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建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42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暴露时间、地点、暴露源、暴露方式、暴露发生的环节及医护人员有无防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区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占54.8%;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最常见的原因,占83.3%;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1.4%;暴露源以不明暴露为主,占47.6%,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占23.8%。结论: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面临职业暴露的高危风险,就职时提前注射疫苗做好自我保护、医院院感科建立快速有效的监测报告机制、并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合理用药及暴露后按相关规定进行追踪均是降低职业感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的216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42人:护士占59.52%;5年以下医护人员占57.14%;患者烦躁或病情特别危急发生暴露占40.48%;手部暴露占59.52%;乙型肝炎病毒为暴露源病原体占61.90%;上报院感科占100%。结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缺乏,低年资医护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不足,管理者应加强职业培训及质控监督,并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干预,避免发生职业暴露或降低职业暴露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在医护人员对HIV孕产妇母婴阻断中进行护理工作时职业暴露的风险,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HIV孕产妇对其进行母婴阻断,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对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统计,分析防护比率;结果:工作伴随职业暴露的12例医护人员均无发生HIV感染;结论:为保证所有在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不发生感染,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要求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保证HIV孕产妇母婴阻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5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45%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输液注射结束拔针时、手术和抢救病人时、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锐器伤和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张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85-1586
目的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科护理人员2009年1月_2013年1月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均未感染相应疾病。结论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全面的处理措施对减少感染率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抽取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情况调查。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经及时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感染,及时有效的评估和有效的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为减少和预防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5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后上报的205例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登记上报的20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医师类占42.4%,护理类占41.5%;暴露类型中,以锐器伤损害为主,占92.2%,最常见于手术缝合针刺伤、处理医疗废物和输液后拔针等;暴露源患者中以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5.8%.全部暴露者均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追踪检测无因此发生血源性感染者.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标准预防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与干预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肛肠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 对肛肠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或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及实施对策.结论 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对保障肛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丙型肝炎职业暴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山西省23所二级、三级综合医院2300名医院人员进行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认知调查分析。结果问卷正确率:最低14.8%,最高98.3%,平均59.8%;三级医院52.0%,二级医院48.0%;医生40.0%,护理人员40.0%,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20.0%;32.3%进行过培训,67.7%未进行过培训;82.3%意识到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危险,63.4%采取防护措施。结论山西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并不理想,必须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以便有效的预防丙型肝炎职业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护措施以降低损伤发生率.方法对手术室医师、护士在不同手术、使用不同仪器、不同时段职业损伤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08、2009年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3.21%、19.04%、14.08%;3年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共35人,其中手术医师12人,手术护士23人.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分别采用抗HBVS,抗-HBVC,抗HCVNS5及抗-HGV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HBVS抗原(HBsAg)、HBVC抗原(HBcAg)、HCVNS5抗原(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HCC中检出HBsAg18例(66.7%),HCAg13例(48.2%)及HGAg9例(33.3%)。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4例,HBV单独感染7例,HCV单独感染2例,HGV单独感染2例;在慢性肝炎中检出HBsAg26例(70.3%),HCAg19例(51.4%)及HGAg12例(32.4%)。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10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HBV单独感染11例,HCV单独感染5例,HGV单独感染2例。HBsAg、HCAg、HGAg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呈细颗粒状分布。HBcAg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胞核或胞浆内。结论:慢性肝炎及HCC患者有较高的HBV、HCV及HGV感染率,HBV感染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交叉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方面的异同。方法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组50例和单纯乙型肝炎组50例,其中每组各含4例肝硬化患者;对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症状、转氨酶及胆红素方面,重叠感染组均重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或P〈0.01)。但与预后有关的一些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死率,两种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有所不同:甲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不大,但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病毒干扰方面,两种重叠感染似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更明显。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转氨酶、胆红素虽有一定影响,但对其预后无太大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似有一定的抑制,但不如戊型肝炎明显;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也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HE)和散发性甲型肝炎(HA)的差别。方法:对42例HE和70例HA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HE与HA相比,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高(P〈0.01),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P〈0.01),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5)。结论:HE未成年患者发病少见,肝细胞损害较HA明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an attack of infectious hepatiti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患者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检测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6例肝炎相关性再障患者中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10例(占28%),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3例(占8%)。从感染肝炎病毒到发生再障的间隔时间为40~150d,这两种再障均为急性肝炎相关性再障,生存期5~64d。结论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HLA与疾病关联研究始于1967年,至今研究过的疾病超过500种,但有关HLA与肝炎的研究却是从近些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20.
Hepatitis C and steatosi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non-alcohol-related hepatic steatosis are the most common liver diseases worldwide, and both conditions often co-exist in the same patient.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3 directly induces development of steatosis, whereas in patients with non-genotype 3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insulin resistanc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teatosi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ts clin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obesity, hyperglycemia, hypertriglyceridemia,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and low HDL-cholesterol levels are often se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Both increased adipocity and presence of steatosi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fibrosis progression, and both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ate of response to antiviral treatment. Hence, liver steatosis in the setting of HCV infection is a distinct condition with specific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weight management may lead not only to a decrease in steatosis but also improvement in fibrosis severity.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whether weight reduction improves response to antiviral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