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颅内蛛网膜囊肿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述病例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23岁。结果:囊肿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加脑池(或蛛网膜下腔)交通术7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有改善。CT随访21例,18例囊腔消失或明显缩小,2例稍有缩小,1例较术前无变化。结论:精细操作,防止囊肿破裂并尽量完整切除或大部分切除囊肿,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之间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内蛛网膜囊肿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47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囊肿开放脑池穿通术、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术、内镜下囊肿脑池穿通术及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所有手术后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与囊肿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有剧烈头痛和高热,裂隙脑室综合征和硬膜下血肿。结论对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与囊肿有关的并发症有其特殊性,做到术中操作细致,术后严密观察,对此类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囊肿的适应症立法及优缺点。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手术和/或神经内镜控制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隔囊肿28例。结果:15例蛛网膜囊肿全部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脑室造瘘,14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无变化;8例脑室内囊肿行囊肿部分切除或囊肿—脑室造瘘,症状均消失;5例透明隔囊肿全部行囊肿—脑室造瘘,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28例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无死亡及伤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适用于治疗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隔囊肿等颅内囊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方法、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囊肿切除或脑池交通术14例,囊肿-腹腔分流术6例。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CT证实囊肿缩小或消失17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上述两种术式均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2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探讨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有手术指征的2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分别采取了囊肿壁全切除术、囊肿壁大部切除建立与周围脑池交通、囊肿壁大部切除置管行蛛网膜下腔分流及切除病灶同时加用654-2明胶海绵贴敷等术式,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通过对临床症状及CT表现随访5个月~10a。死亡率为零,除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全切除术后复发,1例缩小外,24例均治愈,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经手术切除并充分建立囊肿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之间的交通,保持各脑室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推荐手术同时加用654-2明胶海绵贴敷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儿童蛛网膜囊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与囊肿沟通术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结果 14例癫痫患者,11症状未再发作,3例仍发作,继续药物控制。颅骨局部隆起1例及头颅增大1例随访3个月,未见继续增大。行CT和MRl扫描囊肿近消失3例,囊肿体积缩小1/2以上9例,另4例缩小1/3。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Wang XS  Gui SB  Zong XY  Li CZ  Zhao P  Li B  Zhang YZ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47-1450
目的 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经验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使用神经内镜行囊肿-脑池造瘘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个月~39岁,平均年龄8.4岁,包括5例幼儿患者,年龄2~5岁.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手术并发症以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72个月,术前有症状的27例患者中,症状消失8例、改善17例、无变化2例,临床症状好转率为92.6%.5例术前无症状的幼儿患者,术后随访无新症状出现.囊肿消失4例,缩小20例,无明显变化8例.术后颅内感染及切口脑脊液漏各1例.无症状硬脑膜下积液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损伤小、效果好,可以作为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8例患者中6例得到随访,3例术后1年内囊肿消失,2例术后2年内囊肿消失,其余1例囊肿都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结论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无远期并发症,避免了以往囊肿腹腔分流术给患者带来的感染、堵管、异位、皮下不适及心理负担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29例。根据枕骨大孔区畸形情况,实施后颅窝减压术或齿状突切除术,术中充分分离正中孔附近蛛网膜粘连;空洞最宽处直径与脊髓直径比值(HCI)≥0.5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扩大修补硬膜,重建枕大池。结果: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5个月~2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3例,好转12例,无效3例,加重1例;19例复查MRI,显示中央管口径明显恢复10例,5例恢复70%,2例恢复50%,2例无变化。结论: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应首选后颅窝减压术或齿状突切除术,视脊髓空洞情况加用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术中应注意:后颅窝减压要充分,在显微镜下松解正中孔蛛网膜粘连。术后应注意颈椎稳定性,尽可能定期复查MRI,了解脊髓中央管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外径4mm0°硬性脑室镜(德国Rodolf公司)治疗20例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其中侧脑室16例,三脑室4例,术中根据囊肿的部位、囊肿与脑室壁的粘连情况、室间孔及中脑导水管是否闭锁分别施行囊肿切除、囊肿造瘘、囊肿造瘘+透明隔造瘘或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内镜下脑室囊肿造瘘术12例,其中2例室间孔闭锁同时行透明隔造瘘,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内镜下囊肿切除8例,其中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出血、感染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20例随访3~6个月,平均5个月,20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01—2017-11间手术治疗的3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均给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观察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积血清除时间为(7. 59±3. 43) d。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迟发性脑出血1例、脑积水2例、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 51%。末次随访依据GOS标准,本组良好22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6G穿刺针用于超声引导下囊腔冲洗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胶质潴留囊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冲洗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甲状腺潴留性胶质囊肿患者,根据穿刺针规格分为16G组(n=20)与18G组(n=24),比较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差异,记录术后当天及1、6个月囊肿缩小率。结果18G组中3例应用18G穿刺针治疗失败,改用16G穿刺针后完成治疗,最终16G组与18G组治疗成功23例及21例;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囊肿最大径和体积(即单次硬化治疗无水乙醇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16G组囊肿缩小率均高于18G组(P均<0.01)。16G组术后6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率较术后当日及1个月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1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率与术后当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G组不同时间点囊肿体积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G穿刺针行超声引导下囊腔冲洗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胶质潴留囊肿可缩短治疗时间,且有利于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52例蛛网膜囊肿病人,行囊肿切除术5例,囊肿腹腔分流术36例,内窥镜下囊肿脑池造瘘11例。结果:52例病人症状缓解或改善49例,3例无效,4例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31例痊愈,1例因再次出血导致死亡,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经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治疗期间,全面做好心理干预、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等各项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 d,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等缓解显著;术后发生堵管及颅内感染各1例,均给于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颅内再出血、脑积水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23~28 d。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治疗期间,积极开展心理干预、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等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植物生存率、残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良好率及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对36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根据脊髓空洞的大小采取后颅窝减压术或后颅窝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结果:36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临床改善明显者22例,稍有改善9例,无明显改善5例,总有效率87.9%。结论:充分的后颅窝减压术对大多数病人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空洞离下疝扁桃体越近者,手术效果越好;对空洞/弁髓比大于50%的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加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必要的,它可解除空洞对脊髓的膨胀性压迫;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CT或MRI确诊并有明确临床症状的11例骶管蛛网膜囊肿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11例患者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仅2例遗留部分感觉障碍,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及时的外科手术干预可有效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减少神经根或脊髓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如腰骶部疼痛、下肢痛、会阴部疼痛,鞍区麻木不适,大小便障碍,下肢无力患者,行MRI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明确诊断为症状性骶管内囊肿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对未见明显交通孔的7例中5例行囊壁大部切除后残存囊壁修补缝扎,2例因硬脊膜缺如,无法修补而行囊肿部分切除旷置;5例有交通孔的患者中,2例囊肿大部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2例因交通孔处理困难未作特殊处理,1例囊肿大部切除后,切开交通孔处硬脊膜以扩大交通孔至脑脊液通畅流出,消除交通孔的单向阀门作用.严密缝合切口,术后采取头低臀高俯卧位.结果:骶管内囊肿在MRI上表现为骶管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影,呈长T1、长T2表现,信号与脑脊液相同.术后2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加压包扎2~3个月后自行吸收,无1例脑脊液漏.随访3个月~4年6个月,平均18.3个月,症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1例3个月后症状复发,MRI检查示囊肿较术前轻微扩大,未再次手术.结论:MRI检查是正确诊断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有力手段,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大部切除为主,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及术后合理体位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镜下囊肿内切开术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内切开术治疗的单纯输尿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IVP、超声、膀胱镜检查确诊,手术方法包括行囊肿切开术4例及部分囊肿壁切除术8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转为开放手术,术后随访5~2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减轻,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单纯输尿管囊肿,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单纯输尿管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