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血中p53及细胞周期调节基因p21waf/cip1的表达,探讨二者与IS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30例ISS患儿( ISS组)和3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中p53和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P53和P21 waf/cip1蛋白的含量。结果:ISS组患儿外周血中p53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P53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44和0.701,P均>0.05),ISS组p21waf/cip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4.606,P<0.001)。结论:p21waf/cip1可能通过非依赖p53途径参与I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以及p21waf1/cip1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基因及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膀胱癌组织(P<0.05);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之有相关(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GI期肿瘤、浅表性肿瘤中明显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组织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Fhit蛋白的表达在初发肿瘤中与复发肿瘤中差异无显著性,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两种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结论 FHIT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p21waf1/cip1基因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预后的指标.FHIT基因、D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进展中可能没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w1990细胞、重组质粒p53-GFP转染的sw1990细胞和正常胰腺组织中p53、p21waf1/cip1、bax、puma、pten及mdm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p21 waf1/cip1调控途径中p53、p21 waf1/cip1、cyclinD1、cyclin E基因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及相互间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于17例乳腺良性组织、19例癌前病变、69例乳腺癌(20例导管内癌、4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检测4种基因蛋白表达,原位RNA分子杂交、原位DNA分子杂交方法于25例乳腺癌、15例癌前病变(大部为cyclinD1蛋白过表达)中检测cyclinD1 mRNA水平及基因状况.结果①p53在良性、癌前病变组织中失表达,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8%;②p21表达与p53表达无负相关性;③p21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率为29%;cyclinD1、cyclin E过表达率为46%、51%,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及良性组织;cyclinD1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yclinE过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④cyclinD1蛋白过表达的乳腺癌中其相关的基因扩增率为32%;⑤p21表达与cyclinD1、cyclinE表达正相关.结论①突变型p53基因参与乳腺癌发生;②乳腺癌中p21表达不完全依赖于野生型p53基因;③正、负性调控因子p21、cyclinD1、cyclinE基因表达异常及cyclinD1基因异常是乳腺癌早期频发的分子事件,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证实了周期失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④基因扩增是cyclinD1 mRNA过表达及蛋白过表达的分子机制之一;⑤p21可能间接调控cyclinD1、cyclinE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cyclinE及p21waf1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相关性,探讨OSCC中心体扩增的分子机制.方法:8例正常口腔黏膜及27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yclinE和p21 waf1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与相应组织中心体扩增的相关性.结果:OSCC中心体扩增与cyclinE/p21waf1比值呈正相关(r =0.679,P<0.01),而与p21waf1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472,P<0.05).结论:cy-clinE/p21waf1比值增高可能是OSCC中心体扩增的原因之一,p21waf1蛋白表达下调在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作用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cip1/wa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cip1/waf1 mRNA;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用RT-PCR扩增和荧光免疫方法测定cip1/waf1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未经修饰的脱氧核酶DzT和在DzT的3′末段添加倒位连接T碱基的脱氧核酶DzTi在体外能够有效地切割cip1/waf1 mRNA;在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DzTi比DzT对cip1/waf1 mRNA表现出更强的切割作用,能显著地降低细胞内cip1/waf1蛋白(p21cip1/waf1蛋白或p21蛋白)水平(P<0.01),下调bax基因的表达(P<0.05),但对bcl-2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P>0.05).DzT和DzTi的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T′和DzT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作用.结论人工合成的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cip1/waf1 mRNA,并能上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表明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通过切割cip1/waf1 mRNA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变过程中p53、BrdU、P21waf1和PCNA 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P21waf1、PCNA及S期细胞标记指数(BrdU)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食管活检组织179例(正常上皮3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117例,不典型增生(DYS)31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26例以及同一个体食管癌手术标本37例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正常上皮7例,BCH 29例,DYS 23例)p53、PCNA、BrdU和P21waf1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病理形态学相似的食管正常、各级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53、P21waf1、PCNA和BrdU蛋白表达变化相似.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p53和BrdU阳性细胞数均呈上升趋势,但P21waf1呈下降趋势(P<0.05).BrdU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食管癌变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分子变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可能起重要的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P21waf1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中p53表达及功能。方法:对38例N:PC和16例对照样本中的p53、p21 mRNA进行RT—PCR定量分析。结果:(1)NPC组p53mRNA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p21 mRNA的水平两组相同。(2)在相关分析中,对照组p21mRNA水平随p53 mRNA的水平升高而升高,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γ p53一p21)=0.654,P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1WAF1/CI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p53在结肠癌的表达及三个基因产物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21WAF1/CIP1、cyclin D1的mRNA及p53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p21WAF1/CIP1 mRNA在癌组织的表达率为84.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1.90%(P<0.05).cyclin D1 mRNA在癌组织表达率为63.4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4.44%(P<0.05).p53蛋白在结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38.09%,p53过表达组p21WAF1/CIP1 mRNA表达较p53阴性组为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p53过表达组cyclin D1 mRNA表达较p53阴性组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21WAF1/CIP1 mRNA与cyclin D1 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p21WAF1/CIP1、cyclin D1、p53的异常表达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结肠癌的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73、p53和p21^WAF1/CIP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并对p73与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和恶性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随机抽取的胶质瘤组织Ⅰ~Ⅲ级20例,Ⅲ、Ⅳ级各20例及正常脑组织11例(对照组),检测p7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16、p21、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肺癌组织中p16、p2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上标本中有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N基因片段扩增阳性。结果 30份肺癌标本中p16、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43.3%(13/30)、53.3%(16/30);各种蛋白阳性表达例数在鳞癌与腺癌组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标本,其p16、p21阳性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晚期肿瘤组织较早期p53阳性表达增强。p16、p21在肿瘤Ⅲ Ⅳ期较Ⅱ期阳性表达率下降。p16、p21、p53蛋白在RSV N基因片段扩增阳性肺癌标本中的表达与扩增阴性的肺癌标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16、p21可能作为判断肺癌分期及预后的参考指标。RSV感染对肺癌组织细胞癌基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p16和p15基因已被公认为肿瘤抑制基因 ,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负调控调节机体代谢 ,维持自身稳定 ,控制着肿瘤的发生 ,作用较Rb和p5 3更直接 ,特异性更强 ,在多种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及利用抑癌基因的治疗中引起关注。现就其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p16和p15基因的发现 ,定位 ,结构1993年底Serrano等在研究与CDK结合的蛋白质时 ,发现一分子量为 15 845kD的蛋白质 ,定名为p16蛋白。 1994年 ,Kamb等在对近 30 0种肿瘤细胞系进行普查时 ,在染色体 9P2 1(约 40kb)发现了两个肿瘤抑制基因 ,分别命名为多种肿瘤抑…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应用免疫金银染色(IGSS)方法检测了82例胃癌标本p53,rasp21,C-erbB-2癌基因蛋白。其阳性结果分别为56.1%,51.2%,58.5%,胃癌旁正常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2%,14.6%,9.8%,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53阳性细胞的染色部位在细胞核内,p21及p185阳性细胞的染色部位在胞浆及/或胞膜。p53、p185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82例胃癌中有36例显示p53与p21协同阳性。而无1例单独p53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15.
INK4系列抑癌基因(p16、p15、p18、p19)在白血病中的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家族失活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白血病发病机制,监测发病过程。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限制内切酶Hpa Ⅱ或Msp Ⅰ结合PCR技术研究白血病患者p16、p15、p18、p19基因甲基化状况:(1)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白血病p16基因家族外显子1和/或外显子2纯合子缺失,(2)用REP-PCR分别对上述病例中无外显子1缺失的病例进行甲基化研究,探讨甲基化发生频率,分析与白血病发病关系。结果 p16、p15基因外显子1在急性白血病(AL组)甲基化率分别为35.29%,48.6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为25%,37.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为60%,69.23%,初治AL组为29.09%,42.10%,复发AL组为61.54%,70.5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急变期、白血病完全缓解(CR-AL)、对照组均无甲基化。p18、p19基因无论在AL组、ALL组、ANLL组、复发AL组、初治AL组,或是在CML的慢性期、急变期、CR-AL、对照组均无甲基化。结论 (1)在p16基因家族中,p16、p15基因甲基化在AL的发生频率较高,ALL甲基化率明显高于ANLL,以复发ALL组最高。p18、p19基因在AL组中未见甲基化。(2)在ALL中,p15甲基化率高于p16甲基化率,在ANLL中,p16、p15基因的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3)p16、p15基因甲基化可作为AL病程进展、复发、预后的指标之一。(4)p16、p15基因甲基化在CML病程中(慢性期、急变期)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21和p27的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4月间12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同时选取120例健康女性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5ml,提取基因组DNA,分析每个样本的基因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p16基因C540G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p16基因C580T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21基因的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p27基因的V/V、V/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基因和p21基因型的多态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易感性有关;p27基因的V/V纯合型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63及p7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6例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p63及p7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置换-抗的蛋白对照组比较,并同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p63及p73在66例脑胶质瘤病人中明显表达,p63表达阳性率为42.42%,p73表达阳性率为31.82%.组间对照p63组Ⅱ~Ⅳ级与Ⅰ~Ⅱ级比较P<0.01;p73组Ⅲ~Ⅳ级与Ⅰ~Ⅱ级比较P<0.05,Ⅱ~Ⅲ级与Ⅰ~Ⅱ级比较x2=2.268,P>0.05.结论p63及p73作为p53家族的新成员可能是候选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8.
To assess the multiple steps involved in carcinogenesis we evaluated p53 gene mutation frequencies,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of chromosomes 3p, 9p and 17p in hyperplasia, squamous metaplasia, dysplasi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situ and earl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onchial epithelium,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 and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verexpression of p53 oncoprotein was observed in 31% of mild dysplasia, 50% of moderate and 67% of severe dysplasia. Mutation of the p53 gene, however, was confirmed only in 2 severe dysplasias. LOH of 3p, 9p and 17p were detected in 8% of mild and 6% of moderate dysplasias. Among other types of bronchial lesions, two columnar cell hyperplasias showed LOH of 3p and 17p,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H of 3p or 9p may be a rare but early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 In particular, deletion of 3p21.3 is a relatively common event in premalignancy.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p53 gene abnormalities occur during the following stage of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 c-erbB-2, p53癌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c-erbB-2,p53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58例胃癌、31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11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鼠抗人mAb ras基因p21蛋白、兔抗人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p185,鼠抗人mAb p53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p21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7.3%,30.0%,46.2%,75.0%和72.4%;其表达率在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轻、中度异型增生(P<0.05);p185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度异型增生中无表达,在重度异型增生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8.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仅在癌中有表达,表达率29.3%,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胃癌中两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结论 ras基因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c-erbB-2,p53基因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较晚期。并认为胃癌发生需要多基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 P53、P63和 P73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鼻咽癌患者89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组织中 P53、P63和 P7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不同临床病例特征的意义。结果:观察组 P53、P63和 P73阳性率为67.4%(60/89)、87.6%(78/89)以及53.0%(48/89),均高于对照组的28.0%(14/50)、36.0%(18/50)、20.0%(1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中 p53、p63和 p73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具有颈淋巴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 p53、p63表达阳性率更高、在 TNM 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中 p63、p73表达阳性率更高以及病理类型为非角化癌鼻咽癌患者中 p63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组织中 P53、P63和 P73基因高表达,并且对临床分期、淋巴转移以及病理分型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 P53、P63和 P73在两种基因的监测,对鼻咽癌临床治疗和预后都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