙醇2 ml,患者保持治疗时的体位2 h,然后坐位观察1 h后离院。3 d后复诊,如有必要可以再次重复上述治疗。每次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VAS值以及自发疼痛范围的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8例患者接受了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62±1.21)降为(2.58±1.37)(P〈0.01),自发性疼痛面积也由治疗前的(1.0±0.00)减为(0.56±0.23)(P〈0.01)。结论门诊PHN患者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脊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记蛋白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以及BDNF清除剂TrkB/Fc对GFAP表达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NL组(n=6)。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6天测定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测定后取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和BDNF的表达。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n=6),其中对照组仅行鞘内置管术;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分别在行SNL术前,予鞘内注入PBS或TrkB/Fc 10μL,术后1次/d×6 d,每次注药前1 h测定50%PWT,末次给药后1 h取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6天,SNL组手术同侧后肢50%PWT均较术前基础值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6天,SNL组手术同侧脊髓背角BDNF和GFAP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NL+TrkB/Fc组大鼠手术同侧50%PWT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活化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对SNL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伴有明显腿部放射痛或腿痛重于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在斜位透视影像监测下,选用22G腰穿针,经椎弓根的外下方行腰脊神经根穿刺术,当患者出现与平时相似的腿部放射痛,造影剂试验显影充盈的神经根袖时,每1神经根注入1~2.5 ml阻滞液(2%利多卡因2 ml 复方倍他米松1 ml 0.9%生理盐水1 ml)。结果治疗后3日、3个月V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日和3个月时的治疗优良率分别是80.49%(33例)和73.17%(30例)。治疗后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腰骶脊神经根阻滞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具有穿刺准确、靶位注射、药物集中、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78-80
目的 探讨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8 月~2018 年12 月我院骨伤科住院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 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加神经根阻滞,治疗组给予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体征及ADL 受限情况。结果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加神经根阻滞(对照组)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减轻腰部活动受限、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