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定植与炎性反应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根据患者有、无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留取痰液进行痰细胞分类计数和定量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炎性反应细胞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细胞的计数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细菌定植可加重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相关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自然痰与诱导痰涂片细胞分类计数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诱导痰与自然痰涂片细胞分类计数和留取成功率,为广泛应用诱导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呼吸道疾病患者59例间隔4~5 h随机先后留取自然痰和0.068 mol/L氯化钠(即4% NaCl)超声雾化的诱导痰,成功地留取合格自然痰标本43份、诱导痰56份. 43位患者的诱导痰和相应的自然痰涂片分为两组,Giemsa染色后比较诱导痰和自然痰两组每高倍镜视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粒细胞的绝对数,以及每种细胞占粒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 诱导痰和自然痰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73%,χ2=10.60, P<0.01;粒细胞总数分别为120.25±28.16和101.00±23.65个/每高倍镜视野,t=8.37,P<0.01;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45.50±25.41和38.50±21.50, 31.25±8.24和27.25±7.19, 40.00±21.66和32.75±17.73, 3.50±1.53和2.50±1.09个/每高倍镜视野 P<0.05,然而,每种细胞占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7.8±21.1)%和(38.1±21.3)%, (26.0±6.8)%和(27.0±7.1)%,(33.3±18.0)%和(32.4±17.6)%,(2.9±1.3)%和(2.5±1.1)%,各组P>0.05. 结论: 与自然痰相比,雾化吸入0.068 mol/L高渗NaCl溶液后,留取诱导痰的成功率较高,诱导痰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增加,但百分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表型分为单纯COPD组46例和ACOS者(4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研究对象FeNO、诱导痰细胞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分析ACOS患者FeNO水平与诱导痰细胞计数、hs-CRP、IL-8、TNF-α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之间性别构成、体重、身高与吸烟量无统计学差异。与单纯COPD组进行比较,ACOS组患者FeNO水平与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增多(P<0.05);痰细胞总数、hs-CRP、IL-8与TNF-α则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OS组FeNO水平、痰细胞总数、痰嗜酸粒细胞计数、hs-CRP、IL-8与TNF-α均明显增高或增多(P<0.05);单纯COPD组痰细胞总数、hs-CRP、IL-8及TNF-α均明显增多或增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FeNO与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则没有统计学差异。ACOS组患者FeNO与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87,P<0.05;与痰细胞总数、FEV1%、FEV1/FVC%、及血清hs-CRP、IL-8、TNF-α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264,0.286,0.301,0.238,0.203,0.226,均P>0.05。结论:ACOS患者的气道炎症与嗜酸粒细胞有一定关系。FeNO检测从一定程度反映了ACOS患者的气道炎症,能够从COPD人群中识别出ACOS患者。  相似文献   

4.
肺功能测定可客观反映接尘者肺功能状态 ,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常见的职业病 ,其肺功能改变常早于其病理改变。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7月我们对宁夏灵州集团所属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对其中 4 0 2名职工肺功能进行配对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从参加体检的全部职工中 ,选择工龄 2 0年以上 ,排除除尘肺外其他肺部疾患共 4 0 2例 ,其中经宁夏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尘肺小组鉴定的尘肺患者 134例 (其中一期 81例 ,二期及三期 5 3例 )作为尘肺组 ;另选取接尘职工 10 6人作为接尘职工组 ;未接尘职工 16 2人作为未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6 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和哮喘缓解期组 (2 6例 ) ,2 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 ,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3组最大呼气流量 (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 (E0 )、中性粒细胞数 (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 ,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烟酸对染矽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成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烟酸处理组,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在体全肺肺灌洗法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对白细总数及其分类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矽尘组相应时间点BALF白细胞总数均不同程度增高,其中1 d、7 d和28 d时增幅较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 d时达高峰.烟酸组相应时间点BALF白细胞总数亦都高于对照组,其中1d、14d和28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烟酸组各相应时间点BALF白细胞总数与染矽尘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比较,染矽尘组相应时间点BALF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增高,其中1 d、7 d、14 d和21 d时增幅较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 d时达高峰.烟酸组相应各时间点BALF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其中1 d和14 d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烟酸组各相应时间点BALF淋巴细胞与染矽尘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矽尘组BALF中性粒细胞从第1 d开始增加,一直持续到第28 d,其中7 d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烟酸组BALF中性粒细胞在相应时间点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d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烟酸组BALF中性粒细胞与染矽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矽尘可引起BAL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升高;烟酸对矽尘诱导大鼠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加没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不和"患者的痰液量及其细胞成分.方法:采用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并作细菌培养,常法计算痰液细胞总数,涂片姬姆萨染色检查细胞类型,测定受试者的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iw,PEF).结果:"胃不和"患者的痰液量、痰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诱痰后PEF下降.经中药治疗有80.0%的病人症状缓解,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痰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胃不和"可引起气道(非感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  相似文献   

8.
尘肺患者发生呼吸道炎症时 ,可表现为咳嗽、咳痰 ,细菌引起可咳脓性痰、黄痰、绿痰 ,病毒性呼吸道炎症一般咳白色痰。大部分患者有气短、胸闷 ,部分患者有发热 ,白细胞升高 ,或中性粒细胞增加。纳差、喘息、呼吸困难也是常见症状。部分尘肺患者感染时可不发热 ,白细胞总数不高 ,或仅中性粒细胞增加 ,肺内可有干湿性罗音 ,或只有肺泡呼吸音低。X线胸片表现因有肺纤维化、矽结节、结核、肺气肿等存在 ,对炎症变化不容易鉴别。尘肺发生呼吸道感染预防十分重要 ,可采用体能锻练 ,加强呼吸道防御功能的锻练 ,戒除烟酒 ,治疗鼻咽部疾病。也可服中…  相似文献   

9.
宁静  徐勇胜  杨瑄 《广东医学》2008,29(4):630-632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气道炎症情况。方法根据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分为无家族史组31例,有家族史组36例。所有患儿均进行痰液分析?肺功能检查及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血清IgE测定。结果有无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在痰液细胞学检查中,淋巴细胞的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和嗜酸细胞比例两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血清IgE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功能在代表气道反应性的指标扩张实验改善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下呼吸道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出现了气道高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棉尘对工人健康有哪些危害及棉尘肺患病的情况。在我国,棉尘对工人健康危害报道较少,尤其是棉尘肺(byssinosis)只有过零星报道,而且对棉尘肺概念、棉尘作业工人能否发生棉尘肺也有不同看法本文所指的棉尘肺不是我国通称的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