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易定向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以来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简易定向床头锥孔置管抽吸引流血肿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6月,根据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恢复正常21例(27.6%),轻残32例(42.1%),重残15例(19.7%),植物生存4例(5.3%),死亡4例(5.3%)。结论简易定向使穿刺精确度明显提高,术后能早日拔管,缩短治疗流程,有效控制继发损伤,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探部及多发性脑脓肿.方法使用颅表定位器,对31例深行部及多发性脑脓肿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术后持续冲洗引流3~14天,常规应用敏感肮生素.结果本组31例,共38个脓肿,均一次穿刺成功,经冲洗引流后,2例因脓肿腔不闭合而行手术治疗.余经CT复查证明脓腔消失,随访至今未见脓腔复发.结论多发性脑脓肿及小型的深部脑脓肿,直接手术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脓肿位于脑重要的功能区,手术风险更大.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脓肿,以其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损伤小,疗效可靠而显示其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对儿童及年老体弱者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急性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10月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凝块,治疗急性期深部脑出血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45~61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基底节区8例,出血量23~30ml(1例破入脑室形成脑室铸型),丘脑2例(18ml、20ml),小脑2例(10ml、12ml),出血至手术时间:6h内2例,6~24h10例。1.2 临床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 1.2.1 临床表现 本组12例病人均为急性起病,7例为头痛伴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其后出现意识障碍,2例突发头痛随即进入昏迷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治疗及其必要性.方法 对比分析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定向组,n=40)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保守组,n=32)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定向组和保守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75%、71.9%(P>0.05),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5%、82.4%(P<0.05);动态CT观察血肿消失时间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组术后血肿消失时间为2±0.7d,保守组为9±0.4d,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可以缩短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吸收时间,改善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CT引导立体定向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王伟本文介绍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BH-Ⅲ脑立体定向仪,进行CT引导脑立体定向尿激酶溶解术治疗1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男10例,女8例。年龄45~72岁。临床表现为浅昏迷6例,嗜睡或朦胧状态12例,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系统结合软通道穿刺引流3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简易标记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14例(标记定位组),比较两组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尿激酶用量、Barthel评分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组引流管置管准确率为86.7%,平均尿激酶使用量为(7.07±4.92)×10~4U、单位体积残留血肿尿激酶用量为(0.27±0.19)×10~4U/ml,均明显优于标记定位组(P 0.05),但两组间血肿抽吸清除率、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定位准确、简便有效,优于简易标记定位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60例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简易立体定向维颅血肿碎吸、抽吸及引流术治疗,并设单纯保守治疗组60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碎吸治疗组病人在2周及6周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病人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对手术时机、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血肿大小与疗效的关系、手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深部脑出血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一、临床资料男 37例 ,女 13例 ,年龄 38~ 80岁 ,平均 5 9岁。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GCS <7分 6例 ,GCS7~ 10分 2 0例 ,GCS11~ 15分 2 4例。丘脑出血明显“三偏”体征 ,血肿位于右丘脑 32例 ,左丘脑 18例。破入侧脑室 14例。血量 2 0~ 6 0ml平均 ,40ml,出血至手术时间 <6小时 11例 ,6~12小时 2 3例 ,12~ 2 4小时 16例。二、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采用日本和国产立体定向仪。由螺旋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5 0例 ,其中 6例呈酱油血肿一次排净 ,44例凝血块血肿粉碎排出 >70 % 2 6例 ,排出 5 0 %~70 % 2 0例 ,术后…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深部脑脓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8年8月~2000年3月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治疗深部脑脓肿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65岁,病程10天~5个月,7例均经CT确诊。多发性脓肿2例,单发多囊性脓肿1例,总共11个脓肿分布如下:基底节区2个,鞍区1个,桥小脑角1个,颞叶深部4个,额叶深部3个。1.2 临床表现 7例均有头痛,恶心、呕吐者4例,发热3例,嗜睡3例,视乳头水肿5例,偏瘫3例,语言障碍2例,癫痫发作2例,共济失调1例。1.3 手术方法 局麻下安装安科602型定向仪,头颅CT扫描,确定脓腔中心靶…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深部脑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深部多发性脓肿的手术治疗历来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外有较多研究报道,对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手术显示其优越性。我院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深部多发性脑脓肿23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8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8例,采用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抽吸引流技术治疗;B组30例,采用常规立体定向单靶点技术置管抽吸引流。两组分别进行术后3天的血肿排空率、置管引流时间及其GOS评分的差异比较。结果A组患者置管时间2~5天,平均3.5±1.5天,3天平均血肿排空率90.8%。B组置管引流时间为5~9天,平均7.5±2.1天,3天平均血肿排空率68.8%。A组的置管引流时间和血肿排空率明显好于B组。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排空彻底,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尤其适合于血肿量较大、血肿形态不规则或破入脑室的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朱毅韩世福于微刘欣赵欣赵崇智李厚泽杨国瑞丁峰赵宽林刘微李静静本文通过离体的血块,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尿激酶药物的纤溶效果、溶解时间及最低有效浓度,为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CT引导立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简易立体定向标志代替框架定向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于耳前1cm安置一内装有泛影葡胺的胶管,行头部CT扫描,根据CT片中血肿的最大层面,选择血肿腔稍偏后的位置做为穿刺靶点,参照立体定向原理,先确定X轴即颅骨外板至靶点的垂直距离,再确定Z轴,即CT层面高度,最后根据CT片中放置的定位管确定Y轴,即可准确确定穿刺部位.结果本组29例,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为10.3%,恢复良好者为26例.治疗有效率为89.7%.结论简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定位准确、安全,操作简便,对脑组织损害轻,能使病人早期康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脑CT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们曾应用脑CT立体定向仪与螺旋吸引血肿清除器治疗脑出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0~65岁,平均57岁。按Matsumoto分期,急性期(发病3日内)6例,亚急性期(发病4~14天)6例,慢性期(15天以上)4例。16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肢体偏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42,自引:0,他引:142  
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3例。血肿位于壳核56例,丘脑19例,皮层下10例,脑干3例。除脑干血肿<10ml外,20~50ml39例,51~100ml43例,100ml以上18例。13例血肿呈酱油样液状一次除净,90例呈凝血块均经碎化后清除,清除量>80%73例、60%~80%17例。20例破入脑室者行手术清除与尿激酶治疗。手术死亡率为7.8%。80例术后随访2~72个月,恢复良好41%,轻残29%,重残21%。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国其自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其中脑出血最为凶险。内科保守治疗仅限于脱水和防治并发症,对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并无良策,而脑外科开颅手术虽可迅速清除血肿,但对脑组织又是一个新的损伤,且适应证要求严格。我们自1992年初开始,运用CT导向颅骨锥孔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病人,一改过去内科保守治疗的窘境,取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收治 的采用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压、血糖、血 脂水平、体质指数、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蒙特利尔 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血压控 制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1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术后发生再出血15例,发生率为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 示,未再出血组与再出血组术前收缩压([ 125±12)mmHg vs(146±17)mmHg,P<0.001]、术前血肿量 ([ 58.7±4.5)ml vs(63.4±6.2)ml,P<0.001]、发病至手术时间[5.1(3.2,9.2)h vs 6.9(5.3,11.5)h, P<0.001]、术中有活动性出血[11(12.9%)vs 9(60.0%),P<0.001]、术后血压控制率[60(70.6%)vs 3(20.0%),P<0.001]等因素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量大[比值比(odds ratio,OR)1.0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8,2.359)]、发病至手术时间长[OR 1.289, 95%CI(1.027,6.325)]、术中有活动性出血[OR 2.154,95%CI(1.067,3.245)]为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术后血压控制为保护因素[OR 0.147,95%CI(0.004,0.358)]。 结论 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血肿量大、发病至手术时间长、术中有活动性出血、 术后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8.
19.
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1]。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开展了操作简便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该技术创伤小,并发病少,但术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感觉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本研究比较分析经额部锥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河北省秦皇岛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高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残率是目前出血性卒中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大量脑出血 (5 0 ml以上 )内科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外科开颅手术创伤大 ,并发症多 ,术前准备时间长且难以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 ,不能被普遍开展。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